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途径探析

2016-0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9期
关键词:媒介校园专业

温 雅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途径探析

温 雅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市场对新闻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发生变化,全媒体人才需求趋势显著,满足媒介人才需求是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职责。本文力求从教学实践环节设置、校内全媒体实践平台构建及校外多媒体实践基地建设三方面,探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提升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媒介融合形态下的传媒业人才需求。

媒介融合;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1]地方高校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闻人才的重要基地,积极探索地方高校新闻人才培养问题有益于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亦有益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

1 媒介融合趋势对地方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传媒业注入了新动力,新媒体迅速发展起来,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媒体在不断谋求发展的过程中边界越来越模糊,媒介融合势不可挡。媒介生态的变化必然带来媒介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作为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新闻专业人才的地方高校,突破现有单一媒体新闻人才培养局限,积极探索适应媒介融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迫在眉睫。

同时,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重大改革正酝酿出炉——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在我国高等教育布局中,地方高校占绝大多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面对当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所提出的新要求,是教育界的重大举措。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目的是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使毕业生既接受系统的理论训练,又有一定的技能。[3]因此,探讨地方高校应用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正是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客观需要。

面对媒介生态的变化及国家高教领域的重大改革,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应建立起能适应全媒介生态的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出全媒体实践型专业新闻人才。

2 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近年来地方高校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难以对接现象,特别是实践技能方面无法满足从业需求,因此,加强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显得刻不容缓。但与重点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多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相对封闭,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不能照搬照套重点院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应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实践教学途径。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构建途径:

2.1 完善教学实践环节设置

新闻学专业教育历来强调其实践性,但多集中在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两个环节,对日常课程教学中的贯穿还有欠缺。在传统新闻学课程体系中已形成较为稳固的单一媒体培养模式,针对传统媒体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完善,能培养学生基本的新闻采制编播能力。其中已成熟稳定的是报纸采编模块和广播电视采编播模块。在报纸采编模块中,配合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及计算机编辑技术等课程设置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在新闻采访写作课程中增加实践课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将课程所学知识转化成职业能力,同时,通过学习编辑排版软件和图像处理软件,帮助学生具备新闻编辑等业务能力,这样的实践环节设置既要培养学生新闻采写能力又要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的关键技术。在广播电视采编播模块,配合广播电视新闻学、摄影摄像技术、电视纪录片制作等课程设置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掌握广电新闻制作方法及技术,培养从事广电新闻节目采制及后期编辑等工作的能力。

除此之外,完善多媒体实践教学模块,力求培养学生全媒体实践能力,如网络新闻采编模块,通过在课程体系中增设网络新闻传播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全媒体意识。新闻采写不局限于传统媒体,掌握新媒体新闻采写特点,在原有基础上拓展新闻业务能力,同时,帮助学习网络编辑、数字图像处理及网页设计制作等软件,掌握网络新闻采编能力。又如数字出版模块,通过设置数字出版类课程,学习数字出版物编辑、设计、制作及发布技术,培养学生数字出版业务能力。

2.2 构建校内全媒体实践平台

除了配合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环节外,在学校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全媒体实践机会,可以通过整合校园媒体来完成。校园媒体无疑是培养学生新闻职业能力的良好平台,通过日常在校园媒体中的锻炼,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直接运用到实际的采编过程中,能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根据教学体系中的模块设置整合校园媒体。首先,排版实验室和校园报刊共同构建起校内纸质媒体实践平台,由学生自主采写、排版、出样校对及印刷,体验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整个流程;其次,新闻演播厅和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共同构建起校内广播电视实践平台,将录制、后期制作及播出平台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广电新闻生产的流程中掌握电子新闻生产技术;最后,新媒体实验室和校园网站、社交平台公众号等共同构建起校内网络媒体实践平台,让学生不仅仅是网络媒体的受众,还成为网络信息内容的生产者,掌握网络新闻制作技术。通过校内全媒体实践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培养出复合型全媒体专业新闻人才的目标。

2.3 建设校外多媒体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现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仅仅依靠校园媒体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首先,校园媒体规模较小,信息生产流程简单,与实际新闻媒体还存在差距;其次,校园媒体采编内容较为单一,学生采编锻炼较为有限;最后,地方高校校园新媒体建设相对落后,难以实现多媒体实践目的。因此,建设校外多媒体实践教学基地是加强学生全媒体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实操能力锻炼非常重要。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搭建起三个校外合作平台,分别是传统纸质媒体平台、广播电视媒体平台及网络媒体平台。传统纸质媒体平台包括地方各类报刊及全国性报刊的记者站;广播电视媒体平台包括地区电视台和地区广播电台;网络媒体平台包括地区门户网站、地区论坛及信息服务类网站等。通过这三个校外多媒体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让学生实现跨媒体实习实践,在真实的新闻操作环境中掌握新闻媒体内容生产的基本流程,培养真实社会环境中需要的新闻职业能力。同时,校外多媒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新闻实践的积极性,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3 结语

媒介生态日新月异的发展促使地方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新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形成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现有新闻人才质量,促进新闻业发展。地方高校应利用自身条件,积极更新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整合校内外全媒体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出既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新闻实操技能的本科层次的新闻职业人才,以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

[1]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刘云山出席[N].人民日报,2016-2-20.

[2][3]董洪亮.为大量培养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5-9.

河池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媒介融合视野下地方高校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2014EB00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媒介校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书,最优雅的媒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