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的多维价值剖析
2016-02-27王磊斌
摘要:在我国工业遗产的破坏较为严重,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业遗产的形势刻不容缓,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普及与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知。认清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体系是界定、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关键。只有在确定工业遗产多维价值的前提下,才能根据价值所体现出来的特质选取适用的管理与开发体系,从而更有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工业遗产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大致包括技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等。下面我将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对其工业遗迹的规划与利用为例,分别剖析其各个维度的价值表现,以及展现其开发与利用這些突出的价值因素的形式与措施。
关键词:工业遗产;价值;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保护;开发;利用
“工业遗产”是一个较为新鲜的概念。它通常指 18 世纪以来,以采用钢铁等新材料、煤炭和石油等新能源、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工业革命后的工业遗存。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其本身拥有多重维度的价值内涵,但是这些价值如今并未引起国人的重视,得到国人的认可,大部分人还是坚持认为锈迹斑斑的老式工业遗产没有过多价值,只会为现代化城市或城市绿化进程“抹黑”,所以许多富有年代感且颇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沦为了废铜烂铁,这可谓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块重大损失。所以在我国,保护与开发工业遗产刻不容缓,而现在首当其冲的就是普及与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知。认清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体系是界定、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关键。[1]只有在确定工业遗产多维价值的前提下,才能根据价值所体现出来的特质选取适合的管理与开发主体,从而更有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业遗产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大致包括技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等。下面我将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对其工业遗迹的规划与利用为例,重点剖析其各个维度的价值体现。
一、技术价值
工业遗产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工业遗产的核心就在于它所承载的技术价值。正是由于技术价值的存在才使得工业遗产不同于一般的文化遗产。技术价值通常被定义为区别于一般文化遗产的本质,工业遗产代表了一个地区在某一时段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在此水平下浓缩的社会生活,可以再现工业技术的发展史,它基本体现在工业设施、设备与工作场域上,而这些从最初的建造、投入生产、不断发展,一直到被替代、淘汰,成为工业遗产,这一过程无一不与“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是于唐山矿A区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所以它保留了许多原来矿区所淘汰、遗留的生产设备、设施与场域。当然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较国内其他矿山公园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就是它并不是建立在完全被淘汰与废弃的矿区之上,他有一半的展区依旧投入于生产之中,所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不是一个工业‘尸体,而是一个依然鲜活的生命体”。 [2]因此,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里有一部分工业遗迹虽早已归入遗迹的范畴却依旧从事着生产,如此更可以给游客提供一个更加直观与真实的矿业生产场景。而这其中尤以唐山矿三口矿井以及百年达道最为著名。
唐山矿一号井,是中国采用西法开凿的第一口矿井,主要用于提升,井下巷道完全按照西方近代大煤矿的采煤工艺布置,在建成时有前来参观的欧美煤矿专家对此称唐山矿的煤井在设计、建筑和材料方面一点也不逊色于欧美那些著名的煤矿,在当时颇有影响的杂志《益闻录》也谈到唐山矿一号井:“按此井之牢固,出煤之多,速而省工,诚中国第一佳矿也。”[3]也正是如此,开滦矿山公园至今还留有“中国第一佳矿”的美誉。一号井于1956、1970、1981年对绞车进行了三次技术改造和升级,至今还在使用且依旧是年产400万吨的主力提升机。与之毗邻的二号机和三号井,与一号井相得益彰,互相配合,至今依旧在生产的第一线。这三口矿井是为中国近代煤矿最早的竖井,最早采用多水平阶段石门开拓方式,改变了中国沿袭了上千年的土煤窑采掘形式,揭开了中国采煤工业新篇章,也是新旧采煤方法的分水岭,并且现存完整性较好,在经历了中国近代工业三个世纪的发展与大地震的侵袭后依旧能坚持生产,沿用至今,可见品质之高,技术价值之高。
