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疆维吾尔族群众宗教信仰调查研究*
2016-06-22姚学丽周普元
姚学丽 周普元
新疆北疆维吾尔族群众宗教信仰调查研究*
姚学丽周普元
内容提要:文章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从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和宗教行为三个方面对新疆北疆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宗教信仰现状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发现,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宗教信仰具有相同趋势:二者的宗教情感体验最强,宗教观念中等,宗教行为执行最差;信仰差异表现为:男性宗教观念的各个维度都好于女性,二者在宗教情感和宗教行为的一些具体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维吾尔族伊斯兰教宗教观念宗教行为
吕大吉先生认为宗教的观念或思想、宗教的感情或体验、宗教的行为或活动、宗教的组织和制度是构成宗教的四大要素,*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54页。鉴于维吾尔族女性不到清真寺参加宗教活动、远离宗教组织的事实,本文围绕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和宗教行为三个维度,从性别角度对比研究北疆维吾尔族群众的宗教信仰状况。研究从上述三个方面设计了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和博乐市红旗镇、团结三队、东方红二队和东方红三队进行了实地调研,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73份(被试信息见表1)。
表1 男性和女性被试基本情况 单位:%
问卷调查的同时,对12位被试进行访谈,其中,男性5名、女性7名。
一、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宗教观念
本文用宗教知识衡量不同性别维吾尔族群众的宗教观念。为便于操作,作者将伊斯兰教起源和与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宗教知识称为简单知识,将关于六信和五功的知识称为复杂知识;在信仰历史和生活环境影响下,维吾尔族群众应该知晓上述知识。
(一)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简单知识
研究围绕伊斯兰教发源地、礼拜次数、天堂地狱和科学态度,问卷设计了4个相关问题(结果见表2)。*完整问题请参阅作者的文章《北疆维吾尔族群众宗教心理调查研究》(《新疆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本文后面使用的问题均出自此处,不另作注释。
表2 男性和女性被试宗教观念状况 单位:%
男性和女性对简单知识掌握的正确率都较高,男性掌握情况好于女性,所列问题与生活联系密切,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经常接触是二者简单知识掌握较好的原因。对伊斯兰教发源地和天堂地狱两题在男性高平均正确率中起主要作用。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女性都知道穆斯林要到麦加朝觐,那里是穆罕默德的出生地、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但是问卷设计的正确答案是“阿拉伯半岛”,少部分女性被试不清楚麦加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关系,所以正确率较低;与天堂和地狱紧密联系的末日审判在生活中对维吾尔族女性具有较大约束力,她们教育孩子时常提到天堂、地狱,实际上,维吾尔族女性知道天堂、地狱,但死后能进入天堂而不是地狱的美好期望决定她们回避地狱,调查时,很多女性被试说“我相信有天堂,不相信有地狱”,对后世的美好期望导致女性对此题的正确率较低。
(二)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复杂知识
围绕六信和五功,问卷设计了与偶像崇拜、先知、六信整体、封斋、朝觐和五功整体相关的6个问题了解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复杂知识知晓状况(详见表2)。
调查显示,男性对复杂知识的知晓情况好于女性,但二者对六信知识掌握的情况都不理想。对先知与神的关系一题二者的差距较大,在多神信仰影响下,伊斯兰教早期描述崇拜对象时较少使用“神”。在新疆,伊玛目、毛拉、阿訇等伊斯兰教工作人员被称为教职人员而非神职人员,女性能接触的就是上述称谓;男性有在清真寺参加聚礼的机会,加之男性相对宏观的认识特征,可能使他们对“神”的了解好于女性。二者对六信知识掌握都欠佳主要是因为这些知识日常生活中使用率低,是否知道似乎并不影响其信仰;伊斯兰教对多神和偶像的态度一题暴露出维吾尔族群众对教义的困惑,调查时多数被试知道伊斯兰教禁止多神和偶像崇拜,但现实中他们可能喜欢一些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并将他们视为偶像,这种现状使他们对教义内容感到困惑,对伊斯兰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提出了挑战。
