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织锦双面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6-02-28海南省白沙县民族中学符泽黠
□ 海南省白沙县民族中学 符泽黠
黎族织锦双面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海南省白沙县民族中学 符泽黠
黎族织锦被称为纺织活化石,尤其双面绣以技术精巧细密,花色艳丽富于特色而驰名。目前,双面绣传承人在白沙县仅有符秀英一人,传承与抢救这一文化迫在眉睫,为此,我校利用学校载体,建设黎锦双面绣传习所,将双面绣打造成我校特色办学的重要品牌,既丰富学生文化又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双面绣文化传习所特色办学
一、学校简介
白沙县民族中学始创于1982年秋,是一所县直属初级中学,农村学生占92%。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1715名学生,班均人数50人;黎族学生1543人,占学生人数90%;住校生1590人,占全校学生人数92.7%。学校占地82041平方米,建筑面积21875平方米(含在建)。
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教学楼、师生住宅楼、学生食堂等高低错落,别有情趣。学校建有理、化、生实验室,现有图书25024册,在建的科学馆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到时将有崭新的图书室、有能容纳100多人的阅览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语音室、备课室等。学校建立了局域网,有学校自己的网页和远程教育设备,筑起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高速公路。
民族中学有一支思想敏锐、业务精良、作风扎实、战斗力强、凝聚力高、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9岁;有一支结构合理,功底深厚,锐意进取,不甘落后的教职工队伍。全校教职工(含临时工)173人,专职教师141名。其中教师党员59人,本科学历56人,专科学历85人(1人在读),现有高级教师24人,一级教师67人。学校配有专职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和微机教师;正副校长、班主任及后勤等有关人员全部培训合格上岗。
民族中学办学思想端正,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校第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了“创名校,出名师,育良才”的目标,以“勤奋、诚实、团结、友爱”为校风;以“全、严、勤、诚、礼”为班风。学校以法治校,依法执教已走上正轨;学校实现了管理科学化,办学行为规范化,教师水平专业化,学生成才素质化的预期目标。全新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一如既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研成果令人欣喜,学校综合办学水平赢得了家长的信赖,社会的赞誉。
二、白沙双面绣的黎族文化元素与文化传承意义
1.历史价值。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黎锦工艺,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通过对黎族纺织工具和工艺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纺织史。
2.文化价值。因为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黎锦图案就是黎族语言的标志符号,这些原始的文化符号,记录了黎族各方言区的原生态文化,表现了黎族的生产活动和民俗风情。每一幅黎锦都是一个故事,一首歌,是浓缩了黎族历史与文化的独特史书。
3.科学价值。“黎锦光辉艳若云”。织绣黎锦具有一套科学的工艺技术,黎锦的纺、染、织、锈工艺,是科学技术价值的体现。黎锦涵盖了历史、科技、艺术、民俗、地理、气候、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等诸多综合信息。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远在春秋时期就负有盛名,对中国的纺织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黎锦纺织工具和纺织工艺的研究,可以获得巨大的科学价值。
4.艺术价值。 黎族妇女用夸张变形的几何图案、想象丰富的抽象艺术,创造了人形纹、自然界纹、动物纹、植物纹、生产生活纹、文字纹等。龙被是黎锦中文化品位最高、最具艺术价值的织锦工艺美术品。
5.收藏价值。黎锦因其巨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为中外收藏家所珍爱。它特有的投资与收藏,升值与欣赏功能,尤其是黎锦的极品-龙被,是历代向朝廷进贡的珍品之一,更为收藏家所青睐。
6.经济价值。黎锦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创新黎锦,成就其独特之美。对黎锦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已风生水起,黎锦精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并收到一定的经济效应。
三、白沙民族中学选取双面绣作为教学特色