开滦唐山矿北侧的达道是我国最早的立体交通桥之一,建于1899年,当年是为了运输西山矿的煤炭而建,是由当时中国铁路公司总工程师、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金达设计。达道为拱形砌劵式隧洞结构,采用掏挖方法开凿,整体建筑工艺合理,结构科学,遭遇大地震而未毁,至今保存完好且仍在使用,其建造技术可见一斑。百年达道是目前中国还在使用的最早的铁路隧道,它记载了中国近现代煤炭工业早期发展的历程,具有极高的技术价值。
唐山矿井巷工程遗址可谓是一副唐山矿近140年采煤历史的画卷。井巷工程遗址数量丰富且保存较为完好,开拓井巷总长60千米以上,可见其开采之深。井巷工程遗址现包括“一巷道700号通风立井”、“二巷道马路道”、“二水平东西风眼”、“积水斜井”、“老水泵房”等遗迹,虽多数不能使用,但依旧可见百年来开采之过程。开滦矿山公园对此还制造了比例模型,展示在博物馆中,将唐山矿竖井石门开拓方式更加形象地呈现了出来。唐山矿井巷工程遗址所展示的是与传统落后的采煤方式所不同的新技术,它见证了从人工镐刨、普采、高档普采到综合机械采煤各个历史阶段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具有极高的技术价值与教学示范作用。[4]
中国最早的标准轨距铁路也诞生在有着百年开采历史的开滦煤矿中,如今也作为矿山公园工业遗迹中的一部分对外开放进行展示。这条长约10公里的运煤铁路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被后人称之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而在铁轨上奔驰的“龙号”机车是利用废旧材料秘密造出,如今它的同比例模型也被放置在博物馆中供游客观赏。标准化铁轨与机车制造为以后中国火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技术上的指导与启发,颇具技术价值。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还有众多各式各样的工业遗迹,不管是景区外围展示的报废机器或是依旧在生产一线的设备设施,还是在博物馆和井底保存开发的一些作业遗迹或建筑,它们都在中国的工业历史,尤其是煤炭工业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这其中尤以技术上的开发与应用最为突出,即便相对当下的技术来讲是有些落后,但是它们是近现代工业技术的祭奠,对技术价值的保护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轨迹,便于公众更加清楚地认识工业技术的发展史,甚至可能提供科技创新方面的启迪,从而提高现代工业技术的研发水平,可谓是工业遗迹价值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对工业遗迹加紧保护的最为重要的根据。
二、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较其他文化遗产来说显得非常另类、叛逆与孤独,在今天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与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夹板中,显得很不协调。然而,工业遗迹是记录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的进程,承载着曾经的先进技术,是一本本镌刻着艰苦创业之心酸的史料,是能触碰且凝固的历史场景再现,有岁月沧桑的质感,更透着怀旧的情结。
开滦矿山公园是建立在有着近140年历史的开滦煤矿之上,其本身就是跨越了三个世纪的历史见证者,在第一块中所谈到的一些工业遗产,它们不仅有着较高的技术价值,而且也凸显了历史价值。唐山矿一号井与二号井建于1879年,三号井建于1898年,都是百年老矿井。开滦唐山矿北侧的百年达道,建于1899年,是我国最早的立体交通桥之一,至今在其南北洞口上方各镶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达道光绪已亥二十五年四月初四开平矿务局”的字样,是为历史的痕迹。为运输煤炭所修建的唐山至胥各庄段铁轨亦是中国最早的标准轨距铁路,1878年唐廷枢向李鸿章提出修建唐胥铁路的设想,并得到了李鸿章的鼎力支持,冲破封建旧派的重重阻挠才于1881年开始修建。至今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中还存有这条百年悠久铁路的老铁轨,它也被确认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矿山公园中还特意仿造了“龙号机车线路”,带领游客回溯历史,当然整个矿山公园外围还有许多各个年代的厂房与建筑,比如第一佳矿分展厅旁边的老建筑依旧保持原有的风貌,红砖与浅黄色交织的色彩浓郁着厚重的开滦特色与风情。三号绞车房的房门面上依旧刻着大地震年号“1976”的字樣,矿山公园内还有多处与大地震相关的建筑,留有一块地震遗址,也是对大地震这段历史的铭刻与记忆。在井下探秘中也有相当多的历史遗存,比如一些以前矿工的生活生产的场域,还有一些特殊时期的遗迹,比如备战时期、文革时期等,都是对历史的一种真实保留与记录。
除了这些直观且富有历史质感的煤炭工业遗迹,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还保留了一大批与百年开滦之发展息息相关的文物资料,虽然这些并不能算作工业遗迹,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比如现存于博物馆中的开滦老股票及票样,它可谓是开滦早期经营的史料,股票发行于1881年,也就是光绪七年,纸质、雕刻版印刷,外包有封皮,内含一张记录给付利息的息折,股票背面还印有当时唐山矿一号井图案,图案绘制细腻逼真,更让我们看到当时一号井与现在经过多次改造后的诸多不同,这也成了一种有侧面表现性质的工业遗产。博物馆内还珍藏了许多账本。1901年后,开平煤矿进行财会制度改革,采用西方的分类的会计科目来管理账目取代中国祖传的记账方式。账目的记录大多数采用英文,账本中一笔笔清晰地记录了开滦煤矿每个时间段的生产运作情况,包括设备采购维修、设施改进等情况,亦是煤炭工业遗迹另一种形式的展现,想梳理或更加深入了解开滦煤矿那些存留下来的工业遗迹的演变历程,亦可以通过翻阅这些文字记载去追溯与回忆。
