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2016-02-28刘冠军

新疆社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集群协同人才

刘冠军

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刘冠军

内容提要: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是培育壮大创新集群、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在产业集群、知识集群与创新集群相关内涵理论解析的基础上,对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基础机理与演变规律进行了理论探讨,并从强化政府引导、集聚创新资源和密切产学研联系三个方面提出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知识集群创新集群协同发展机制

集群作为一种知识、产业、创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知识集群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而传统的产业集群越来越受到研发设计的挤压。从另一个角度看,知识集群的衍生效应持续向产业延伸,产业集群的知识含量也在不断升级,使得两者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基于科学研究、产业应用的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已逐步成型,创新集群发展形态呼之欲出,这成为推动创新型园区建设、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由于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集中在知识集群之中,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总体薄弱,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联系薄弱,相当多的创新型区域(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低端环节,核心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将陷入技术依附和价值链低端锁定。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地位,我国有必要通过政策工具引导科技资源与产业集群相互融合,形成创新集群,支撑创新型区域(城市)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从区域发展来看,为什么有些地区随着要素成本提高,优势产业会衰落;而有些地区商务成本和生活水平虽然很高,但优势产业依然能够蓬勃发展;有些地区政府倡导的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不太受关注的产业反而发展迅速;问题的答案在于能否形成有竞争优势的创新集群。无论是高技术行业、还是传统行业,无论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关键是以创新需求为导向,基于特定行业领域的共性和互补性来集聚创新资源,增进企业、研究机构和关联机构在本地区的创新联系,形成具有地区竞争优势的创新集群。

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能够为地区经济、社会、人文等各方面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发展创新集群对地方产业转型和集群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提高集聚创新人才等高端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区域竞争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的“逆向淘汰”。当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并处于日益落后的状态时,那些能力较强的人会选择离开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条件,特别是在就业和居住两方面;而那些生存能力较弱的人群由于缺乏足够的收入和就业能力,会继续留在原地。这种由于地区状况持续恶化而导致的优秀人才的加快流出是一种典型的“人才逆向淘汰”。而创新集群的构建过程就是知识组织导入和知识人才集聚的过程,可以有效避免人才的“逆向淘汰”。创新集群能够吸引大量知识人才进入,提高地区人才总量规模;创新集群促使各层次知识人才加强分工协作,优化地区人才结构;创新集群通过知识创新和人才培育,提升地区人才质量;知识集群带来优越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人才流动呈正向发展,通过消除其对地区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推动城市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创新服务功能。创新集群的构建促使所在城市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底蕴,改善城市文化环境,培养独特的人文精神。此外,知识人才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较高,对更为丰富的精神生活充满追求;知识组织则具有更强的投资能力和创新性的建设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形成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创新集群的构建,一方面提升了城市建设品位,改善了城市环境形象,优化了城市交通功能;另一方面,高素质的知识组织和知识人才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及低碳意识,也能够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有效的城市自我改变和自我保护的模式。

3.促进地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集群以知识生产为主要活动的特征决定了其能够利用较少的物质资源,通过参与全球分工来获取价值链中附加值较高的专利利润、超额利润甚至垄断利润,从而在激烈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导和领先地位。创新集群能够促进地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吸引来自地区外部甚至海外的研发投资,解决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的吸引新投资能力不足的问题。创新集群的构建能够营造活跃的知识创新氛围,使知识创新成为地区文化,使创新人才成为地区优势,为知识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土壤。

二、产业集群、知识集群与创新集群相关理论内涵

(一)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由迈克尔·波特提出,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系列企业和机构的集合,这些经济活动主题在空间上比较集中,而且都属于某一个特定的经济活动范围。这里的企业主要指的是产品生产企业,包括上下游企业等;而机构则包括政府及培训等机构,如政府、大学、评估机构、培训机构及贸易协会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分工合作的统一体和地域聚集现象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的发展实践和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可以进一步细化经济主体之间的专业分工从而更好地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并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可见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产业集群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后,就会面临衰退或升级转型的考验。*刘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述评》,《科研管理》2007年第3期。产业集群升级转型是产业演变的必然趋势。综合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产业集群升级通常表现为生产更复杂的产品或有效率地转移到新的高附加价值的环节中,不仅要有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链”整合能力提升,更重要的是区域产业网络、创新网络的“网”功能重新塑造;不仅表现为价值创造的整体提升空间拓展,更重要的是推进集群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二)知识集群

