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提升策略探讨

2016-02-28李新财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提升策略

李新财

(兴宁市广播电视台,广东 兴宁 514500)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提升策略探讨

李新财

(兴宁市广播电视台,广东兴宁514500)

摘 要: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辅助一定处理技巧来有效完成具体的工作,提升新闻编辑效果。需要对材料的处理、文字的运用、画面筛选处理以及模糊化处理等方面有清晰的掌握与认识,在具体的运用上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提升策略

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活动的整体把控与设计,是新闻传播的制造人,需要充分地对采集到的新闻素材做综合处理运用。要负责选题、编辑、播放、意见反馈收集等,是对新闻整体全程把控工作。在电视新闻中,需要依据栏目所在的地域、社会环境做一定策划选题,让新闻内容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定位需求。新闻一方面要是客观存在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充分符合观众的需求,达到吸睛效果。因此,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需要做精细的处理,让新闻作品呈现出更具有特色的闪光点。

一、新闻声音编辑处理

电视新闻与报刊杂志新闻不同,其具有声画一体的特性,其中声音处理是重要环节。首先,旁白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精要地介绍新闻人物、地点、时间和概括性事件。同时可以抽取现场声响作为背景音的补充,对新闻环境作一定的描述,让画面展现的内容更为清晰,让信息传达更为明确生动。其次,可以运用同期声做一定的效果打造。新闻内容中的同期声可以反映一定信息和氛围,当旁白无法有效传达效果的时候,适当运用同期声可以有效传达采访对象对话以及一定的现场气氛状况。其三,可以运用适宜的声音节奏来表现。在旁白、现场音响、采访对话与导语等结构的切换之间,会形成新闻内容自身的声音节奏,要注重节奏的转化所带来的突出性效果,音高的转换等都会导致节奏感的形成。

二、新闻画面编辑处理

画面是传统报刊和广播媒体都不具有的新闻展现形式,可以更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内容,具有更为直观的效果。但是在新闻采访中会采集到大量的画面素材,要充分挑选出具有代表性和突出特点的内容,较好地反映新闻现场情况或者展现新闻细节等。同时画面要与旁白等声音语言信息相符合,达到声画呼应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声画一体的理解力。也可以采用后期编辑技术运用图表或者对比图等内容做一定灵活性的解说,提升理解能力,让观众能够对信息内容更为快速清晰地掌握。特别是数据报告或者对比图的展示,会让画面更加具有冲击力,也提升了新闻报道画面的价值凝聚。

三、新闻内容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表现中,其内容如果涉及未成年、淫秽色情或者暴力、隐私等相关内容,要适当做好模糊化处理。最简单的模糊化处理就是将画面内容局部进行马赛克处理,或者对相关画面不予报道,只运用专业概括性的语言做有效的介绍。同时对于自身不清楚的事实情况,如果在报道之前还没有确定,不能随意报道,需要进行一定模糊性的处理或者不进行说明,避免报道失实而引发的法律纠纷或者不良的社会影响。模糊化处理还涉及舆论导向的问题,要保持客观中立且积极的舆论导向,避免报道内容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不良导向内容,应该适当进行模糊化或者以蜻蜓点水的形式略过,避免对受众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注意新闻舆论导向

在某种程度上,媒体对社会进行一定的监督也对政府开展工作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要明确清晰新闻报道的立场与目的性,注重新闻舆论导向。在新闻编辑上,要注重主题和内容在实际传播中可能产生的效果,积极地进行舆论情况反馈,了解新闻影响力。在编辑工作中积极地对不良舆论导向的内容进行模糊化或者避免其展现。要从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角度审视问题,避免对受众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力。尤其是对于消极新闻内容,当受众自身内心较为脆弱消极时,会受到新闻内容的暗示性影响而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新闻报道人员要有一定社会责任意识,避免对受众传达不良的观念,保持社会新闻环境的健康发展。当社会对不良事件产生负面舆论导向时,要积极针对该问题进行正面的舆论导向辅助,让社会的舆论导向保持在更为积极、客观的状态,让受众能够更为辩证地看待问题,避免负面舆论一边倒的危险情况发生。尤其是当下社会中,网络媒体发展,各种虚假新闻或者不良言论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而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步式微,导致人们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产生反社会性言论或者反社会型人格,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繁荣安定构成一定威胁。相关人员不必过多,只要存在一小部分,就会对社会的安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因此,不能忽视舆论影响下的一小部分人,要积极做好新闻影响力的防微杜渐。

五、加强新闻编辑监督管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上,要加强对应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地让新闻内容更加准确、客观、积极地传播出去。要做好内容的审核、价值观念的引导,对处理细节做好监察,提升新闻内容的品质。相关监管需要制度化与灵活运用能力的结合,既不能让新闻内容变得死板,同时也要在灵活情况下保证其内容传播的积极正确性。监管工作需要做好一定的管理指导规范的说明,让新闻工作人员有基本的采编意识,懂得需要哪些新闻素材与主题,而后朝着目标方向做有效工作的开展,避免无效工作的资源浪费。监督管理上,不能因为网络媒体的冲击而向“标题党”靠拢,要积极保持新闻职业操守,保证内容的真实客观与积极的舆论导向,时刻谨记自身新闻人的社会责任,不能与不实报道同流合污,要积极保证传统媒体应有的规范性和职业操守。时代的发展终究会淘汰那些不规范的新闻媒体,而传统的新闻报道会因为专业性而经受住时间与历史的考验。

六、结语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直接影响了新闻播出效果。面对网络新闻耸人听闻的传播模式,电视新闻编辑应该严守自身的新闻人操守,坚持客观、公正、准确性的新闻传播原则,注重舆论导向,积极为人们提供更为健康的新闻环境,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麻敏.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讨[J].编辑之友,2013(4):97-99.

[2]陈小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科技传播,2013(19):17,10.

[3]乌晓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127.

[4]张晓微.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析[J].才智,2013(23):197-198.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83-01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新闻提升策略
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分析和思考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提高策略探讨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情与理分析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方略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