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在视障者阅读中的研究
2016-02-28向萍
向 萍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有声读物在视障者阅读中的研究
向 萍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通过分析我国视障者阅读资源现状,旨在引起社会更加关注视障者阅读以及受教育的现状。视障者能够获取的资源十分有限,但是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角度出发,要使每个人获得更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尽可能拓展其阅读资源,核心是要把握机会均等。那么,专门为视障者定制的“有声读物”可作为补充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扩展视障者阅读资源,提高其教育水平以及综合素质。
有声读物;阅读;视障
1 视障者阅读资源现状分析
由于视障者自身的特殊性,视障者接受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听觉和触觉,获取阅读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通过手指触摸的盲文出版物,另一种是通过听觉来进行听读的有声读物。目前,盲人出版物主要是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该社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盲文出版专业机构。盲文出版物与有声读物的区别在于管理及服务方式不同:有声读物以数字音频文件的形式将信息储存在磁盘或光盘等终端介质上,需依靠特定设备解码,这决定其在收集、存储、流通和服务方式方面与盲文出版物完全不同;另外,两者服务的对象也不同,盲文出版物适用于已经掌握盲文阅读技巧、并且掌握盲文的读者;有声读物适用人群范围更广,还适用于幼小、年长、以及未能掌握盲文的群体。
1.1 盲文出版物
盲文出版物,是一种用凸点组合而成的文字符号印制而成的纸制出版物。1953年中国出版了第一本盲文出版物《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方面,盲文出版物制作流程比普通出版物的制作流程复杂、费时耗力、成本高,所以专业的盲文出版机构少;另一方面,视障者对盲文的掌握程度受教育水平限制,盲文在视障者群体中的普及率低,盲文出版物的传播功能很难得到发挥。
1.1.1 数量品种少
中国盲文出版社每年出版盲文书刊有近千种,全国有1300万视障者,也就是说,平均1.3万视障者一种,其中盲文读物品种主要为按摩、医学、教材等类别,较为单一。医学类比较多,而涉及音律、经济类、科技类等实用性和时效性强、紧跟时代的书籍相对较少,内容滞后,不能满足视障者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1.1.2 内容滞后
视障者的受教育水平与其接收到的信息知识息息相关,义务教务是教育的基础,盲校教材的内容编辑、更新速度直接影响到视障者受教育者是否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全国的教育改革每年都在更新,但盲文教材始终没变,盲校现在使用的教材较多仍是出版社根据年代久远的普通教材翻译而成的盲文。
1.2 局限性
1.2.1 盲文的普及率
盲文出版物是最传统、公众认知度最高的视障人士阅读方式,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受到教育水平的影响,掌握盲文的视障者人数并不乐观,普及率低。据调查,国内懂盲文的视障者很少,先天盲和先天低视力者由于自幼视功能受损已较为严重,有条件进行学习的能够掌握日常盲文;后天致盲的视障者,通过自身努力有部分能不断学习盲文,但是,大多数视障者因为经济原因或是各方面学习条件的局限性不能掌握盲文。盲文普及率低,直接缩小了视障者的阅读范围,他们必须通过其他口头接受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知识,获取的是信息的“二次加工”,是一种“二手信息”。
1.2.2 阅读速度影响视障者阅读
那么,据调查,在已有的掌握一些盲文的情况下,其阅读率又存在普遍低的问题。例如,正常人的普通阅读速度约为每分钟200 至500字,而视障者只能靠触觉进行读取,阅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 80-110 字。所以,提高视障者获取信息的效率显得更加迫切。
2 有声读物概述
现代意义上的有声读物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最早在美国为帮助视障者阅读而兴起,英文名称有“spoken words”“audio-books”,就是“有声音的书”。有声读物以各种可记录声音的介质形式存在,为了区别于与纯乐曲、声乐、戏曲等作品,美国有声读物协会特别限定了文字内容的比例“其中包含不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式磁带、高密度光盘或者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任何录音产品。”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更为新型的有声读物也逐渐发展起来,它是以声音为主要展示形式,需存储在特定载体并通过播放设备解码载体内容,以听觉方式阅读的音像作品”而聆听有声读物,这一行为就叫做听书。其载体也更加丰富,具有便携性。
同时,大多数研究者将有声读物的读者群分为两种:一类是具有特定空闲时间但缺乏文本阅读条件的人,如老年人、上班族等。第二种是缺乏文本阅读能力的人,如低幼儿童、视障者等,这也是本文着重的研究对象。对于盲低幼儿童来说,有声读物可以解决此类人群识字水平低、阅读能力低、速度慢的问题,可以让视障者不需使用盲文去读书,用耳朵来读书,不识盲文的人群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3 推广视障者有声读物的必要性
