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芈月传》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6-02-28黄秀玉张旭昭

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 2016年7期
关键词:玳瑁秦王男权

黄秀玉 张旭昭

《芈月传》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黄秀玉 张旭昭

郑晓龙执导、根据蒋胜男的小说《大秦宣太后》改编的电视剧《芈月传》播出后成为收视热点。《芈月传》中的女性形象也再次表现了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对于自己命运的无法掌控。本文通过对《芈月传》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运用与女性主义相关的理论对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并进一步解释女性在掌握自己命运中的无力感。

男权制;女性主义;女性形象;规训

在古代,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男权制的社会,男权制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和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1]长期以来,作为女性的对立面,男性的活动总是被当作绝对重要的,文化体系对男性的角色和活动赋予了绝对的权威和价值。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国大陆女性的现实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现代女性的未来走向。[2]《芈月传》虽然作为一部古装电视剧出现在荧屏上,却也令现实中的女性反省自身的生存状况,从而形成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反馈。

《芈月传》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芈月、芈姝、芈茵等。这三个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命运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三个人命运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却无法摆脱当时由男人决定命运的悲剧。芈月虽然最后成为秦国太后,却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情;芈姝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背叛姐妹情谊,最后还是孤独终老;芈茵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择手段,最后不得不遵从命运的安排嫁给燕国国相。可以说,这三个人虽然拥有一定的地位,但是还是不得不遵守男性所制造出来的各种规则,依旧没有摆脱这个男权制的社会。

一、芈月——自由抉择的不可能

芈月是被寄托振兴楚国的“霸星”出现的。但是,由于芈月是一个女孩,不能继任为楚国的国君。因为,女性是不能继承王位的。男权对女性的压制于斯可见。芈月后来随着姐姐芈姝远嫁秦宫。芈月遭到打击陷害时,秦王保护了她以及她的亲人。可以看出,芈月只有依靠最高权力的庇护,才能得以保全自身以及亲人,而这种最高权力必定是要由男性所掌握的。正如亚里士多德说过,男人天生高贵,女人天生低贱;男人统治,女人被统治。秦王虽然宠爱芈月,但是却不容许她染指国家政治,不允许她挑战最高权力的权威,当然也包括男权在内。秦王去世后,芈月本想远离权力之争,不想再依附男人而活,却又不得不依靠义渠君的力量再次回到秦国,成为太后。最后,为了秦国的利益,芈月杀死了自己心爱的人,这些都是自己对于命运无法掌控的表现。在男权制的社会中,芈月如果没有其父楚威王的宠爱和秦王的保护以及义渠君的相助,就无法保全自己甚至取得最高权力。女性无法摆脱依靠男性的命运,在任何时候都得依靠男性而活。芈月作为女性,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的,她无法跳出男权制社会这个大的怪圈。另外,芈月身为太后,掌握秦国最高权力,樗里子却反对芈月掌控大权,主张让芈月将权力交还给自己的儿子。无论芈月具有多大的治国理政的才能,无论秦王是否有才能,都必须要由男性来主导这个国家。在男权文化看来,政治是男人的专利,女人无权问津。[3]即使芈月深受秦惠文王的宠爱,也符合做王后的条件,但是,由于她的出身决定了她不可能成为正室。她只能母凭子贵,依靠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后。这正符合了男性的要求,女性只是男性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是不能超越男性的。

另外,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是被建构成女人的。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不光有男性对女性的建构,还有女性对女性的建构。芈月的母亲向氏早逝,芈月从小表现出男孩子的性格特征,男人可以做的,她都能够做到。直到自己长大以后,被要求学习礼仪,她身上的男性气质逐渐被掩盖,具有了楚国公主所应该具备的品行。威后由于憎恨她,不断对她进行迫害,芈月虽然可以勉强生存,身心却受到极大伤害,她哀叹女性的悲哀,可是却无法摆脱这一切。

二、芈姝——被男权所建构的女性

芈姝作为楚国的嫡公主,也是芈月的同父异母姐妹,她从小受到其母后威后的宠爱,具备当时女性所应具备的一切良好品质。她可以说是在男权社会的约束下,成功被塑造成了一个男性所喜欢的女性形象。她在嫁给秦王之后,事事以秦王为尊,揣度秦王的喜好,想尽一切办法获得秦王的宠爱。然而,在芈月得到秦王的宠爱之后,芈姝嫉妒心渐起,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陷害芈月。虽然,芈姝自己的儿子还是做了秦王,却因自己的儿子的突然逝世,她不得不再次争夺权力。最后,芈姝争权失败,孤独一生。可以说,芈姝对于加在自己身上的束缚毫无察觉,这与芈月的个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芈月难产的时候,秦王想突破一切去看芈月,却被芈姝拦住说女子生产,大阴大秽,不得进入。可以看出,芈姝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男权的束缚之下,反而维护了男权。芈姝作为嫡公主,她始终认为自己的地位是尊贵的,认为一个人的出身与地位是不可分割的。当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时,她很自然地进行了反击。