Hans-Dieter Evers等人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认为,知识集群是以知识生产为导向的组织,其生产主要是针对知识作为产出或投入。例如现实中的科研院所、各种智库以及以研发为主要产品的企业,都是以知识为主要产出的经济单位,对这些单位的进一步组织就构成了知识集群。美国州长联盟竞争力委员会也对“知识集群”进行了界定,认为知识集群是一群相互关联的创新性厂商间的专业化网络,其竞争优势来自于当地经济主体之间关于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工艺和市场等知识的累积、嵌入和引进。*万劲波、赵兰香:《创新集群发展的引导机制》,《中国科学报》2013年12月30日。知识集群存在的理由不再是通过创造更多的产品来创造更大的价值,而是通过创造更多知识实现持续发展。

从主体空间关系的视角来看,知识集群具有三大非常鲜明的典型特征:其一,机构的地理空间集中分布的特征。由大量以知识作为产出或投入的生产组织在一定地域分布而形成的集聚体才能称之为知识集群。其二,知识互动性。大量的大学、科研机构等具有知识行为的组织集聚在一起形成知识集群,通过紧密合作和频繁沟通生成并促进创新链条的互动,它们之间是分层定位、优势互补,很少见到类型、层次完全相同的知识组织。其三,相互联系的网络型。构成知识集群的各类知识机构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联合,从而形成一张合作的网络,这意味着相互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虽然也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更具有合作关系和较强的信任关系。

(三)创新集群

关于创新集群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经济学家熊彼特对企业创新集群问题的探讨。20世纪末随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兴起,促进了创新集群的相关研究。

国外方面,关于创新集群的研究可分为传统研究和当代研究两个方面。传统研究的代表是熊彼特,将创新集群解读为创新成果在时间、空间范围内的高密度涌现。当代研究的代表则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创新集群的根本来源是集群内部各类知识机构之间频繁密切的相互联系。

国内方面,关于创新集群的研究主要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结合中国发展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其代表是经济地理学家王缉慈。在对我国一系列产业集群、创新集群进行系统研究之后认为,创新才是产业集群真正的本质,产业集群包括低端道路和高端道路两种,而高端道路正是创新集群,这与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低端道路产业集群是截然不同的。

综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创新集群的内涵包括几个要点:第一,组织单位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不仅有产品生产单位,而且有知识生产单位;第二,产品生产单位和知识生产单位之间是密切联系的,这才是创新集群成立的本质所在。

创新集群尽管是产业集群的高级阶段,但是,这一升级过程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的。要真正发展为成功的创新集群,需要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其一,具有传统产业集群的地区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现存集群所需要的网络结构;其二,高度依赖知识的来源。

综上所见,创新集群实际上是传统的知识集群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未来社会经济核心竞争力所在的产业组织形式。

三、产业集群与知识集群协同发展的机理与规律

产业集群与知识集群协同发展成为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升级的理想路径,但是产业集群与知识集群协同发展的基础机理与演变规律是基础性问题。

(一)基础机理

产业集群与知识集群协同发展的基础机理在于产业与技术的耦合机制。一方面,技术对产业的促进作用。在知识集群中,不断生产出新的知识、技术,特别是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在应用到产业集群中之后,将会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产业对技术的促进作用。一旦应用新技术获得产品,那么市场就会形成对新产品的需求,从而形成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可见,一方面,与知识集群协同发展是产业集群升级为创新集群的需要;另一方面,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是知识集群转变为创新集群的要求。因此,创新集群不仅是产业集群的高级形式,也是知识集群的高级形式。

当然,现实中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在空间上必然会出现融合、迁移、重新布局等变化规律,既可能是围绕原有产业集群通过加强知识集群来升级为创新集群;也可能围绕原有知识集群通过产业化应用来缔造创新集群。

(二)演变规律

从基础机理来看,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孕育出创新集群的过程通常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为此可以将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知识集群或产业集群独立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传统的知识集群独立发展,主要表现形式是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生产、技术研发结构;传统的产业集群,则是围绕产品生产形成空间集中分布的状态。

第二个阶段,产—学—研—官区域创新网络构建阶段。在这一阶段,为了向创新集群跨越升级,在原有知识集群或者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不同的行为主体密切作用,互动网络逐渐形成,从而为协同发展奠定组织基础。知识集群或者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不能保证它们自动演进到创新集群,为了演进到创新集群,它们需要发展网络关系。同时,政府也意识到技术的研发和成果的产业化必须紧密结合,在这个阶段中企业也构建网络,不仅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的连接,也和集群外的其他企业连接,即构建了紧密的产—学—研—官网络。

