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化理论视角下性别角色演化的解读
2016-02-28肖若成
肖若成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涵化理论视角下性别角色演化的解读
肖若成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大众传播媒介改变着人们的获知方式,受众对于男女性别的认知也随着媒介营造的信息环境疆域的拓展,变得包容和多元。本文重点就媒介对于男女出位角色的营造来分析涵化效果和作用机制。
涵化;性别角色;女汉子;大众传媒;
自古以来对于“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现象,史料上就有迹可循。《商书·伊训》中指出世有“三风十愆”,说“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三风中有“乱风”,而“乱风”中包括“四愆”,其中的一愆是“比顽童”,即宠幸女性化的男子。
所谓的男人强悍、坚强、理性,女性温柔、脆弱、非理性,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根深蒂固的性别化的标签。因而一旦当性别与这种标签相违背时,也即在男性中也存在温柔、脆弱,非理性的,在女性中也存在那种强悍,理性的时候,这些人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和遭到异样眼光,被称为“娘炮”或者“女汉子”。针对“娘炮”和“女汉子”在人们印象中的成因,我们对各高校学生进行了随机网络问卷调查。根据回收到的500份问卷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娘炮”与“女汉子”的判定主要基于外在形象与神态举止,而他们对这两种群体类型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大众传播媒体,且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媒体对这两种形象的塑造比较夸张。
1 被创造的消费需求的引导。
电子商务的到来刺激了消费,宣传手段层出不穷,全媒体遍地开花。在眼花缭乱的广告中,传统的女性与男性的吃穿用度物品不再加以严格区分,而是走向了普适的道路。通过对象征性事物的选择、加工、记录和传达,媒体构建的消费趋势取代了多样化的社会情况,使人们共享的社会认知趋于同化。例如,韩范中,BF风格系列的流行趋势(BF即boyfriend的缩写,男朋友风格类衣服的简称),帅气又中性的硬朗中透露着率性,类似偷穿男友衣服一样,有随性、慵懒、宽松的感觉。这就是一种象征性隐喻。
男性化妆品在淘宝中的宝贝件数高达4400+,也向我们揭示了男性化妆品线上消费的潜在广大群体。涵化始终是一个“双向吸引”的过程,接触越多,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越大。“主流化”作用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影响,且其效果也是因为传播的内容而异。由于大众对“娘炮”的判断主要集中在外在形态,男性对化妆品的消费暗示,也是人们形成“男性女性化”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男性穿着粉嫩代言女性用品,女性装扮霸气代言机动车等的广告形象也是一种符号信息。尽管不同的受众解码不同,但由于视觉效果的短时与丰富,受众对于画面形象的认知属于第一层级信念,对社会表象的判断大体一致。
2 意见领袖的示范作用。
在传统电视时代,政府控制着电视媒体的发声,是电视话语权的主体,电视报道何种消息,社会舆论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普通公众缺乏参与话语讨论的渠道,不能自由发表言论的公众往往在很多时候被迫选择沉默。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信息话语权的垄断,公众由被动接受者的身份变为了主动传播者和分享者。受益于新传播技术而崛起的草根阶层和新精英话语权力主体(包括文化学者、传媒工作者、演艺人员和商业精英等)表达出了强烈的利益诉求,迅速成为所在领域中的意见领袖,成为话语权力主体。
为大众熟知的“范爷”(范冰冰)“春哥”(李宇春)“著娘”(刘著),都是作为明星拥有一众粉丝而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意见领袖。他们这些带着与性别不符的社会气质的称谓,一方面代表了受众对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特质存在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当这些标签化的中性词语因明星的粉丝效应变得具有褒义色彩时,这两种出位的特质会加剧涵化,对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 性别多样化观念的流行。
著名的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更新了提供给用户的性别选项。现在除了传统的男/女,还有56种新的非传统性别可选,例如:跨性女、变性男、两性人Androgyne(拥有混合特征或者两种特征都很强烈的人,更强调对内的自我认同)等。据悉,脸书上所列出的这个清单是咨询了著名性别研究组织GLAAD之后的产物。2015年6月26日,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化。这使全球化浪潮下的关于性别多样化的包容度在递增,大众媒体上也开始有越来越多女性化的男性和男性化的女性进入人们的视野,甚至成为热点和爆料潜质的重点对象。
4 眼球经济下的联动
猎奇心理并不是当前的观众所特有的,它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是一种对于比较另类、奇异的事物或观念等所表现出的好奇和急于探究的心理,只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浮华让这种心理更为膨胀了。流行文化的声色感受、流行文化的直观刺激、流行文化的绚丽形式在消费社会中层出不穷。性别错位就是这种过度消费异化的结果。例如,2016年7月5日“武汉市区积水:女汉子肩扛男友过马路”的新闻报道引人热议。在武汉市区积水交通严重受阻的严峻形势下,媒体为标新立异博人眼球,选取了女性的男性气质爆棚行为作为噱头。
热播节目与角色的互动,扩大受众范围,增强涵化程度。爱奇艺独家冠名播出的自制节目《奇葩说》,凭借着汇聚“奇葩”的看点,网罗各界演员、歌手、记者甚至职业辩手等在内的具有一技之长“奇葩”进行辩论赛。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中的不少选手是同性恋,双性恋,甚至是性别流体,且节目中出现的辩题也大都是主流媒体不便进行公开讨论的内容。大胆出位的角色给节目创造了可观的收视率,节目的量身定制突出了出位角色的看点。
尽管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认为,生理性别,无论是男性气质还是女性气质,都是随历史的演变而变化的,是话语的产物,是异性恋霸权的产物,它是在性实践和性别实践中形成的。男女的概念就像身体与精神的概念一样,是二元论的产物。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跨性别者站出来维护他们的权力,他们是无法用男女性别的概念来定义的,但却是真实的存在着的。“酷儿政治”的出现其实是动摇了人们根深蒂固的性别概念。在这种语境下不但女人是被制造出来的,男人也是被制造出来的,甚至是“美”的概念,以及“性”的概念,同样是被制造出来的。也就是说“男性女性化”与“女性男性化”两个现象本身就不是客观的存在,带有异性恋霸权的象征意。意义的编码和解码过程就是语言中的意识形态争夺和斗争。但至少在对政府对媒体掌有绝对控制权的中国,这二者由秘而不宣到曝光大众的潜移默化过程,值得思考。
[1]麦克·摩根,詹姆斯·尚翰.涵化研究的两个十年(上)[J].现代传播,2002(10).
[2]乔治·格伯纳,拉里·戈罗斯.与电视共同成长:涵化过程[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5(5).
[3]余庆华“伪娘”再现人性异化[J].新闻知识2010(11)
[4]维塞.社会性别的标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2003(4).
[5]尹嵩.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的博弈与权力关系的重构[D].沈阳:辽宁大学,2011.
[6]宋岩.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社会性别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