这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工业遗迹堪称是百年开滦历史演进的“活化石”,它们富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若能好好利用与开发,不仅是一个企业,一座城市的真实记录,更是一个国家民族尊重历史的表现,一旦忽视或者丢弃了工业遗迹承载的这种历史价值,那就等于抹杀了城市、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记忆,会使历史出现巨大的空白,尤其是屈辱与磨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保护工业遗产就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自身发展的一种深刻回顾与反思,所以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是非常值得挖掘的。
三、文化价值
工业遗产所见证的工业化生产与生活方式,处在人类文明迄今以来最巨大的变革时期,构成了当今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牢固基础,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和非同寻常的文化价值。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是为一种文化情怀的流露,文化根脉的把握,工业遗产隶属于文化遗产,同样需要文化战略的眼光进行对待,需要不断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挖掘与保护,如此,将给予与工业遗产有关系的人们甚至整个企业城市的心理营造一份稳定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作为一个依托百年老矿文化所建立起来的工业遗产文化保护群落,其拥有着不一般的文化个性。文化个性有待文化自觉、文化自尊、文化自豪感支撑。[5]文化个性也是其独特文化价值的绽放。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里直观的工业遗迹虽没有过多的文化阐释,但是在其背后都富有一段不凡的史话,尤其是那些经历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工业遗产,它们的建造与开发都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折射,洋务运动所投射出来的实业兴邦的文化精神,近代史上被压迫的屈辱历史,都在这些报废或奄奄一息的工业设备设施建筑上有所反映。就单单开滦煤矿的“双环黑钻标识”来说,它创作于1921年,“双环”代表当时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和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合并为开滦矿务局,“菱形”犹如黑钻,代表煤炭工业。双环标识其外柔内刚的造型、雄浑大气的结构,与开滦产业工人的气质、风范,与开滦当时的社会影响、产业地位等都有着内在的呼应和联系。双环标志是开滦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象征着开滦的一种文化精神与企业内涵。
百年开滦,其之历史,其所经历之灾难,都是国内其他煤矿无可比拟的,所以它的文化价值更应该去被挖掘,去传播,去记忆。总体来说,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中工业遗产的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三种文化”、“五条根脉”上,即:煤文化、地震文化、安全文化;悠久的古代采煤历史文化根脉,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根脉,中国北方工人运动的根脉,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的文化根脉,人类抗御煤矿自然灾害的根脉。这是一座百年老矿的精魂,亦是唐山,甚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名片与写照,以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实现精神教育价值,是当下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首当其冲的任务。
四、美学价值
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非常独特,虽然无法像一般艺术作品那样进行观赏,但同样可圈可点。高品质的工业遗产通常包括厂房、建筑及其他设施的规划设计,工具和机器的结构造型等,都散发着浓厚质感的建筑美学与机器美学,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和工业设计语言所表达的震撼人心的“技术美学”,具有对后人创造性思维的启智效果。[6]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中的工业遗产大多以工业建筑与机器为主。唐山矿三个矿井在矿山公园一侧矗立,德国式井架,直角三角形的钢性构造,高度都在20米以上,结构坚固,体量较大,外观造型保持着黑色钢铁的素朴,再加上其至今还在使用,技术之美配上机器运作的轰鸣声,更给人一种工业威严之感。矿山公园内随处可见一些钢铁塑像,最为瞩目的就是位于园区中央“世纪追梦”的主碑,主碑高15米,重280余吨,选用优质的“中国黑”花岗岩雕琢而成。黑色石材在主碑的大胆运用在国内尚无先例,石材代替煤矿使得主碑上矿工的形象更加刚劲有力,深沉而富有特色,塑像的矿工是每个时期矿工作业的真实写照,矿工表情凝重,投射出坚毅的目光,一种刚性美感喷薄而出。井下探秘出口处还有开滦之先驱唐廷枢与周学熙的雕像,还有一系列矿工与矿工家属生活常态的雕像,亦是由此材料雕琢而成,表情栩栩如生,刻画细致,富有情趣。纪念碑副碑是由多根废弃的采煤平巷U36型支护钢架呈对称形式构成,结构美与层次美都展露了出来。在花草树木里,还散落着各式各样的“黑色植物”,这些“黑色植物”都是由开滦煤矿废弃的钢材或报废机器的零件改造而成,由原本独特的构造稍加拼贴与焊接,变成各式各样富有神韵的植物,如梅花,墨菊、仙人掌等,在园内的绿色植被中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意,如此改造与利用可谓是废物再利用,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意之举。当然矿山公园里还有各式各异的报废机器,作为一种煤炭遗迹进行展示,这些大型机器,景区故意将其调整到一定的作业造型,大型机器工作的神韵与机械结构的美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给人以一种震撼之感。
