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用户心理分析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维度分析
2016-02-28唐杰
唐 杰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自媒体时代用户心理分析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维度分析
唐 杰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形态也日新月异,新媒体应运而生。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形式多样、用户使用交互性强,这些优势使得它脱颖而出。但是,即便它的优势特别明显,对它也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在虚拟世界,过度依赖手机等自媒体,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基于此,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维度进行分析,浅析目前自媒体时代用户使用自媒体的心理,并提出一些意见。
新媒体;使用心理
一、引言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接收,给人们带 来了极大的便利,受众和媒体每天沉浸在信息海洋中无法自拔。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受众获取的有用信息却极少,可每天又不得不去浏览和接收信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用户从事这样的活动?这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这种心理。我们已经看到了自媒体的优势,但也要对其带来的隐忧引起重视。
二、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自媒体产生之时,就具备时代属性。数字化进程推动了大数据的发展,基于数据的收集和发掘,得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相关性,虽然未明确表示其中的必然联系,但却凸显其重要意义。每天用户使用客户端浏览各类信息时,每一条推送背后隐藏的是数据统计和分析,客户端公司才能准确抓取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推送符合用户口味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浏览量和点击量,有了点击才会有流量,这已成为自媒体时代各种媒介打响争夺战的新战场。
信息的高度交互性是其特点之一。每一个用户在浏览信息时,遇到的信息浪潮形态各异,而能让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则必然具有广泛的传阅度。如果你不知道“蓝瘦香菇”这情有可原,毕竟它的传播路径仅限于微博、微信等一些移动终端之中,且多见于青少年群体。但是你肯定知道“校园欺凌”,这不仅仅是一个热词,更能透过它暴露出社会问题。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1]媒介的进步使得人的感知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状态,更何况是如今的自媒体时代。
三、自媒体用户使用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表明自媒体用户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离开手机等自媒体。这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渠道,他们通过获取信息来满足自身需求。
信息能够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性,而这种消除只是停留在表层意义上,在消除之后,带来的仅仅是短时间的精神上的欢愉,并不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而当用户频繁地使用自媒体时,对它的依赖也越来越高。在群体事件中,自媒体用户是盲目的、无意识的,并且随着事件热度消退网民也会随之忘却相关内容。目前,这是在自媒体用户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管是求知心理还是猎奇心理,这些基本的心理特点都表明受众在接收信息时能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而能让受众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则成为相关内容的一种优势。这导致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也很难制定严格的规范对其进行约束,信息繁杂、混乱、无序,成了自媒体时代的一个标志,使得用户也深受影响。
四、自媒体用户心理分析
自媒体用户使用媒介到底是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文章中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角度分析,得出以下几个观点:
首先,主动性。从用户需求出发,既然是用户,从表面意思理解,则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其实不然,自媒体时代的用户必然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寻求信息。用户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同时,可以肯定的是,在信息整体的传播链中,用户乃是最重要的一环,用户自身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美国社会学家卡兹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提出,他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2]各人目的不尽相同,但最为重要的是,只要自己主动寻求的信息能够满足情感需要,那么它就变得有意义。进入新媒体时代,这种倾向就更为明显,从“大众”走向了“分众”,正是现实写照。
其次,多样性。多样性体现在对用户接收的各类文本中,不管是在微博、微信上,还是其他一些途径,各类文本呈现最终的解读权归用户,至于解读出何种意义并不重要。文本所带的意义以及解读文本的仪式,都说明它已经成功完成其任务,不同用户的知识结构、经历和阅历都使得文本解读的结果呈现多样化特征。就“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发表声明”来看,不同的受众从中解读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其太过官僚,说话方式生硬,态度不诚恳;有的人则认为声明尚可,具体情形当事人最清楚,在自媒体上各执一词,显然文本解读结果是多样的。
最后,能动性。新旧媒体边界的消解,带来的是受众话语权的提升。新媒体为用户提供了新的话语平台,令受众享受到之前无法享受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则是自媒体时代赋予受众的。削弱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重点是,在这场战役中,作为胜利的一方的受众没有保持一种积极冷静的态度。网络无序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群体极化、网络暴力、“键盘侠”之类屡见不鲜。自身能够参与传播固然让人兴奋,但在传播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则令人大失所望。自媒体使得用户在获得满足感之后,也通过其收获了很多判断标准,这种认知行为和判断标准甚至在其毫无知觉的情况下产生了影响。
五、结语
自媒体的表现一如既往的让人喜爱,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获得自身的满足感。那么,离开了手机和电脑,我们还能正常地思考吗?现代社会带来的紧张感,也使得受众急切地想获得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自我认知,从而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情感上的依赖。虽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但是自身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冷静的态度,合理安排使用时间,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1]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5-46.
[2] 鲁曙明,洪俊浩.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9-80.
G206
A
1674-8883(2016)24-0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