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体暴力与现实暴力关系实证研究的优劣
2016-02-28许图
许 图
(长治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浅析媒体暴力与现实暴力关系实证研究的优劣
许图
(长治医学院,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媒体暴力与现实暴力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吸引学者们的关注。在现实生活中,全球每年大约有两百万人在暴力袭击中受伤,且大约有25000人死于谋杀。另一方面,媒体上却充斥着许多暴力和攻击性的画面。例如,《沉默的羔羊》等含有暴力元素电影的发行。学者波特(1999)曾指出,贫困、道德感、家庭和大众媒体等因素,是引发现实暴力的主要原因。因此,许多学者在媒体暴力与现实暴力关系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实证研究。虽然目前实证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的方法却并不是十分完善的。本文主要以两个实证研究为案例来展开对比,从而对实证研究的优缺点进行剖析。
关键词:媒体暴力;实证研究;现实暴力;大众媒体
相关实证研究引入了多种不同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来探究媒体暴力与现实暴力的关系。然而,这些研究方法却并不是十分完善的,因此,这些实证研究方法的优劣,将是这篇文章要探讨的内容。
虽然不同的人对于媒体暴力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学者休斯曼(2007)指出,大部分的学者对于媒体暴力的概念有较为相近的理解,即“一人对于另一人实施形体攻击或暴力的视觉形象”。他同时指出,媒体暴力的影响存在于观看者容易产生现实的暴力和攻击性的行为,这种攻击性的行为包含着身体与非身体的两个方面。然而,在实证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于媒体暴力与现实暴力关系的实证研究却提出和使用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
一、模仿理论和实验室研究法
本文要讨论的第一个实证研究是一项实验。这项实验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学者班杜拉(1965)和他的同事合作进行的。这些学者把幼儿园的孩子作为观察目标,为他们准备了一个装满玩具的游戏室,让孩子们在看完屏幕上播放的电影之后进入游戏室,然后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这个实验以电影中的一位成年男性作为模特,在电影中,这位男性实施了四次包括身体和语言在内的攻击行为,且每个行为重复两次。班杜拉和他的拍档将这些儿童随机分为三组。在第一组中,模特被学者们称为做“战士”,实施攻击行为后有果汁和糖果作为他的奖励;在第二组中,模特被学者们训斥为“恃强凌弱的人”;在第三组中,模特没有受到任何奖赏或者惩罚。然后,每组的孩子们被带到了放满玩具的游戏室。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孩子们比第二组的孩子们明显表现出了更多的模仿暴力的行为。
波特(2003)在研究媒体暴力的影响时,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到了模仿理论上,因为他认为,模仿行为是最容易被发现的一种理论行为。并且,学者休斯曼(2007)指出,人类尤其是儿童,会模仿任何一个他们看到的和注意到的人的行为。
此次实证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是实验室研究法。学者波特(1999)曾提出,学者们多数会使用这种方法来调查和研究媒体暴力的短期影响。
二、“脱敏化研究”与贯时性调查研究方法
本文讨论的第二个实证研究,是关于媒体暴力的“脱敏”影响,这是媒体暴力对现实暴力的一种长期影响。在这个研究中,使用了贯时性研究的方法。克莱因(1973)教授花了2年时间来观察儿童,他发现,每周花25个小时或更多时间来观看电视的电视重度使用者,相比每周看4个小时或者更少时间的儿童,对媒体暴力明显有着更低的响应。同时,他发现,电视重度使用者发生现实暴力的可能性,低于每周看电视不到4个小时的轻度使用者。
休斯曼(2007)曾提出,媒体暴力的重复暴露,可以引起某些情绪反应的习惯化,该过程也就是“脱敏”的过程。同时,他认为,持续的暴力暴露可能会提高观众对社会上现实暴力的容忍度。学者波特(2003)称这种被“脱敏”的过程为一种“生理习惯”。他认为,“脱敏”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通过生理的和情感上的放松程序来让病人放松”,然后,再引进一个尽可能会产生焦虑的轻微刺激。在重复几次媒介暴力的接触之后,这种刺激可能就不会引起人们的紧张,因为“脱敏”的过程导致了身心的变化。
克莱因教授花了两年时间来跟随被调查人,最终得出了结论:长时间受媒体暴力影响的人,在面对现实暴力时会降低敏感度,这表明了媒体暴力对于人们面对现实暴力时,有着一定的“脱敏化”作用。
三、实证研究的优缺点
(一)实证研究的优点
波特(2003)指出,实验室研究法大部分是用来研究短期影响的。其主要优点是,在媒体暴力和真实暴力之间建立起了因果关系。
贯时性调查研究法有两个优点:一是容易对现实世界的暴力进行评估和调查;二是因为贯时性调查研究法更能排除其他干扰性选择给出的解释,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很容易将媒体暴力的影响与现实暴力建立起较为直接的因果关系。
(二)实证研究的缺点
虽然许多学者拿出了很多证据来证明媒体暴力和真实暴力之间的联系,但并不代表这样的实证研究就是完美的。
首先,实验性研究法并不是没有缺陷的,这种研究方法并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因素考虑在内。
其次,学者冈特利特(1997)指出,在“模仿理论与实验室研究法”的实证研究中,孩子们作为潜在的受害者被考验,而他们却没有机会证明他们的理解力和独立性。他认为“孩子的行为接近于无生命的物体。”虽然孩子们能意识到他们被控制和被测试,但孩子们的行为却不会被影响。因此,以孩子们作为研究对象本身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其所得出的结论也有待考验。
再次,一些媒体暴力的研究者由于金钱和时间的限制,容易使他们的研究变得虚假和单一。这也是从事媒体暴力与现实暴力的实证研究者常常被其他学者所诟病的地方。
最后,研究着们总是把精力放在虚假形式的媒体暴力上,比如一些虚构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却忽视了纪实节目和新闻中的暴力成分。实际上,事实暴力和负面新闻的后果和影响恰恰是不可估计的。研究者们经常关注他们所熟悉的方面,却忽略了其他形式的媒体暴力成分。如果关于媒体暴力的研究不够全面,那么关于媒体暴力和现实暴力的关系的结论也是不公正的。
根据这些实证研究的缺陷我们可以看出,想要证明媒体暴力和现实暴力直接的因果关系并不容易。
四、结语
学者与研究人员都在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媒体暴力和社会暴力二者的效应关系。在理论方面,研究人员主要致力于媒体暴力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与此同时,不同方法的实证研究的方法也在试图证明现实中的暴力行为可能是受媒体暴力的影响。然而,一些持有批判态度的学者在关于媒体暴力和社会暴力的效应关系上,却有着不同的见解。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媒体暴力与现实暴力的实证研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关于媒体暴力的研究并没有停止,提高对媒体暴力影响的弱点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会使媒体暴力的研究更严谨,更细致。
参考文献:
[1] 班杜拉.对于模型的强化模仿习得的反应的影响[J].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期刊,1965(1):589-595.
[2] 克莱因.电视暴力对于儿童脱敏化影响[J].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期刊,1973(27):260-265.
[3] 冈特利特.关于媒体效果担忧影响的研究[J].媒体与暴力的争论,1997(2):47-61.
[4] 休斯曼.电子媒体暴力的影响:科学理论与方法[J].青少年健康期刊,2007(2):6-17.
[5] 波特.关于媒体暴力[M].伦敦:塞奇出版社,1999:47-55.
[6] 波特.关于媒体暴力的11项谬见[M].伦敦:塞奇出版社,2003:67-83.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0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