《芈月传》除塑造了芈月和芈姝这样的女性之外,还描写了芈茵的毒辣,芈茵为了得到黄歇,处处陷害芈月,却更加招致黄歇的厌恶。她讨好威后,费劲心机嫁给黄歇,却不料黄歇逃婚。芈茵不得已嫁给了比自己大许多岁的燕国国相。芈茵虽然受国相的宠爱,但是在国家的利益面前,国相却将她杀死,她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可以说,芈茵的命运也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她很容易成为男性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芈月传》中的女性形象中,除了芈月、芈姝以及芈茵,还有戏份比较多的葵姑、玳瑁等人。葵姑作为芈月的守护者,对芈月悉心照顾,弥补了芈月缺失的母爱。可以说,葵姑是一个牺牲的对象,母亲的角色让她任劳任怨,最终为了救芈月的孩子嬴稷而死,可以说这部电视剧刻画了一个男性所推崇的母性形象。人们在赞美此形象的同时,也给现代女性划出了一个很高的标准,造成对现实女性的抱怨。现实中的女性就会自我审视,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赞许,主动去接近这个标准。正如福柯所说:“用不着武器,用不着肉体的暴力和物质上的禁制,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就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督者,于是看似自上而下的针对每个人的监视,其实是由每个人自己加以实施的。[4]与此同时,玳瑁也充当了这个角色,不过玳瑁是作为反面的事例出现的,提醒受众,她的行为不被社会所允许。在众人的凝视之下,使人自动规训自己的行为。玳瑁还充当了芈月和芈姝之间关系恶化的催化剂。在玳瑁被处死之后,芈姝把玳瑁的死归罪于芈月,并为以后迫害芈月埋下了种子。

在这部电视剧中,芈月是作为主要女性形象塑造的。芈月的形象也成为众多女性所喜欢的形象。芈月敢爱敢恨,深明大义,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国家牺牲自己对于生活的追求等,这些都是大家所喜欢这个角色的原因。影视剧中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无论对于现实中的男性还是女性来说,给予他们的是对于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他们认为真正伟大的女性,应该是一个勇于牺牲的人。然而,这对于真正的女性形象是一个扭曲。女性主义运动的产生,是为了争取女性的各种权力,使女性不再成为社会的牺牲品。女性完全可以成为和男性一样,成为社会的建设者。重新建立新的女性形象,赋予女性与男性以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光是对女性的解放,也是对于男性压力的释放。

三、结语

《芈月传》与《甄嬛传》都是由郑晓龙导演的,但《芈月传》中的女性形象与《甄嬛传》中的女性形象不同。《甄嬛传》中的女性对皇帝不经反思的顺服、对宫廷等级秩序无条件的绝对妥协,使被异化为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两性关系成为理所应当,而《芈月传》中的芈月成为一国太后主要是依靠男性帮助,而甄嬛成为太后依靠的是自己的权谋。[5]所以《芈月传》中所传达出来的女性形象更具有男权性质,可以说,芈月是男权政治的利用者,这部影视剧依旧没有打破这种男性主导的局面。《芈月传》剧本表层的女性胜利,则是为了迎合当下男权意识依然顽固的社会人们追求男女平等的诉求,但是在深处却依然体现出打破这种局面的不可能性。[6]

[1]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刘利群,张敏婕.媒介与女性研究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3]刘丽文.历史剧的女性主义批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4]沈奕菲.被建构的女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张黎吶.《甄嬛传》的“伪女性”叙事及宫斗剧的价值观异化[J].创作与评论,2014(2).

[6]冯宜丽.不可能的自由抉择——《芈月传》的叙事解析[J].当代电视,2016(2).

(作者均系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J90

A

CN61-1487-(2016)07-2-0059-02

猜你喜欢

玳瑁秦王男权
Myth and Mechas
『東南文化』2021년 제2기 주요 논문 제요
父亲的玳瑁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父亲的玳瑁
玳瑁的休闲打开方式
从古典到西洋
浅析《金瓶梅》中男权社会的畸形状态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