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主持人如何对待语言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2016-02-28王帆
王 帆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浅论主持人如何对待语言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王 帆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 会文化形式多种多样,主持人作为公众形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愈加明显。语言与文化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主持人如何正确对待语言与文化间的辩证关系,发挥职能力量,在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语言;文化;关系;主持人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许多文化专家与语言学家热衷探讨的话题,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文化建设与语言学科的建设。语言作为语言符号,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而文化的诞生、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语言符号。语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使用该语言的社会集体的经济、文化等变动,如网络词语的大量诞生与人们所处的互联网环境、工作环境等是分不开的。主持人作为公众形象,实质是一个具有被模仿倾向的模型,其语言措辞体现了自身文化的修养,对受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主持人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则往往对人们的思想具有启迪作用,影响着人们对社会文化的思考与文化建设。
一、语言与文化的主要关系及具体体现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语言与文化都在后天较早的年龄阶段中习得,且主要在非结构化环境中习得。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后,人们对于语言与文化的习得便非常困难,尤其是对语言中语音的学习,这一点在我们学习外语时尤为明显。当我们在最佳的年纪学习系统的普通话之后,学习英语将会比较吃力,这也是我们调整孩子学习外语年龄段的原因。当语言消失,文化也必然由于缺乏一种符号的表征而失去保存的天然外衣,这迫使文化寻求一种新的保存手段以维持文化的传承性。如果人们不参与到一种语言文化当中,那么人们失去语言能力的风险必然极高。例如,移居到大城市的一些青少年,他们的父母来自偏远农村,这些青少年能够听懂家乡话,但却不会讲家乡话,这也是方言面临消亡的表现。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具体体现为文化决定着语言,语言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语言作为一种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所探索出来的一种交际工具,语言以及语言结构依存于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当中。人们的思维作为无限可塑的结构可以不断吸纳各种文化形式,且不受到固定文化结构的制约与阻滞。文化决定着语言,语言必然打上文化的印记,这一点可以在词汇的意义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语言中的各类词句阐释了社会的文化、习俗与信仰,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文明中的物质与精神诉求,表达了人们对现代人生的价值取向。在社会竞争压力之下,部分男女青年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因而自嘲“单身狗”,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宣泄,反映了部分青年无法寻求正常两性关系的和谐的困苦。由于语言与文化的亲密关系,对于多数人来说,语言不仅仅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其具有独特的形式与结构,这种形式结构中蕴含着文化因子,被文化所同化,进而融为文化的一部分。总之,文化现象影响着语言的各个方面,如说话方式、思维方式等。另一方面,语言作为融入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文化。
二、主持人语言能力中的文化修养的外化
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影响着主持人自身语言能力与文化修养的提升。主持人,尤其是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其主持语言能力是衡量主持人个人文化修养高低、主持人公众形象好坏与节目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主持人的语言传达的文化内容影响着节目受众,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动力推动着受众进行模仿。如果主持人的语言水平较低,那么所传达的信息就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必然不利于我国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相反,如果主持人语言水平高超,则能传达深刻的文化思想,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受众必然能间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文化熏陶。例如,白岩松作为知名主持人,以其独特的语言能力、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对人们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所以,作为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与文化素质。由于语言是文化载体的一种,因此主持人的文化修养主要表现为语言修养的外化过程,即将主持人内部的文化修养通过语言这一外部媒介外化呈现出来,为广大观众所辨识、认可。其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的文化规范,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的文化内涵上。
第一,主持人要具备过硬的普通话水平。国家对于主持人的普通话有不同的标准,不同行业的主持人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要求自身。我国十分重视普通话的推广,不断通过各种政策规定以进一步增加普通话推广力度,实现汉语规范化,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减少语言冲突。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在社会成员面前是一种示范性的标准,尤其是正在学习语言标准的青少年,往往会模仿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音以及言语用词,以纠正自己错误的用语。所以,主持人更应该注重语言的规范性,避免给广大受众树立错误的示范,影响普通话的推广。主持人的用语应力求文雅庄重、间接凝练、声调纯正,便于广大受众所接受。
第二,主持人要肩负起文化传播的职责与义务。主持人作为文化的重要传播者,面向的是整个社会群体,其主持用语必须要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以传播社会主义文化新风尚,树立文化典型。主持人的用语是否具有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选词、用词方面,内涵丰富、文化品位相对较高的词语对塑造节目的文化魅力以及文化形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选词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操作上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同节目的主持人在选用词语时,不仅要考虑词语的文化蕴含、词语的准确度,还要结合自身节目的文化定位,充分考虑节目的严肃性、戏剧性、纪实性等相关元素,结合实际情况正确把握自身与节目之间的关系。例如,《新闻联播》主持人的用词与《快乐大本营》主持人的用词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再观赵忠祥先生主持的节目《动物世界》,以用词优雅、语气舒缓、富有韵味而闻名。
总而言之,主持人语言中文化修养的具体体现包含内外两个基本层面:一是硬性标准,即普通话的标
准;二是文化底蕴标准,即主持人必须具有的文化修养,两者是构成主持人文化修养的重要元素,发挥着语言的巨大文化魅力与文化力量。
三、主持人提升用语水平与文化修养的方式方法
探索了主持人语言能力中的文化修养的具体体现之后,如何运用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的规律,提高主持人的语言水平与文化修养成为重要的议题。语言与文化间的规律作为人们的一种观念与指导实践的核心,引导着主持人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水平与文化修养。语言技能的提升较快,但是把握语言的文化内涵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主持人在提升自身用语水平与文化修养的同时,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主持人要注重积累文化知识。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在主持访谈类节目时面对着来自五湖四海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随时注重自身形象。在节目中可能会谈论一本小说,也可能谈论一位哲学家,还可能涉及宗教、历史、乡土风情、社会地理、经济环境等。如果主持人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在节目中或日常生活中就无法与现场观众、嘉宾、普通群众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这样会影响节目的文化品位。这便要求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不断开阔视野,讲究学习方法,多看、多写、多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此外,可以培养一些兴趣,如书法、绘画,陶冶情操,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杨澜曾经在自己主持事业的高峰期选择出国深造,继续学习,回国后迎来了事业的更高峰。
其次,注重实践经验。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能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丰富的人生阅历,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主持人的生命质感与思想深度,另一方面,利于打开观众与嘉宾产生共鸣的心灵之窗。丰富的生活阅历成为主持人生命中的宝贵财富,进而与其文化修养融为一体,有利于主持人语言能力与自身文化的相互渗透,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提升节目的质量,进而得到观众的认可。
最后,注重语言表达形式的创新。主持人的文化修养是由语言外化呈现出来的。主持人可以根据自身节目性质,在群众中学习一些新鲜的词汇,丰富自身的语言形式,拉近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如吸收“点赞”“给力”等有利于语言发展与文化呈现的词,丰富、拓展已有的词汇。
四、结语
主持人正确把握文化与语言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对于提升主持人的综合素养是极为重要的。作为新时期的节目主持人,更应注重自身语言与文化修养的相互渗透,更好地发挥主持人对于文化建设的力量,促进主持队伍整体能力的提升与社会认可度的提高。
[1] 申宁宁.谈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J].新闻传播,2011(1):8.
[2] 孟彩华.语言与文化间的相互渗透关系[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243.
[3] 杜道明.语言与文化关系新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8(4):133-140.
G222.2
A
1674-8883(2016)24-0074-01
王帆(1996—),女,河北张家口人,南昌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