除了钢铁机器所带来非凡美学,园区内的老建筑也散发着独特的气质。可以看得出,矿山公园内的建筑贯穿着老唐山“洋脉”风格,以典型历史文化建筑风貌为平台,营造“矿山风情园”,在寻找“传统”中求“现代”。 [7]它们大多是红色与浅黄色的搭配,建筑所用的转头都是上世纪开滦特质的“开滦砖”组成,即便是后来建立起的博物馆与其他建筑也是由与“开滦砖”同尺寸比例的转头建立,这是一种对历史美的苛求。第一佳矿分展区是将老式建筑与钢铁结构完美融合的一个案例,建筑外墙保持原有风貌,为了增强识别性,在分展厅门前增设了一个钢结构的门套。由NO.1字样构成,钢构门套与旁边的钢井架支脚形成呼应,浑然一体。分展厅既有了明显的入口标识,又融合在一号井的环境之中,将怀旧与潮流合二为一。
工业遗产,特别是其中的建筑、大型机器与设备有着结构坚固、体量较大。空间比例协调、外观造型素朴的特质,体现着工业美学的逻辑性、秩序性和艺术感染力,为其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再利用提供了可能性。挖掘与开发一种基于本身特质有赋予时代感觉的工业遗产不仅能彰显工业美感,给企业城市做创意名牌,更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环境认同感和空间位置感,带给游客不一样的美学享受。
五、经济价值
不同于一般文化遗产要通过纯粹的保护以保持原状,工业遗产中的绝大部分要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来注入新的经济活力与动力,这就是工业遗产所承载的经济价值。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要求其保护计划应置于经济发展政策和区域乃至国家规划的整体框架中,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更替等结合起来,在保护工业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再利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主要通过对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和工业遗产旅游来体现其之经济价值。
开滦矿山公园首先通过对工业遗产进行合理改造与开发,保留原本即将淘汰或清除的机器、设施、设备与老式建筑。将报废的机器设备进行展示,突显采煤之技术,可谓废物回收。一些较有时代特色的建筑也保留下来,当作展厅。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还将许多厂房保留维修,变成了音乐成与富有唐山特色的风情街,壮大了矿山公园景点的规模,如此改造也避免了拆除原有建筑和清理场地的一大笔费用。很有意思的是,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还有一部分厂房与机器依旧在进行着一线生产,但是随着设备老化与产业变型,这些即将报废的厂房设备也会慢慢变成园区工业遗迹的一部分。还有园区内许多钢材雕塑都是由废弃的材料改造而成,避免了资源浪费,减少了发展计划中新的投入与支出,同时防止了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变成建筑垃圾,减轻了环境的负担,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对工业遗产保护、改造与开发后所建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工业旅游景点,将老矿区变成了集观光、休闲与科研价值合一的基地,讓现代人亲身感受到了煤炭工业生产的方式与场景。如此不仅转型为了绿色环保的第三产业,更产生了许多经济效应,带来低成本效益,对整个唐山,京津唐地区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动,成为了该地区又一重要的品牌项目,并由此刺激其他产业与经济形式的展开。
工业遗产的价值不只是以上这几个方面,它的价值是多重维度的,都是在开发与创新中不断调整与凸显的,只有更好地认识工业遗迹的价值,人们才会对此加以重视,并促进处在落后枯竭状态的老式工业的新之转型。
注释
[1]张京成、刘利永等.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意经济时代”的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65
[2]杨中.建设“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思考、设想及建议[N]. 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3月1日
[3]申晓飞.一口井,走出中国近代采煤业[N].河北青年报,2009年10月15日
[4]李海学.煤矿类矿业遗迹资源调查与价值分析研究——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例 [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5月1日
[5]白庚胜.文化遗产保护诠说[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81
[6]张京成、刘利永等.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意经济时代”的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71
[7]张锦瑞、宁丽平、时力华.矿山公园建设与对策研究——以唐山开滦矿山公园建设为例[J].现代矿业,2009(03)
作者简介:王磊斌(1991.10-),汉族,浙江舟山人,中国矿业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文化遗产,矿业转型,地域文化。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立项大学生创新项目 项目编号:20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