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报人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王韬政论政治家

王 萌

(吉林日报社,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报人

王萌

(吉林日报社,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国近代时期,由于历史、社会现实等原因,中国近代的报业史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政治家报人。他们在报纸上发表各自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宣传新思想,希望改变中国落后的社会现实。

中国近代史;政治家报人;早起改良派;“五四”时期

政治家报人,实际上就是具有政治家身份的专业报人或者是参与办报的政治家。所谓具有政治家气质的专业报人,其实他们本身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熟知的政治家,而是那些从事新闻工作的专业报人,但是他们关心政治,有自己的政治观点,并且在自己创办的报纸上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所以政治家报人“要具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眼光,要像政治家那样看问题,要具有恰当处理宣传报道中的政治问题的政治水平”。[1]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近代史时期出现的政治家报人。

一、不同时期政治家报人的办报思想及评价

早期改良派政治家报人王韬开创了我国报刊政论的先河,在报纸上发表政论文章,反对帝国主义,其文章短小精炼、针砭时弊。王韬是我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位报刊政论家,成为这一时期政治家报人的代表。

王韬的政论文章突破了当时的行文规范的局限,放弃了八股文的行文方式,强调文章是承载道理、理论、思想的工具,不要被文章的形式束缚了自己的思想。他的政论文章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的论说文形式,又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记录事件和表达感情、思想,这样就不应该拘泥于文章的形式、文法。他的政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以后报章文体和政论文体的改革和发展。他的改革变法思想对后来的康有为、梁启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王韬改良思想的影子。并且在王韬之后,许多仁人志士开始投身于报刊政论,在报纸上发表政论文章,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五四”时期政治家报人的代表邵飘萍,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支持者。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邵飘萍写的文章深刻地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种种可耻行径,辛辣地批判了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1916年,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使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有“特派”称号的记者。1918年邵飘萍创办《京报》,在任《京报》主编期间,他倡导言论自由,发表多篇反映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大众心声的文章,成为为人民表达意见的传声筒。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作为运动的发动者和宣传者,邵飘萍被迫流亡日本。1年之后,邵飘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重新开办《京报》。这时的《京报》仍然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官员的横征暴敛进行辛辣的讽刺与抨击。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因为在《京报》上发表讽刺张作霖的文章,被张作霖杀害。

二、不同时期政治家报人的比较

(一)思想上的相互承接

政治家报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相互承接的关系,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在他的政论文章中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种种弊端和残暴黑暗,实际上是想革新封建制度,王韬认为“天开泰西诸国之人心,而畀之以聪明智慧,器世技巧摆出不穷,航海东来,聚之于一中国之中,此故古今大变局中的中国,如继续执迷不悟,不思振作,那势必会落得亡国灭种的命运”。[2]并且他主张广开言路,开启民智等等,对康有为、梁启超之产生变法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而邵飘萍成长的时期,戊戌变法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于是邵飘萍很容易地就接受了戊戌变法思想,而作为戊戌变法思想宣传的骨干分子的梁启超,其发表的文章对邵飘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报人,不管属于哪一派别,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且都把救亡图存作为办报的出发点。王韬曾经在英、法、俄等这些率先举起革命大旗的国家游学,所以王韬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亲历了西方国家通过变革走向强盛,反观当时的中国正饱受这些国家的侵略与欺凌,而封建的统治阶级又不思进取,变本加厉地对人民进行压迫的社会现实,王韬极力主张向西方学习,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邵飘萍更是杭州浙江高等学堂的高材生,专攻西方现代国家传入中国的先进的自然科学。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期,中国的社会不断产生新的救国思想,邵飘萍不断受到这些新思想和当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萌生了“新闻救国”的想法。

(三)近代各时期政治家报人的区别

“五四”时期的政治家报人已经不同于其他时期的政治家报人,其他时期的政治家报人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提倡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求进行变法。他们的报纸中充斥着提倡民主权利的思想,但是他们仍然具有封建色彩,办报还是为了服务于封建统治,为了沟通上下。

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政治家报人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已经不再专注于宣传西方资本主义,宣传变法,而是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在接下来的新文化运动中,他们把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这两大使命结合起来,给新文化运动赋予了新的任务,他们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的探索,而更多地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从而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三、近代政治家报人的历史地位

早期改良派的王韬可谓开创了中国报刊政论形式,他是中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1874年,他创办的《循环日报》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刊,可以说王韬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邵飘萍则主张“新闻救国”,他把“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作为唯一的嗜好,并且培养了大批新闻人才,首创了新闻编译社,促进了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

中国近代史上这些政治家报人,他们生活在中国近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不畏统治阶级的强暴镇压,敢作敢为,通过他们自己独特的语言在报纸上发表出来,启迪民众,通过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为自己创造舆论,以报纸的形式参与政治,形成很强的政治力量,他们为中国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 李乔.近代新闻史上的“政治家型报人”[J].前线,2001 (8):59-60.

[2]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亚洲半属欧人[M].中华书局,1959:137.

G219.29

A

1674-8883(2016)13-0230-01

王萌(198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日报社摄影记者。

猜你喜欢

王韬政论政治家
Bandwidth expansion and pulse shape optimized for 10 PW laser design via spectral shaping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融媒体时代做好党报新闻评论的策略研究
洗碗机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电视政论片《浩荡》的“浩荡之气”
基于《勇立潮头》创作实践浅析电视政论片要素组合
“王韬首次使用宪法一词”论辨伪
探索政论传播新形态——从人民日报“任仲平”推出微视频说起
周公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