第三个阶段,创新集群形成阶段。这一阶段集群内部的产品生产单位和知识生产单位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合作关系,内部的信息交流非常迅速,知识溢出的外部性、规模经济显现,创新机制形成,整个集群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机制。这时的创新集群类似于一个结构丰富、功能多样的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从而形成顶级群落和长期的竞争力。

四、推进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整体策略

(一)强化政府引导

1.政府是区域交通、通讯等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政府作为公共品的供给者,在提供公共品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一是根据区域知识组织的功能要求对相关区域制定科学的政策及规划;二是对区域内土地进行开发,提供良好的创新基础环境;三是建设并提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四是提供一些生产和生活等配套服务。

2.制定集群政策和发展规划。政府是集群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定者,包括法律法规、产权保护、金融、财政、劳动力供给、可持续发展等公共政策的制定。

3.培育公平竞争的区域创新环境。创新是同市场竞争联系在一起的,网络中的创新即强调合作也重视竞争。政府要退出市场参与环节,主要担当监管者角色,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从制度上确保创新环境的公平性。

4.实施集群化战略,促进研发组织的分工协作。形成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有利于创新集群的形成。各地应该结合本地区的研发优势,选定主导领域进行重点建设、配套开发,实施向创新集群发展的战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官区域创新网络。

(二)集聚创新资源

研发投资和研发人才的集中,有利于创新集群的建设。一般而言,集聚研发投资和研发人才需要考虑两类要素:软要素和硬要素。良好的资源禀赋更有利于吸引研发投资和研发人才,因此科学选址是创新集群建设应当高度关注的首要问题。

1.接近大型企业总部。企业研发中心接近总部的特性使得知识集群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接近大型企业的总部,或者吸引大型企业将总部迁入集群所在地区。

2.接近大学科研机构。知识人才是知识集群的核心要素,知识集群在选址上应考虑接近人才供应地,如大学、科研机构、研究型企业等。*Grant,R.M.,Towards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 17 (Winter Special Issue).特别是拥有研究型大学的地方,可以借助大学本身的知识创新能力,打造集群的知识基础,快速提升集群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更可以借助大学的培养能力,获取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3.接近企业研发基地。知识集群的构建实际上是将知识创新的核心部门集中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上,通过知识生产和知识技术转移实现高收益和高效率。然而知识生产不是单纯的知识过程,尽管一些知识产品可以通过一定的有形介质进行交易和传播,但是更多的知识产品要通过产品生产过程实现其价值。从知识集群的圈层结构上看,核心区的外围圈层往往集聚着大量的生产型企业,是知识集群中知识产品的转移转化部门和知识价值利用的有效环节。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海外设立新生产基地的同时,也配套建设或收购一些新研发机构。

(三)密切产学研联系

1.密切产学研联系,可以为企业提供知识源,为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输送和培训人才。科研院所的职业教育更是对技术传播、技能提升具有直接的意义。

2.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尽管科研院所自身可以将科研成果通过自办企业的形式实现产业化,但是从社会分工角度来看,将科研成果转让给企业是更为有效的方式,因此,需要密切产学研联系。具体形式包括举办论坛、研讨会等,切实推广研究成果并推动商业配对。

3.促进企业引进消化知识技术。企业自身当然可以进行技术研发、开发新产品,但是,科研院所有其进行技术生产的比较优势,或者说,企业并不能生产各种层次的知识,总是需要依赖科研院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学研联系的建立可以促进企业消化引进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知识集群、产业集群,未来进一步促进知识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切实推进我国创新集群的发展,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竞争力,更有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OECD:《创新集群:国家创新体系的推动力》,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

M.E.Porter,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12.

Hans-Dieter Evers,Solvay Gerke and Thomas Menkhoff,Knowledge Clusters and Knowledge hubs:Designing Epistemic Landscapes for Development,JournalofKnowledgeManagement,Vol.14 No.5, 2010.

J.Schumpeter,BussinessCycle,New York:Mc Graw-Hi11,1939.

责任编辑:王慧君

中图分类号:F2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2016)02-0034-05

作者简介:刘冠军,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北京100049)。

猜你喜欢

集群协同人才
人才云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