有声读物的优点是它不受视觉影响,视障者不需要去摸读文字,冲破了视觉的束缚,易理解、记忆,与广播的易听性有异曲同工之处,对视障者读者有声读物能产生一定的阅读效果,意大利学者研究显示:有声读物能很大程度上帮助阅读者提高阅读准确度,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3.1 可作为补充性教育资源
视障者的教育大多是通过在聋哑学校等特教学校中开办视障者班的形式来实现的。如何让视障者公平获取知识与教育,日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视障者义务教育、视障者职业教育以及视障者自我学习和继续教育等资源匮乏,尤其是我国信息和文化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落后,视障者阅读种类和资源不足,知识贫困是视障者陷入贫困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声读物是视障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之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和交流工具,成为世界各国普遍为视障者提供的最主要出版服务。
3.1.1 盲童义务教育
公益性文化产品是由国家和社会兴办,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中所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盲童人群中现有的传播载体主要以盲文图书为主,盲童的学校教育与课后活动中,实现盲童无障碍阅读,从“听”入手,从教材和教辅入手,培养他们进行文学艺术的感受力,同时,对一些畅销书一些畅销书读物,制作成有声书,这样可以使盲童与普通的儿童能够享受到共同的学习资源。为了使盲童更贴近大自然,收录一些大自然天然的声音,激发出创意、想象、创作的灵感,将来自大自然界各种美妙的声音收录进来,让盲童用听觉感受丰富多彩的美丽世界。
3.1.2 视障者职业教育
视障者职业教育是视障者获取生存技能的主要途径,视障者就业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知识技能性就业。这是近几年来一个极具有发展潜力的就业形式,通常与那些接受过专门学习的视障者相比,明眼人的调律师在业务和水平上与这些视障者相比也自感不及。第二个层面是技能性就业。譬如按摩师、翻译等等。那么,有声读物在视障者职业教育中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利用有声读物起到训练、反复练习的作用。
3.2 改善视障者阅读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核心是拥有均等机会的权利。要使每个人获得更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尽可能拓展其阅读资源,核心是要把握机会均等。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基础设施,积极开展残疾人知识援助工作,这是其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图书馆界的残疾人服务工作正在逐步升温,大陆地区已有视障者有声读物图书馆(室)逐渐增多。通过听书设备弥补视障者视力缺陷,听书设备实现全程语音,支持TXT、VBK格式的电子书朗读,支持发音人、语速、语调、语音风格、音效、背景音乐等选择。有声读物可摆脱传统读书方式受时间、地点等种种限制,在任何地方都可利用听觉,利用零散时间来进行“阅读”。
4 视障者有声读物出版的对策思考
加速丰富资源种类及数量,提高更新频率,完善无障碍化建设,加强版权保护,为盲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有声读物资源服务。
4.1 内容筛选机制 利用软件合成有声读物
建立完善的筛选机制,从内容、格式、质量等多方面严格控制资源品质,针对视障者的知识需求特点进行重点门类的文献资源建设。选择符合视障者需要的有声读物资源,制作待加工资源清单,同时,利用软件合成音频读物。依然以互联网服务为核心,提高网站无障碍化程度,DAISY技术,即信息无障碍系统,不仅是一种多媒体文件的制作标准,也是电子书格式。制作出的音频文件的朗读转换速度快,同时可以进行批量工作,利用软件还可根据需进行切割和分区域,功能方便实用,且快捷。
4.2 争取财力投入,扶持建设图书馆有声读物服务
视障者历来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优先对待的服务群体,各级各类图书馆都开展了面向盲人读者的特色服务项目,有声读物服务即为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图书馆有声读物服务主要以实体阅览室和网站服务两种方式为主。主要从这两种方式进行建设和完善。
实体阅览室根据视障者的资源需求特点,提供电脑、录音机等播放设备。视障者出行不便,到馆服务的实体阅览室普遍利用率较低,图书馆资源及服务空置现象突出。对阅读资料进行大力宣传,普及盲人有声读物。同时,要充分利用媒介、及时更新阅读资源,把盲人领进来,把阅读资源送出去,建立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为其建立阅读档案,精准服务,使视障者能够接收到更丰富的阅读资源。
通过图书馆网站提供有声读物资源是图书馆有声读物服务的重要形式,也是顺应数字图书馆发展潮流的举措之一。在充分挖掘馆藏的基础上,以图书馆自建资源为主,结合外购数据库服务,并积极寻求与运营较为成熟的听书网站及其他图书馆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机制;同时面向社会征集小说、相声等各类有声读物资源;充分发动社会力量,面向社会各阶层招募志愿者,共同录制有声读物资源。
[1]李柯.高校图书馆有声读物引进问题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