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着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2016-02-28陈小德

中国民政 2016年19期
关键词:民政厅福利浙江省

陈小德

浙江:着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陈小德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截至2016年6月30日,浙江省共有农村留守儿童约11.68万人,约占全省儿童总数的1.5%,其中男6万人,女5.68万人。近76.8%的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77%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和抚养,有63%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父母外出务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有8693人。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2015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批示,7月,分管民政工作的省长召集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专题研究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问题,提出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出台后,浙江省民政厅加强统筹协调,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一是出台规范性文件,构建关爱保护体系。2015年,浙江省民政厅就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项调研,并在此基础上于年底形成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初稿。2016年5月19日,浙江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团协同、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同时,《实施意见》提出了全面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七项政策措施,具体包括:完善基层儿童福利督导服务体系;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建立信息报告监测反馈机制,实施动态监测、实时报告;依法处置监护侵害情形;完善帮扶转介机制;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加强农村儿童留守现象源头治理。

二是构建工作机制,形成关爱保护合力。为加强浙江省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2016年3月15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省民政厅厅长和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为副召集人,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制订了2016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要点,将2016年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

三是建立信息库,提供精准关爱服务。2016年3月,浙江省民政厅会同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共同下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排查及信息录入工作。目前,留守儿童已全部排查完毕并录入信息库,一人一档,明确了每名留守儿童的社会及学校(幼儿园)结对帮扶人。同时,为了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的分析运用,5月底,浙江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动态管理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除建立基本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外,重点要根据调查摸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保护工作:一是针对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未上户口的问题,与公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研究解决无户口农村留守儿童落户问题;二是针对无监护人的农村留守儿童,督促其父母尽早落实委托监护人代为监护;三是针对尚未落实联络帮扶人的农村留守儿童,督促乡镇(街道)、村(社区)和中小学校、幼儿园尽早落实社区或学校结对帮扶人;四是对因自身或家庭原因陷入困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按照相关儿童福利和社会救助政策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四是修订保护条例,加强立法保护。配合浙江省法制办、省人大对《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修订,浙江省民政厅和省法制办在调研基础上,根据国务院《意见》精神,草拟了《条例》修订草案,并形成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审核。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出台了《浙江省检察机关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司法保护七项措施》,对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各类犯罪、农村留守儿童的诉讼权利保护、司法救助等工作都做了具体的要求。

五是依托服务体系,加强关爱服务递送。2012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城乡社区儿童福利督导制度建设工作,着手构建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浙江在县市区依托儿童福利院或综合性社会福利院建立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在街道和乡镇设立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站,在社区普遍设立专兼职儿童福利督导员,建立儿童福利督导员制度,形成了自上而下、深入社区和乡村的三级儿童福利服务网络。2016年2月,浙江省以全国“百县千村”试点工作为契机,以部省合作为抓手,又出台了《浙江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将服务的重点由孤儿、困境儿童拓展到农村留守儿童,将关爱服务和救助保护有机统一起来,明确重点建立六大工作机制,即督导机制、信息报告监测反馈机制、台帐机制、评估帮扶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导向机制。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儿童福利服务网络,建立起一支2.5万多人的儿童福利督导员队伍,为解决儿童福利服务递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整合社会资源,培育关爱保护力量。统筹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2016年“六一”前夕,浙江省慈善总会发起的“为了明天——关爱儿童之家”项目启动。该项目以村(社区)为依托,综合利用现有场所,于年内建立首批30所“关爱儿童之家”,并确定了农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衢州市作为项目试点地区,计划三年内在全省设立100所。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开展了“亲情家书”活动,以“学会爱的表达”为切入点,辅导孩子写家书,唤亲情。慈善公益组织通过向社会招募“爱心家庭”,组建“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等队伍,开展结对关爱行动。动员社会力量捐款捐书,筹建儿童之家图书室,组织志愿者加入爱心服务团队,为欠发达地区儿童提供校外阅读、学习辅导、亲情电话等服务,并组织公益讲座和亲子活动等,引导广大留守儿童投身健康的校外活动。7月3日,阿里巴巴商学院、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和淘宝大学主办 “互联网+乡村公益教育计划”, 以“关爱留守儿童,互联网让乡村变得更加温暖”为主题,由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大学生和农村淘宝合伙人共同组成志愿者队伍,利用寒暑假,到中国的乡村进行互联网创新社会实践,围绕儿童互联网职业体验、电商技能培训、公益图书角三大系列主题,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助推农村电商创业。7月4日,“圆梦浙江农村留守儿童”大型公益活动启动,各方面力量大动员,满足留守儿童微心愿。

作为浙江省第二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景宁县和安吉县也在“儿童之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景宁县依托学校建立“困境及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困境和留守儿童档案以及儿童心理咨询室,对困境和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企业家与困境及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安吉县以社区为平台,发挥“三社联动”作用,积极打造链接政府和社会多方资源,促进困境及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儿童幸福之家”。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状,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农村中小学校,大力构建留守儿童情感呵护工程,尽可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补偿教育,对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保护氛围。浙江省民政厅主动发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大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和家庭自觉履行监护责任的法律意识。抓住“六一”儿童节之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浙江各大媒体都参与了宣传报道,人民网作了视频专访,浙江电视台下基层采访,“六一”期间连续播出六集有关留守儿童的专题片,青年时报作了一期占有五六个版面的报道,浙江日报、浙江电台、浙江工人报都作了这方面的宣传,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营造全社会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浙江省民政厅)

猜你喜欢

民政厅福利浙江省
《初心》
玉米福利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河南省民政厅召开全省民政宣传工作会议
广东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卓志强 强化领导责任 狠抓工作落实
广东省民政厅举办全省民政系统学习贯彻《慈善法》专题培训班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