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渠道分析
2016-02-28林宝煌
林宝煌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渠道分析
林宝煌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步入新时代之后,网络技术开始在我国各类事业领域内推广覆盖,而大学生作为接触互联网最为频繁的操作主体,将直接面临深刻的价值观、传统道德行为、现实情感、心理健康素质被侵蚀的威胁。由此,笔者决定针对互联网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具体挑战困境,以及后期详细化改进调试策略等内容,加以系统化探讨论证,希望尽快构建专业化的思政教育团队,最终为社会培养供应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文素质兼备型的人才,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可持续改革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育;思政课程;限制弊端;改进举措
一、前言
互联网在我国全面普及之后,因为内部规范机制不够健全,使得西方国家各类不良思想全面泛滥,尤其对于大学生的价值、人生、发展等观念造成巨大的冲击,如若无法在合理时间内予以协调掌控,势必会严重限制大学生今后职业和人生发展的前景。在此类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危机,互联网视域下究竟怎样才能有效改善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广大高校领导和思政教育主体全面关注的热点话题。所以说,探讨后期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科学化改进渠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深刻挑战困境论述
高校大学生处于人格发展中期,不管是身心体系或是道德素质都未能健全,无限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陷入无限被动的困境之中。具体面临的相关挑战问题如下所示:
(一)西方思想的不断侵蚀,撼动了大学生传统价值观体系
我国在互联网实际输入和输出的信息量,和美国相比实在存在较大差距,证明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信息资源上已经处于垄断地位,其利用最为先进的技术方式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区域进行倾销,其中承载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的产品,都带有显著的西方文化特征,使原本就处于人格塑造过程的大学生要额外承受多重思潮的交叉冲击,难以及时树立正确的价值、世界和人生观。这种情况令我国的思政教育面临国际强势文化恶意渗透和坚守传统文化核心阵地的双重挑战。
(二)互联网环境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性丧失
我国在互联网监管控制体制的设置上始终不健全,大学生长期徘徊在虚拟化网络环境之中,自身传统道德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开始呈现严重的淡化迹象,涉及各类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广泛衍生。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在网络空间中随意地辱骂他人或使用不文明的语言,甚至有人会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盗取钱财,或是套用他人的账号和密码,使他人的名誉受到巨大的损害。究竟应该怎样纠正学生在互联网上的操作行为,提升其道德素养,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互联网操作中能进行自我监督约束,这是国家社会赋予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的一项核心使命。
三、互联网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式改进路径解析
(一)结合网络优势,令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得以有机拓宽
作为现代专业化高校思政教学主体,要细致化挖掘发挥网络的优势特性,进而为大学生群体开发设计更为科学人性化的思政教学服务。
首先,结合最新的网络事件采用隐蔽、间接的灌输方式,令大学生群体在潜移默化掌握更加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如设置课堂讨论、讲座和征文等实践项目,针对最近网络上的热门事件进行深入性探讨,使大学生群体不断地进行意见交换并从中获得启发,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
其次,搭建高校思政教育主题式网站,保证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全面性。互联网在我国是一种高端创新且充满活力的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予以贯穿沿用,势必能够在健全大学生思想人格上收获事半功倍的改良效果。因此,高校需要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尽快设计开发出一个富有特色且能够有效吸引大学生注意力的主题式教育网站,使校内思政教育在网络中占据核心阵地。在此期间,网站设计人员和思政教育主体要科学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政特征和内心需求,确保网络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和现实时政材料关联的缜密性;再就是利用视频等多元化表现形式,呈现最新的思政教育内容,吸纳学生注意力并强化其接受程度,长此以往,使他们逐渐养成科学合理的政治观念,愿意在今后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享受。
(二)构建更为专业的思政教育工作团队
高校领导必须要全面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快速构建起拥有更高水准的思政教育团队,令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得到强而有力的保障。
第一,通过不同类型的培训途径,令高校思政教学主体掌握最新的网络信息应用技能和更为丰富的思政基础性理论知识,培养更高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素养,保证在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
第二,督促教师灵活合理地应用各类网络流行用语,加强思政教学控制环境的综合感染效用。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必须及时学习和掌握一些网络流行用语,使原本过于枯燥乏味的填鸭式灌输方式得以顺利改善,营造出和谐且充满趣味性的实践交流氛围,不断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改善思政教学的整体效果。
第三,扩展网络信息量储存空间,与思政学科建立紧密的联系。网络中蕴含的信息资源尤为丰富,教师在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引入一些重大的网络新闻事件,鼓励学生及时参与到讨论活动之中,从中构建起事件和思政学科的必然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事件背后隐藏的规律。
四、结语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将同时面临十分艰难的挑战困境和全新的生存发展机遇。作为现代专业化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要合理审视网络技术,接受各类培训项目并熟练掌握网络操作技术规则,使思政教育工作的空间和路径得以有机拓宽,为改善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大学生全面化的发展,提供适当的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 闫帅.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15(07):144-151.
[2] 王苏琪.传媒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功能探析[J].新闻战线,2015,18(07):160-172.
[3] 孙伟.浅析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3(01):77-8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362-01
作者简介:林宝煌(1982—),男,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