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扶贫”不可忽视

2016-02-28刘建明

学习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观念群众

◆刘建明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具有重大意义,而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找准贫困症结,方能开出致富良方。

细究一下,不难发现,不少地区贫困的原因,不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或天灾人祸,而是因为当地群众思想贫穷和观念落后所致。据媒体报道,某单位为了响应国家扶贫开发的号召,到扶贫联系点为几户贫困群众送去了衣物和救济款,可连续几年下来,这几户贫困群众却始终没有达到彻底脱贫的目的。为切实帮助他们自食其力摆脱困境,该单位专门为他们联系到一建筑工地打工,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说,却最终没有说动一个人去工地干活。原来,这些贫困群众已习惯于守着老屋子,抽着老旱烟,蹲在墙根晒着暖洋洋的太阳的生活,他们宁愿忍受贫穷,却不愿离开故土,靠劳动致富。他们思想观念上的落后,直接加剧了他们经济上的贫困。可见,经济的贫困只是外在的表现,思想观念的贫困才是内在的根源。

在扶贫工作中,通过与贫困群众深入接触,我们发现,思想观念的贫困不仅仅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这个特殊群体带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比如:有的思想过于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缺乏脱贫能力;有的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宁肯整天打牌搓麻将,坐享清福,也不愿动手干点事情;有的满足现状,温饱即安,进取精神不足,奋斗动力不强;有的没有财富积累观念,缺乏过紧日子的思想,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守着金饭碗却要饭吃,总指望政府救济和扶持,等等。正是由于这种内在思想观念上的贫穷落后,结果使得一些贫困群众年年扶,年年贫,有的甚至越扶越贫,直接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成效。

鉴于此,扶贫工作除了送钱送物和帮助贫困群众排忧解难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放在扶志扶思想上,要不断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振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气神,这样一来,他们的思想观念更新了,精神状态变好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如果不首先解决这种内在的思想观念上的贫困,那么,扶贫工作就会事倍功半。当前,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已在全国吹响,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又踏上新的扶贫攻坚征程。笔者认为,要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力打赢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就必须首先针对贫困群众“思想贫困”这一实际,坚持扶贫先扶思想观念的思路,突出注重“思想扶贫”。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思想扶贫”呢?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采取“一对一”、“多帮一”的方式,多与贫困群众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在了解其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积极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其寻找致富门路。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不断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精神文明素质。同时,要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和农村文化教育培训力度,促使贫困群众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掌握一技之长,解开贫困枷锁,从而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实践能力。三是贫困群众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国家政策、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埋头苦干,发奋图强,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不断提高致富能力素质,从而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观念群众
维生素的新观念
多让群众咧嘴笑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健康观念治疗
医联紧密时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应强化的三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