近年来,白沙为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以达到保护双面绣和黎族织锦等民族文化遗产的目的,白沙县教育局、文体局和文化馆,除了通过开办黎锦传习馆、非遗陈列馆、双面绣传习所,种植黎锦原材料,编辑、出版非遗刊物和培训教材,在中、小学校开设黎锦培训教学基地、培训班外,还借助“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三月三黎苗节庆活动和媒体等平台,积极宣传、保护、传承白沙黎苗族文化遗产,激发了白沙全民保护、继承黎苗族文化的参与热情。而我校名为民族中学,黎族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0%。随着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汉化,很多黎族学生都不了解自己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保护、继承和发扬黎族传统文化迫在眉睫。而学校有着传承、融合和发展文化的功能,借助我县非物质文化申遗工作的开展,我校黎锦双面绣传习所于2013年建成。为致力于文化传承,打造特色学校,我校把黎锦双面绣定为学校特色学校办学品牌。
为此,学校召开了“黎锦双面绣技艺传承”工作会议,会议就开展和做好黎锦双面绣技艺传承工作向全体班主任及体卫艺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1.各班要选好学生代表领头学习黎锦双面绣技艺;2.班主任要积极带头学习黎锦双面绣技艺;3.体卫艺老师要认真建立起相关计划和材料;4.班主任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5.体卫艺学科要组织好相关培训活动。会议为我校实施特色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特色活校,双面绣课程资源开发
为传承和弘扬白沙黎锦双面绣文化,通过规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丰富了素质教育内容,增强了教学吸引力。
1.立足课程,突出民族特色。聘请省级和县级黎锦双面绣技艺传承人符秀英女士担任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以及每周二、四下午开设2节专门的课程教授黎锦双面绣技艺,通过以点带面使得黎锦技艺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普及,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来。学校还与黎锦传承人合作编写了校本教材《双面绣及黎族织锦》。双面绣传习所开班至今,已培训了4期共100名学生。原本计划每期培训25人,但最近一期的报名人数已经多达80人。孩子们对这门传统技艺的热情大大超出预期。
2.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符国锋校长亲自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分管体育艺术文化的周运萍副教导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加强对双面绣的组织,在学校课程管理中设置相应的民族文化课,保障足够的学习课时。为保障“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学校每年投入资金达万元。
3.以活动为载体扩大影响。近年来,白沙县为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县教育局、文体局和文化馆还借助“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三月三黎苗节庆活动和媒体等平台,积极宣传、保护、传承白沙黎苗族文化遗产,激发了白沙全民保护、继承黎苗族文化的参与热情。6月13日,由我校符永莲老师率领的黎锦双面绣学生代表队在白沙县第三届黎锦技艺大赛中一举夺得了4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位居全县第一。
五、深入反思,努力提高传承力度
“双面绣进校园”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民族文化继承和开发的意识不强,缺乏政策保障,举行相应的活动单一。还落后于省内其他市县的少数民族学校。二是“民族文化——黎锦双面绣进校园”的基础较为薄弱,我校在双面绣传承方面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停留在研究和保护阶段,对于双面绣传承和开发显得比较薄弱。就目前而言,还缺乏必要的教材、读本和相关学习宣传资料。三是传承人才匮乏,缺乏熟悉民族文化的教师。要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学校,关键是要有一批熟悉民族文化的师资队伍。有相应的师资才能开展教学,才能组织学生学习。然而,在我县的各中小学校中,熟悉或者精通黎族传统文化的教师少之又少。四是传承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活动经费。不可否认,不论是教育直属部门还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大都服务于升学率,对民族文化双面绣的传承还应进一步加大重视力度,尤其是加大对黎族双面绣的投入力度,使“民族文化——双面绣进校园”得以顺利开展。
六、未来展望
学校将继续重视民族传统文化黎锦双面绣的传承,并根据本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双面绣课程的战略规划及具体措施。学校还将与省海汽集团、县教育局、文体局、商旅局、电子商务局等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更广阔的资源,让学校双面绣文化走出校园到更多的平台去传承和发扬,同时,加强对黎锦双面绣文化师资力量的培训与培养,让这指尖上的文化艺术得以源远流长,让民族特色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