男性关于五功的知识整体上好于女性,在封斋和五功两题上男性整体显著好于女性。斋戒即戒止食色、嗜欲之意,为穆斯林必尽的宗教义务,《古兰经》和圣训规定,患病者、年迈体弱者、智残者、旅行者、幼童、孕妇、哺乳妇、产妇以及作战的士兵可不斋戒,在维吾尔族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学生、工人、医生等职业都难以执行教法的规定,因此,维吾尔族群众或者斋月的前三天、后三天斋戒或者斋月期间的每个星期五斋戒,或者用施舍的方法代替封斋,斋戒的执行情况受现实生活影响较大,女性作为家庭饮食的负责人对上述封斋情况非常了解,她们据此认为个体如何进行封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女性的现实立场和男性的理论认识是二者对封斋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念、礼、斋、课、朝是伊斯兰教的五大功课,调查从整体上了解了被试对五功的知晓情况,分别有64.5%和58.5%的男性和女性被试知道三个及以上的五功内容,可见,二者对五功的知晓状况都不理想,但男性好于女性;维吾尔族群众认为做礼拜、念经词、朝觐、封斋、缴纳天课、大净和小净等都是穆斯林应该做的宗教功课,但不确定哪些是五功的内容,不准确是维吾尔族群众对五功认识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姚春军等人对新疆9个地、州、市943位维吾尔族穆斯林的调查发现,132位参加过朝觐,其中男性104位、女性仅28位。*姚春军:《对新疆维吾尔族宗教信仰者朝觐问题的心理探析》,《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历史上,维吾尔族家庭缴纳天课的宗教功课也由男性完成,男性可以到清真寺里做礼拜,男性更多地直接执行五功可能是他们对宗教行为的知识掌握较好的原因。
男性和女性简单知识掌握情况均好于复杂知识,与研究最初的假设一致;无论简单知识还是包括六信和五功的复杂知识,男性掌握情况整体好于女性,女性较少关注宏观知识、注重情感和活动范围决定的现实立场是其宗教知识缺乏的内在原因,女性在宗教功课中的非执行者地位等是外在影响因素。
二、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宗教情感
古今中外,学者们都十分重视宗教情感,国内学者从整体上对宗教情感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男性和女性宗教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基础和生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他们的宗教情感体验不同,但国内鲜见此类对比研究,本文即从安全感、平静快乐感和归属感三个方面研究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宗教情感。
表3 男性和女性被试的宗教情感 单位:%
(一)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安全感
获得安全感是信众虔诚信仰宗教的巨大推动力,本文用保佑健康、陪伴、危难和财产安全等4个问题了解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宗教安全感。男性和女性从信仰中都获得了非常高的健康、陪伴和危难安全感,二者差异不大。访谈资料详细展现了这种体验。案例1(男性)说:“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孩子的父母希望他的身体健康、长寿、学习优秀、在工作与生活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安拉的帮助,平平安安地生活,就举行喝都阿的仪式。”个案2是一位刚离异的女性,她说:“现在我的生活中除了向安拉倾诉和做祷告之外,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有安全感和踏实感。”案例3(女性)说,遇到困难时,我会这样祈祷:“万能的主啊,你是万能的,你是唯一的,除了你的帮助我不会向任何一个人寻求帮助,只有你的帮助能使我摆脱正在面临的困境,希望你能帮助我,只有你能驱赶我心中不安的因素。”男性和女性安全感体验差别主要表现在财产安全上,男性从信仰中获得的财产安全感显著高于女性,这与维吾尔族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有关,家里的生活状况与男性的赚钱能力联系紧密,责任使男性从信仰中寻求强烈的经济安全感。
(二)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平静快乐感
使人进入平静、积极的情绪状态是宗教最常见的作用。研究从礼拜、心理安慰、自信心和快乐等方面设计4个问题。男性和女性都从信仰中获得了充分的平静快乐体验。每天做5次礼拜几乎是每个维吾尔族群众的理想,案例4是一位宗教人士,他说:“我每天都会读《古兰经》,当我纪念、赞美安拉时我感觉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激情。”信仰对女性缓解生活、工作压力有巨大的现实作用,案例5(女性)说:“我的父亲死于车祸,他临死前十分钟我还跟他通过电话,谁知道十分钟之后好好的一个人就不在了,那个时候做礼拜,我经常哭,就像这样的时候我们需要做都阿,一个是为了死去的人们,另一个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男性从信仰中获得了更多自信心,这与男性从事的工作有时具有压力和挑战有关,案例6是一位男性公职人员,他说:以前心情烦闷时就抽烟喝酒,现在会念一些简单的经文让自己平静下来。
(三)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归属感
归属感反映了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它和责任紧密联系,有归属感的一般就有责任感。研究从科学、教育、重要角色、感受方面设计了4个问题考察被试对伊斯兰教的归属状况。由表3可见,总体上,男性和女性对伊斯兰教的归属感相当,但男性在科学、教育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上更加注重伊斯兰教的作用,角色选择中虽然比女性更多给予公民身份一定的地位,但最认可的仍然是穆斯林身份,这是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社会影响的结果。教育和科学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公民身份认同与对国家的责任感有关,男性更认同伊斯兰教在上述领域中的作用值得反思。
