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防范金融诈骗风险的对策
2016-02-28胥文权
□胥文权
基层行防范金融诈骗风险的对策
□胥文权
摘要:金融诈骗风险影响大、危害深,越来越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本文针对当前诈骗风险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诈骗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针对银行和客户的诈骗风险日益增多,保障客户利益和银行自身经营安全成为当前基层行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金融诈骗风险的现状
一是诈骗数量急剧上升。据某二级分行统计,2015年该行涉及的各类诈骗风险事件达409件,比上年增加了75件,增幅22.4%。二是诈骗种类日益多元化,涵盖了存单、票据、自助机具等多项业务。三是诈骗手段更加智能化。由纸质载体演变成银行卡、电子工具等多种载体,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四是诈骗方式更加隐蔽。由过去的犯罪分子当面作案演变成犯罪分子在隐蔽处遥控,即使犯罪行为被识破,也难以及时抓获罪犯。五是诈骗行为认知难。由于诈骗种类的多元化和手段的智能化,使得一般的诈骗行为难以及时识破,普通客户尤其是一些农村客户和老年客户常常上当受骗,损失惨重。六是诈骗手段更新快。犯罪分子不断研究人们的防范心理,迅速跟进新的科技手段,各级各类防控体系跟不上诈骗手段更新的速度,增加了防范难度。七是诈骗行为追究难。由于诈骗分子在暗中进行遥控作案,有的常常跨越几个省,甚至诈骗分子躲在国外作案;还有的是团伙作案,组织严密,分工精细,使案件侦破难,成本高,耗时长。
二、基层行防诈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行在防控诈骗风险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大瓶颈”:
理念瓶颈。在决策、管理和操作三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传统惯性的思维定势,习惯用老方法做工作,对新理念、新方式、新产品不熟悉、不适应、不接受,诈骗风险防控的内涵、重点、目标和具体措施不够明晰,常常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走样的现象,反映在操作和执行上常导致规范性、持续性、精细性缺失。
机制瓶颈。一是部门协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目前,防诈骗工作明确由安全保卫部门牵头,但防诈骗工作涉及到许多具体的业务和产品,特别是运营管理、零售业务和电卡部门的业务和产品,在风险防范思路和管理重点上各部门关注的焦点和角度不同,部门之间联动不够主动和协调。二是在岗位设置、人员安排、工资分配等方面对诈骗风险防控岗位重视不够,资源配置不到位,导致相关人员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完善。一方面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另一方面,由于责任、制约、监控和考核不到位,现有部分制度规定在执行中缺少刚性约束,在不少层级和岗位存在制度效用递减现象。
队伍瓶颈。一是员工结构与风险防控结构不匹配,业务经营压力巨大,宣传、培训、考核、监控、技术维护等岗位人员不足,难以满足需要,许多工作想做但做不到位,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不够。二是柜面业务种类和业务量不断增加,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的复杂程度日益提高,使柜面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大,在服务客户、执行内控管理规定和防范诈骗风险三者之间有时会顾此失彼,管理风险加大。三是员工防诈骗知识培训机制不健全,小班化、体验式学习培训少,考核不到位,对提升员工防诈骗意识和技能帮助促进作用不明显。
三、加强金融诈骗风险防范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系。
一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诈骗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将防范诈骗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的范畴,明确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二是在现有诈骗风险防范管理委员会的框架下,进一步细化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各类工作制度,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增强诈骗风险防范工作的可操作性。三要在一级支行设立独立的防范诈骗风险管理岗位,专职从事诈骗风险防范研究、指导工作。四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优化考核指标,提高赋分标准,特别要加大对一级支行和营业网点的考核,引导基层行提高对诈骗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防控质量。五要制定临柜人员诈骗风险防范工作操作规范,规范操作行为,堵塞风险隐患。
(二)加强队伍建设。
一要持之以恒地对全员开展诈骗风险防范的教育,及时总结案例,推树典型,用教训警示员工,用经验启发员工,不断增强员工的防控意识、合规意识。二要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结合业务实际,对各类容易引发诈骗风险的产品、业务和渠道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识别能力。要创新培训方式,选择骨干人员到上级行或相关部门进行“跟班”学习,对运营主管和各岗位柜员经常性地开展分批式、小班化培训,以增强员工的感性认知,提高员工的防诈骗能力和水平。对诈骗案件防控工作及时进行“回头看”,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要选好关键岗位人员。要把好运营主管、代班主管和柜员的进出关口,实行关键岗位资格准入制度,保证关键岗位人员业务素质过硬。同时要加强后备力量储备。四要通过尽职监督、条线工作检查、组建专业团队等方式加强对支行和网点的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完善防控措施。要及时提示风险,通过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网点的风险提示,加强客户信息保密,并强化对客户的风险提示,进一步扩大风险提示的覆盖面和及时性。五要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持续开展合规文化教育,从组织建设、教育引导、行为排查等方面入手,做实做细员工行为管理工作,严防道德风险。六要强化激励。要适度提高诈骗风险防控岗位的待遇,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人文关怀,完善奖惩办法,激发员工防诈骗的积极性。同时要强化督查通报,加强监督评价,严格责任追究,让员工真正将诈骗风险防控当作自己份内的事。
(三)提高技防水平。
一要制定技防设施配备和建设规划,确保每个网点、每个岗位技防设施都配备到位,坚决不留死角。二要广泛运用科技手段,全面提高技防水平。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建设监控分中心、独立报警系统,在网点和重点部位安装高清数字摄像,有效提升技防水平。三要经常维护保养技防设施,建立技防设施的后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不断提高技防效果。四要根据业务需要,及时开发并不断优化升级各类业务运行和管理系统,为防控诈骗风险提供科技保障。五要及时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努力将技防与人防相结合。
(四)加大检查频率。
要进一步做好风险隐患和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狠抓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关键产品和关键时点的检查,看基层行是否真正将诈骗防控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要在各级行和网点建立问题排查台账,对风险隐患保持高度警惕,时刻进行防控。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梳理支行和网点存在的漏洞和风险点,特别对屡查屡犯问题、相对突出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和举措,组织力量逐条落实整改,真正防患于未然。
(五)构建防控网络。
防控诈骗风险,单靠银行自身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构建群防群治的网络体系。一要加强与广大客户的联动。定期召开诈骗案件防控客户宣传教育座谈会,专题介绍当前诈骗案件主要作案手法及防范要点,提高客户防范意识;在日常服务过程中,要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提示;要创新对客户的风险提示和宣传教育方式,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编织安全网、筑牢“防火墙”,进一步提升诈骗案件防控水平。二要加强各级行上下联动,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使基层行特别是营业网点能及时了解诈骗风险防控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增强防控的主动性、针对性。三要加强与人行、银监、公安、电信等部门的联动,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寻求业务和技术支持,努力形成防控诈骗风险的内外合力。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盐城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