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势策
——论习近平治国理政之道

2016-02-28◆罗

学习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

◆罗 援

(作者系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时代发展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根本言之,这种治国理政之道体现为三个字:局,势,策。

局者,是对时代特点的认知,对世界大势的把脉,对国运的顺应掌控。

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安邦治国与此同理。高明的棋手与人对弈,总是顾全大局,筹划全盘,攻守有度,进退得宜,于是未战先胜,稳操胜券。若只注意谋子,一时杀伐虽然痛快,却忽略了大势的变化,纵使开头略有小得,最终也会因画地自限而失去未来。治国理政,要争取的是全局的优势,而不是计较一子之得失。这就是战略。而进与退、攻与守、得与弃,不过是围绕战略而展开的战术。所以,游离于战略的一切战术,无论如何高明,都无助于整体局势的发展。

习近平执政理念就是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取向。他在执政之初就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华人在内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这就是一种大局观。公元前5世纪,修昔底德总结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的原因,认为是由于“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因此人们称这种大国宿命为“修昔底德陷阱”。西方国家学者据此总结出“国强必霸、强强必争”的思维定式。习近平执政前后,恰恰遇到这么一个关节点,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时,美国和欧洲正在次贷危机、主权债务危机中艰难寻求脱困。而日本在漫长的经济停顿中经历了2011年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等灾害。西亚北非地区的动荡愈演愈烈。此时的中国何去何从?这一问题备受世界瞩目。习近平顺应时代“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适时提出了“中国梦”的新命题。他指出,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发展必将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同时,他郑重向世界宣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强不称霸,富不欺弱,主张合作共赢,这就找到了凝聚中华民族民心和被国际社会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在这种大局观下,习近平提出要兼顾“两个大局”的大局意识,成为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大背景下的重大战略思想。于内,大局即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于外,大局是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周边并不太平,一些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安全因素或风起云涌或暗流涌动。北有朝鲜半岛长年对峙,东有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之争,南有菲律宾、越南对我国固有岛礁、海域的“声索”、挑衅,以及中缅边境果敢地区战火突起、西南中印边境兵力对峙。此外,美国于2011年提出“重返亚洲”,次年进一步概括为“亚太再平衡战略”,频繁派军机军舰对我进行抵近侦察和挑衅。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沉着应对,对大国不卑不亢,平视而不是仰视,不挑事但又绝不怕事,提出了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对中小国家则善待而绝不歧视,对亚洲国家给出了“亲、诚、惠、容”四个字,对非洲给出了“真、实、亲、诚”四个字,对拉美国家提出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目前,中国正在以更加自信、更加主动的姿态,成为国际事务中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势者,正如《孙子兵法》所云“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是一种引而不发的力量,所谓蓄“势”待发。

在博弈中,“蓄势”的威力往往要大于“夺子”的威力。《孙子兵法》中曾这样描绘:“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因此,在治国理念中,不仅要善于布局谋篇,还要善于摆子布势。如果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他的治国理念中打造了“安保三支箭”和“经济三支箭”,那么,习近平在他的大棋局中打造了“战略三支箭”,即“一带一路”、金砖银行和亚投行以及南海基础设施建设。安倍的“三支箭”更像一种权宜之计,而习近平的“三支箭”则是一种战略举措,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意义。

自2013年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目前已获得沿线60多个国家和诸多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它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将中国与不同国家的发展规划进行合理对接,代表了一个更大范围的国际经济合作框架,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是一种战略布局的重塑,尤其是“一带”起始于中国西部,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广大区域的重任。“一带一路”建设还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的新趋势。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优质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014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并于2015年7月正式开业。同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57国共同筹建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宣告成立,并于2016年1月16日正式开张。亚投行和金砖银行是现有全球多边开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力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中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倡导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应该仅仅是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还应该是经济格局乃至金融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中国家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才能摆脱“一元独霸”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自己的经济命运。

自2013年开始,中国采用“吹填技术”在南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有一些国家对此说三道四、极力阻挠。中国并没有依靠武力攻城略地,而是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和平利用海洋空间,何罪之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功效在于:首先,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安全需求。联合国曾要求中国负责南海地区的海域搜救任务,而在这方面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吹填工程”就是经过人工填造岛礁,建立一些导航、气象、观测、避难、救援设施,为海上通道的安全和救援工作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其次,改善驻岛官兵的生活和战备条件。这是对驻岛官兵人权的基本尊重和保护。更重要的是,西沙、南沙群岛是中国的海防前哨,一旦岛上设施和驻岛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驻岛官兵则要责无旁贷地进行自卫。虽然南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用于民用,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民转军。这就是习近平主席治国理念的高明之处,利人亦利己,益民亦益军。

策者,通指计谋、计策等,多为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策,是指方法,或者如俗话中所说的“牌”,当“束手无策”,手中无牌可出时,国将危矣。一个好局,一个好势,若无一组好牌相匹配,将是“局不成局”,“势难为成势”。习近平在设计一个好“局”、布置一个好“势”的前提下,也策划了一套好“策”。

一是搞好顶层设计,凝聚共识。历史上长期困扰中华民族的“软肋”是民心涣散,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理想信念匮乏、革命意志动摇的问题再次呈现。如何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环境下,凝聚民心,找到一个既能保持共产党坚定的发展方向,又能被各方所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摆在了这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面前。为此,习近平及时提出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蓝图,“凝聚共识很重要,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而“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

二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将自身的国家利益最大化,这一看似相悖的矛盾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前。习近平及时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新型安全观,即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较好地从理论层面解决了这个矛盾。他曾真诚地说道,“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三是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在执政之初就在全党开展了学习和践行群众路线的活动,强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识民情、接地气。“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最近,党中央又开始了扶贫攻坚战。可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

四是依法治国,依制建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吏。“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基本目标。他一再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五是坚持为政之要,用人为先。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

六是强调问题意识,底线思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论做什么工作,忧患意识丢不得,麻痹思想要不得。习近平曾指出要有“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的思想,这是作决策、谋发展的基本遵循。

七是强调稳步前进、锲而不舍,稳中求进、事缓则圆。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在大的问题上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摸着石头过河,重大改革措施必须加强可行性研究,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积小胜为大胜,以节约执政成本,减少震荡。

八是量体裁衣,坚持走自己的路。强调“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坚持“三个自信”。习近平曾说过:“我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什么有信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只要我们紧紧依靠13亿多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最终实现我们确定的目标。”

九是反对空谈,强调实干兴邦。“为政贵在行”。注重落实是为政之要、从政之本,“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

十是强调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习近平治国理政之道,即全局在胸,谋子布势,巧用策略。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신시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民心指向
治国理政要把握“四个全面”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