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传感器新闻

2016-02-28李辛扬张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产生原因应用

李辛扬张 帆

(1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浅论传感器新闻

李辛扬1张 帆2

(1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在新闻报道中逐渐得到应用,催生了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模式——传感器新闻。笔者将针对传感器新闻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应用现状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传感器新闻;产生原因;应用

一、什么是传感器新闻

“传感器新闻”是指新闻媒体机构通过传感器收集和利用海量信息与数据来进行报道的新闻生产模式。其定义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传感器新闻”并非一种单独的新闻类型,而是指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把传感器作为播报工具之一。用传感器收集数据是其根本。2013年5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托尔数字新闻中心成立了“传感器新闻小组”,专门从事这一方面的新闻报道研究。国内外的诸多媒体也进行了尝试,率先进行系列传感器新闻报道的实践。其实,利用传感器采集数据、制作新闻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例如,天气预报的数据就是由气象卫星的传感器在高空中采集的。传感器技术对于拓展信息和获取数据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二、传感器新闻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促使传感器新闻产生的几个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是新闻领域对数据的强需求。我们生活在数据爆炸性增长的时代,每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数据和信息不仅数目庞大,而且来源多样。政府机构采集和公开的信息、各种平台上的用户数据、手机上的地理位置信息等,丝丝缕缕的数据共同聚合成了人们生活中的数据洪流。数据与传感器新闻相辅相成,数据新闻的出现适应了“大数据”的时代,而对更多数据的需求也促使传感器新闻出现。

此外,市面上涌现出的大量传感器设备对于传感器新闻的出现和流行也有一定的作用。传感器的优点之一是可以量化许多抽象的东西。从前的新闻报道只是依靠记者单纯的观察和感受,然后进行表达,结果可能不太精确,这就需要传感器通过数据来将新闻报道需要的东西从抽象变为精确具体的内容。

三、传感器新闻的应用

传感器新闻的应用途径,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定制

一直以来,来源于相关机构的官方数据是数据新闻生产的最基本依靠。但是,随着传感器在新闻领域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新闻数据的采集逐步转变为特定传感器甚至自制传感器的自行“生产”。在调查性新闻中,媒体人将从定制传感器获得的数据与政府、企业、专家等权威的数据源进行比对,在提升报道的权威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报道的说服力。

(二)众筹

在公民参与式新闻中,群众的力量可以作为专业媒体机构和记者收集大规模数据的有力助手,这使新闻生产由记者一人的工作扩大为一群人的努力结果。媒体利用简易传感器在网络空间上构建起了传感器数据分享平台,并招募和组织相当数量的志愿者进行采集和报道数据的工作,使公众与新闻制作关系日益密切。例如,美国肯塔基州调查报道中心和路易斯维尔电台曾联合展开了一个以众包传感器为基础的新闻项目。它采集肯塔基州居民长期佩戴的带有传感器的腕带中的个体健康数据,当数据有一定积累时,便可用于相关的新闻报道。

(三)布网

如果说记者一个人收集的数据力量微乎其微,而众筹得来的数据在可靠性上又良莠不齐,那么由政府或其他实力机构带头建设的传感器网络,则有足够力量可以对特定地区进行实时监控,获得真实有效的大数据。记者利用这些数据打造的新闻,也就能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媒体借助传感器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利用和挖掘海量的环境数据,将大数据转型为公众关注的环境新闻产品。例如,2014年8月,美国公民新闻网站利用“NASA”的卫星传感系统,分析了美国海岸的检测图像和数据,用可视化新闻的形式报道了1922~2014年间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线萎缩和水土流失的情况。

(四)传感器新闻与机器人新闻相结合

传感器也可以与机器人记者相结合。传感器获得数据后,可以将其传递给机器人记者,并快速生成数据新闻。例如,在美国加州近年的一次地震中,《洛杉矶时报》的机器人记者第一时间从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传感器系统中得到地震的相关数据,从写作到发布仅仅用了3分钟时间。

四、小结

那么,传感器新闻究竟是数据新闻时代的福祉,还是新奇却无用的噱头呢?笔者认为,传感器新闻的出现为新闻产业带来了一些生机。它为数据新闻打开了新局面,为记者开辟出诸多可以报道的新领域。同时,利用传感器,记者和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官方或权威机构对于数据的操控,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也促进了公民对新闻的参与,使新闻的“人民性”和“公共性”得以发扬光大。

但有了数据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利用传感器收集新闻报道所需的数据本身存在一些漏洞:自制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参差不齐;精确的数据采集和获取亦为不易;传感器在新闻领域的运用还可能引发关于新闻道德和伦理的讨论,对隐私的保护缺乏法律保障。

传感器新闻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并不代表数据新闻可以代替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是冰冷的,而新闻报道则大多富有情感。过分看重数据、强调数据,只能使记者迷失于数据中,从而忘记用最人性化的方式去向读者解释数据。因此,新闻工作者不能只是把一堆冷冰的数据丢到读者面前,而应以传统的报道方式为主体,不断丰富传感器新闻,挖掘藏于数据背后的内容。在收集完数据之后,应回到与数据有关的人群中,从人的角度来解读数据,从而使数据新闻在客观理性的同时更具亲和力。

参考文献:

[1]史安斌.传感器新闻:新闻生产的“新常态”[J].青年记者,2015(7):82-83.

[2]文卫华,李冰.大数据时代的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3(5):139-142.

[3]章于炎.预言:微纪录片和传感器新闻将当道[J].中国传媒科技,2014(12):26.

[4]方洁,颜冬.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J].新闻学研究,2013(06):73-83.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050-01

作者简介:李辛扬(1995—),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张帆(1994—),男,山西太原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产生原因应用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