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台记者如何做好录音中的文字报道

2016-02-28李永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记者广播电台

李永平

(大同广播电视台,山西 大同 037008)



广播电台记者如何做好录音中的文字报道

李永平

(大同广播电视台,山西大同037008)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广播新闻报道中应用录音的报道越来越多,录音文字报道以广播特有的形式将新闻事件描绘得有声有色,能够在一定范围之内将广播的功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广播电台记者如何做好录音中的文字报道进行分析,以便日后借鉴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台;记者;做好录音;文字报道

如今,广播新闻电台的记者作为“采、写、播”的全能广播人,不但要写好新闻稿件,还需要亲自播录录音报道中的相关文字稿件。但是,记者并不擅长播音工作,许多记者没有播音专业技能。在报道录音素材的过程中,除了“谈话录音”和“答记者问”不需要记者描述以外,其余重要部分均由文字叙述与音响组成。要想更好地提高录音文字报道的质量,就必须做好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汉语普通话的发音必须正确

记者在完成稿件、准备进行录音之前,必须认真做好备稿的工作。记者必须仔细审阅稿件,查看是否存在读音不准的多音字。一旦出现发音不准的情况,一字、一词之错,都会使结果出现很大的失误。因此,必须重视字音的准确性。

二、吐字要清楚,归音到位

记者的录音都是给听众听的,一旦发音不清晰或吐字不清,听众就不能清楚地听到记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要想把稿件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准确地发音,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对吐字归音进行训练。吐字归音属于一种发音方式,它根据汉语音节的特色,将每个字的发音划分成四部分。尖端部分分为字头与字颈;中间部分为字腹;后一个尖端部分分为字尾。吐字是字头与字颈的发音标准,归音则是字腹或者是字尾的发音标准。总结吐字归音的基础要求,即咬住字头与字颈,字符的发响,字尾的收全。介音与声母(即是字头与字颈)在发音的时候必须注意咬字的松紧程度,充满弹性,位置准确,蓄足气流;韵母的腹部(即是字腹),发音的时候必须拉开口腔,立起,时间要长;韵母的尾部(即是字尾),发音的时候舌与唇的位置必须到位,不能早早收音。唯有掌握与了解吐字归音的标准,才能将稿件中的字音一字不错地读出来。[1]

三、要体现“传达情意”的效果

播音稿件就是通过有声的语言将书面的语言编程再创作的过程,只实现发音的清晰和准确是不够的。记者应该从整篇稿件出发,对稿件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理清思想感情的发展,增加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和真实的情感,最后利用新的方式和丰富、生动的语言将稿件的思想含义呈现出来,加深听众对稿件的理解,使之产生共鸣。一个良好的播音情感可以在语气与声音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声情并茂,以声传情。

四、要学会利用外部语言的表达技巧

要学会利用外部语言的表达技巧。第一,重音:对于语句而言,重音能够较好地将语句的目的和主要强调的词组或词呈现出来;第二,停连:停连是记者播音过程中必须利用的语言技巧之一,记者必须学会使用停连来组织语句;第三,语气:播音表达的语气是指在表达思想感情时,电台记者实际的声音模式;第四,节奏:节奏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些语言表达技巧可以帮助记者提高录音中文字报道的效果。[2]

五、要牢牢掌握新闻播音的特色

录音报道具有现场感,现场感除了受到现场音响的影响以外,还要求文字描述的协调。现场的音响可以将听众带到某一个意境中,这样听众就更有兴趣对现场的景象进行了解。因此,记者在写稿件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看见与听见的东西写进去,再利用合理、生动的文字表达出来,从而弥补听众视觉上的缺陷,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对《喜看今日钱塘潮》进行播音时,可利用合理、生动的文字表达,配上现场的音响,将气势宏伟的钱塘江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一点钟的时候,轰隆隆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声音不断增大,水天相接部分还呈现出一道白线,人们顿时热闹起来。(音响开始放出声音)这时候这道白线迅速移动,慢慢拉长变粗,挂在江面上,一转眼就到眼前……由翻滚的白浪组成的白色墙体,迎面而来,犹如上千万的白马形成的横阵,大张旗鼓从远方飞奔而来,发出的声音让人感觉大地都震动了。(音响再次响起,潮水声逐渐变弱,渐隐)录音中报道的主题就是潮水发出的声音,文字描写牢牢扣住潮水,不仅更好地描述了当时的环境,也实现了“引出语”的目的。这则播报牢牢掌握新闻播音的特色,将钱塘江当时的景象呈现在了听众的眼前。[3]

六、语速要合适

根据相关的实践理论调查可知,在群众能够接受的能力范围之内提升播报语速,可以传达更多的信息,改善传播效果。但是,提升语速不能依赖个人喜好,这样不能掌握新闻的价值,也没有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会导致听众无法明白记者表达的内容,而且新闻的信息价值也会降低,新闻最终将无法正常报道。

七、要懂得“用气发声”

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气要吸得够深,呼出来要匀称,气息通畅,应用灵活(即是深、匀、通以及活);口腔控制要求必须打开亚冠,颧肌必须提起,软腭要挺起,下巴必须放松;“吐字归音”要弹出与叼住字头,拉开和立起字腹,字尾必须归音(口形与“枣核型”相符);声音优美动听、丰富多彩且收放自如;用气发声必须处于一个积极、集中和放松的状态。

八、结语

“业精于勤”,记者只有不断积累丰富的录音文字报道经验,掌握与了解播音的方式与技巧,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在日常工作中养成校对字音和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多听一些节目或是录音,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才能提高普通话的水准,做好录音中文字的报道。

参考文献:

[1]叔胡拉·布里根.浅谈城市广播电台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科技视界,2013(30):359.

[2]朱春蕊.新时期广播电台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0):135-136.

[3]王丹洋.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能力与写作素养[J].中国传媒科技,2014(8):88-89.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16-01

作者简介:李永平(1961—),男,辽宁锦州人,大专,记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猜你喜欢

记者广播电台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广播电台电力变压器维护与检修实践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广播电台供配电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
青海取缔23个非法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