总体来说,男性和女性在安全感、平静快乐感和归属感上差异较小,但二者在经济安全感、自信、对科学和教育的认同和角色认可等方面差异比较明显,这与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等因素有关。
三、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宗教行为
(一)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日常行为(见表4)
维吾尔族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具有伊斯兰特色,研究从衣、食和行3个方面设计了5个问题了解其日常行为状况。由表4可见,总体上男性和女性的日常行为受伊斯兰教影响相当,但二者在具体问题上差别较大。伊斯兰教对男性和女性的穿着都有规定,对女性规定得更加严格,女性爱美的天性加之漂亮服饰的吸引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使伊斯兰教对女性的穿着禁忌受到巨大挑战。酒和男性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工作等集体活动场合男性更可能会喝酒;女性对食品禁忌的遵守不如男性,这可能是她们认为自己遵守食品禁忌较差的原因。维吾尔族男性之间见面多用穆斯林式的扶胸礼:把右手放在前胸,俯身鞠躬,并说:“萨拉木乃坤”(伊斯兰教语言,意为祝福);女性见面时,传统习俗是互相拥抱、行贴面礼,并说“亚克西木斯孜”(您好),调查发现,女性现在见面也倾向于使用 “萨拉木乃坤”,这是二者得分高但存在一定差异的原因。到非穆斯林家里去做客,女性坚决不用任何物品的比率高于男性,女性活动范围小、到非穆斯林家里做客的机会少,使她们能够对物品严格要求。
(二)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仪式行为(见表4)
结合学术界对宗教仪式的类型研究,本文将伊斯兰教仪式行为分为特有仪式和一般仪式,特有仪式指伊斯兰教独有的仪式,设计了礼拜、斋戒和古尔邦节3个问题;一般仪式是很多宗教共同具有的仪式,设计了读经和建寺2个问题。二者特有的仪式差异主要表现在每天礼拜的问题上,女性每天做礼拜的人多于男性,这与女性时间自由、居家礼拜方便有关;二者斋戒的情况都较差,这受环境和工作压力的约束;宰牲节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隆重庆祝,因此男女参加的比例都较高。男性和女性在阅读《古兰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男性阅读《古兰经》的情况好于女性,男性文化水平较高、有机会在清真寺听教职人员讲《古兰经》是他们表现较好的原因;愿意捐款建筑宗教活动场所是所有宗教信众公认的善行,维吾尔族群众也不例外,因此,二者得分都较高且相差不多。
和宗教情感相比,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日常行为及宗教仪式行为较弱,穿着、饮酒、食品和斋戒等传统的伊斯兰教行为普遍受到严重挑战,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二者读经的比例都较低,女性更低的现状可能会影响伊斯兰教的正确传承。
表4 男性和女性被试的宗教行为 单位:%
文章以“宗教四要素说”为基础,用三个指标对比分析了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宗教信仰状况。结果发现,用知识作为衡量标准,女性的宗教观念较差,这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女性较弱的宗教观念宏观上使她们容易被异端学说蛊惑和诱骗,参加非法宗教活动和极端活动,微观上不利于家庭的宗教教育。男性和女性在宗教情感上总体差别较小,但在经济安全感、自信、对科学和教育的态度和角色认可等方面差异较大,强烈的安全感和平静快乐感体验对维吾尔族群众虔诚信仰伊斯兰教具有重要影响。男性和女性的宗教行为在穿着、饮酒、食品、斋戒和诵经方面存在差异,但整体差异不显著,与宗教情感体验相比,宗教行为表现明显偏低,仅用外显的宗教行为作为分析信教群众宗教信仰状况的指标有失偏颇。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在宗教情感体验和宗教行为上存在的差距要结合特定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面对维吾尔族女性宗教知识知晓度低且消极影响广泛的现实,要在学习宗教知识传统渠道的基础上拓宽学习渠道,出版针对女性的宗教读物、组织针对女性的宗教知识宣讲都是可以采用的措施。
责任编辑:刘欣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宗教极端主义对新疆教育领域渗透现状与对策研究”(14XZJ01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稳定发展对策研究”子课题“当前新疆宗教渗透问题的对策研究”(13JZD027-04)、新疆师范大学伊斯兰教研究中心课题“新疆伊斯兰教地域化、中国化研究”(XJYSL2015Q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B9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2016)02-0068-05
作者简介:姚学丽,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周普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助理研究员(新疆乌鲁木齐83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