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微信在新闻传播中的潜在价值

2016-02-28李孟冉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微信

李孟冉

(河南工业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试论微信在新闻传播中的潜在价值

李孟冉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 要: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的出现,微信就是其中之一。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广泛活跃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其优越功能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微信在个人社交功能基础上进行升级,开发出满足各机构及企业需求的其他功能,其媒体价值尤为突出。本文就微信在新闻传播中的潜在价值进行探究探讨。

关键词:微信;新闻传播;潜在价值

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新闻传播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微信被运用到新闻传播中,为新闻传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以此进行创新,从而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现在,通过微信获取新闻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微信如此迅速的成长源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及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时间也越发宝贵。为了节省时间,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获取近期发生的新闻热点,并针对新闻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社会的不断进步提升了人们对新闻传播媒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新闻传播媒体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以迎合人们的需要。其次是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尤其是手机网络的不断创新,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微信刷新成为可能,吃饭时可以刷新,睡觉前可以刷新。科技的发展,使微信被广大群众所使用。最后是微信自身的特点。用户只需简单注册就可以获得微信号,可以进行新闻发布,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这一特征满足了每个人的表达欲望。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微信快速发布新闻的特点恰好满足这一生活现状。每个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获取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解决了传统媒介接收不便捷的问题,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微信传播新闻的速度快,并且方便、快捷,为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它的方便快捷,不受身份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发布新闻消息,导致别有用心的用户可以轻易地发布一些虚假的新闻消息,蒙蔽人们的双眼,混淆视听,造成虚假消息泛滥。有些用户甚至还传播一些不实的言论,恶意伤害他人,导致他人名誉损害,身心受伤,对他人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再者,由于微信有字数的限制,导致一个新闻事件往往不能全面发布,新闻接收者不能全面阅读信息,不能全面了解整个事件。这使得新闻信息碎片化,影响人们的判断,从而不能进行客观评价,出现理解偏离事实的现象,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微信的方便快捷,使它在新闻传播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首先,微信可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主要途径。政治在每一个国家都是敏感话题,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公民的议政权是其基本权利。在网络时代,公民议政权的实现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方式,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公民的要求了,不再具有其成为新闻传播主要途径的优势了,微信这一新媒介可以成为传播新闻的主要渠道。当然政务微信要想成为新闻传播媒体的主要渠道,必须要结合政务本身和微信传播两者的特点,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改进、完善和发展。第一,不断完善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早期的接收者和采纳者都是偏于谨慎的受众,他们需要在人际交流中获取安全感、有效的信息和贴心的服务。微信平台会更容易让他们接收,不断深入他们内心,政务微信也会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不断扩散。第二,政务信息要是客观的事实。政务信息是一种严肃的信息,要实事求是,客观存在。早期采用政务微信的都是素质比较高的受众,他们能对信息保持一种理性的分析,如果这种本该理性的内容呈现出很大的偏差,会使他们产生一种错位的感觉,不利于政务微信的传播扩散。第三,促进信息多样化,提高读者阅读效率。微信使用的媒介是手机,手机的屏幕一般比较小,阅读者一般在零碎的时间阅读,这就要求信息的呈现方式多样化,使阅读者能够用更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自己最想要的信息,这样才会引起受众阅读和传播的兴趣。

其次,微信将完善平面媒体新闻报道的机制。微信作为信息时代化的新产物,新生物的不完善导致大量的虚假新闻产生,对广大使用者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因此,有权威标识的平面媒体加入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新闻报道机制,以权威的角度让使用者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得用户不需要等待特定时间进行更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更新,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在提高平面媒体传播新闻效率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健全平面媒体新闻报道机制奠定了基础。

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介,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充分利用微信的特点,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新闻媒体采用微信传播新闻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对新闻传播方式改变的方法,同时也是媒体传播方式不断优化转型的表现,更是考虑用户的参与性,提升自身质量的途径。只有把握住信息时代的脉搏,才能推动新闻传播媒介在未来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启文.手机微信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9):21.

[2]张晓霞.论微媒介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以微信为例[J].今传媒,2014(4):03.

[3]宋基金.试论微信在新闻传播中的潜在价值[J].现代视听,2015(3):77.

[4]张玮.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D].吉林农业大学,2014:13-15.

[5]甘霖.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3(2):55-53.

[6]张晓霞.论微媒介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D].上海大学,2014:119-121.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251-01

作者简介:李孟冉(1992—),女,安徽蚌埠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学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微信
微信
微信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