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藏、川藏沿线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2016-02-27冯岗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青藏线谷地川藏线

摘要:青藏、川藏线是连接西藏与祖国内地的两条主要的交通要道,在和平解放初期两线筑路大军付出了牺牲3000多人的巨大代价,终于修通两线,由此可知两线地理条件的艰险。本文主要探讨两线的自然地理条件状况,以便为今后两线的交通运输建设提供见解。

关键字:青藏线;川藏线;自然地理条件

1.青藏公路沿线自然地理条件状况

1.1湟水谷地地区

青藏公路首先经过湟水谷地和青海湖盆地地区。该地区的海拔在2500~3500米,并且是纵向宽谷相间分布的地形,该地理区域属于青藏高原的过度地带。公路所经过的这一区域内,是黄土广布之处,并且,此地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沿路护路工作比较困难。

该区域内属于温带半干旱区,因海拔相对较高,空气湿度不大,夏季十分凉爽,冬季又因河谷静风与焚风效应,气温相对温和,“最暖月均温为12~18摄氏度降水较多,年降水量达 330~550毫米。生态景观具有多样性,浓缩了荒漠草原干草原、草甸草原和森林、高山草甸、冰川等各种景观类型。青海湖盆地地区广布草原及草甸植被 ”。

1.2柴达木盆地地区

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盆地西高东低,西宽东窄,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海拔2600~3000米。“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自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戈壁)、冲积——洪积粉砂质平原,湖积——冲积粉砂粘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 ”。柴达木盆地势低洼处盐湖与沼泽广布。

该区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其主体部分气候温暖干旱,太阳总辐射量高,日照时间长。“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气温差可达60摄氏度。由于受高空西风带控制,晴朗干燥,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仅为5~400毫米,自东向西逐渐递减 ”。区域内主要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植被稀少,主要是荒漠植被,是以高抗旱的灌木,半灌木和草本为主。

1.3青南高原地区

本区域是指青海省昆仑山以南,唐古拉山以北的那部分土地。也是长江、黄河的河源地区、平均海拔4200~4700米。本区西部是长江上游的部分——通天河及其源头,东部有扎陵湖和鄂陵湖以及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区域内的相对高差较小所以地形平坦,遥望无际。但是青南高原是青藏高原冻土分布最广的区域,“该区多年的冻土连续的分布,平均的厚度在80~90米,冻土带有600千米之多,因此此地对公路的建设和维护十分困难 ”。

本区由于海拔高且有昆仑山脉和巴颜喀拉山脉的阻挡,所以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较小。年均温在1摄氏度左右,温度变化剧烈,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主要的植被以高寒草原和高山草甸为主。

1.4羌塘高原

本区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内流区和高原最大的内陆湖区。羌塘高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由低山缓丘与湖盆宽谷组成的地形,起伏平缓,平均海拔4800米,相对高差是200~500米,为青藏高原内海拔最高、高原形态最典型的地域。而青藏公路沿线所经之地为羌塘高原东缘地带,紧邻以东的那曲——玉树丘状高原自然地理区。

本区由于海拔高且处于内陆地区所以,“气候寒冷而干燥,气温的年日变化大。最暖月的气温6~10摄氏度,最冷月的气温零下10度以下,年均降水量100~200毫米,且自东向西递减,冬春季節多大风 ”,但是高原光照条件充足。本区的植物种类较少,以高寒草原为主,也有高山草甸分布。

1.5藏南谷地

本区位于“西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谷地,西起萨噶,东到米林,长达12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流域近东西向,沿线分布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 ”。青藏公路的终点即为拉萨河谷,处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区。本区的平均海拔为3600米,一些宽谷河段内亦有风沙地貌发育。“本区年降水量为450毫米,该区最暖月均温10~16摄氏度,最冷月均温零下12~0摄氏度 ”,属温带半干旱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谷地,降水量自西向东递减,但是该区的夜雨率较高,加上日照丰富,年日照为3000~3400小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川藏线的自然地理条件状况

2.1川藏线基本状况

川藏公路原名为康藏公路,全长2255公里,后因西康省大部分划归四川省,其起点也从雅安东移至成都,路程长度为2413公里。其中新建里程是由雀儿山以东的玛尼根果起至拉萨是1600公里。

2.2四川盆地

川藏公路的起点在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四川盆地为丘陵性盆地,底部为丘陵,其次为低山和平原。本区四周的山脉海拔在1000~3000米,盆地内的海拔在200~750米。四川盆地底部分为川东平行岭谷、川中丘陵和川西成都平原三部分。由于盆地广泛出露红色岩系,也称为红色盆地。

本区地形闭塞,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区。“最冷月气温为5~8摄氏度,盆地气温东南高西北低,盆底高边缘低,最热月气温高达26~29摄氏度年无霜期长280~350天,年均温为16~18摄氏度 ”。本区的年降水量为1000~1300毫米,盆地边缘的山地降水十分的丰沛,但冬干、春旱、夏涝、秋季多雨,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次为亚热带针叶林及竹林,边缘山地从下而上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寒温带山地针叶林,局部有亚高山灌丛草甸。

2.3川藏高山峡谷

本区位于四川省西部,西藏自治区东部以及云南省西北地区,川藏公路通过本区的高山峡谷地区。本区除“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平均海拔6000米外,其他山地大多在海拔5000米左右,雪线海拔5100~5300米 ”。而在高山之间依次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大江在奔流,并且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最窄的地段仅有几千米,形成三江并流的独特奇观。由于这些河谷发源于高山,所以流经地区的相对高差为1000~2500米,因此导致川藏公路的滑坡、泥石流频繁,交通受到明显阻碍。

本区的河谷地段相对的较干旱,这是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和大气环流的制约。河谷底部气候偏干,降水较少,植被均为耐旱乔木、灌丛和草丛。本区分别受到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所以川西地区及尼洋河地区属温带湿润区,而三江三山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区。“最暖月均温 12~18摄氏度,年降水量 500~1000毫米 ”。

3.两线自然地理条件的对比

青藏线、川藏线两线的走向以及沿线的自然地理条件各有不同,下表将详細的对两线的情况做一对比:

青藏线 川藏线

所经地区 湟水谷地,柴达木盆地,青南高原区,羌塘高原,藏南谷地 四川盆地,川藏高山峡谷

藏南谷地

海拔跨度 2500~4800m 1000~5000m

气温(最冷与最暖) -10~18℃ 5~18℃

降水 15~600mm 500~1300mm

植被 高寒草原,高山草原,抗旱灌木 常绿阔叶林,耐旱乔木,山地针叶林

由表可知,川藏线所经地区比青藏线所经地区少,但是青藏线的海拔跨度比川藏线小,由此可知青藏线比川藏线平缓。和海拔跨度相比两线的气温反而是青藏线比川藏线的温差大,所以就造就了青藏线600千米的冻土带,这给公路的维护带来无法想象的困难。

4.小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川藏线和青藏线沿线的自然地理条件,从两线所跨的地区以及其他影响因子,来详细的了解影响青藏、川藏沿线的自然地理因素。通过对两线自然地理条件的探究,可知两线的自然地理状况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今后两线的运输或是维护上都要因地制宜的进行相关活动,两线的畅通对西藏和内地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史志编写委员会.西藏公路交通史[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2]陈廷方.川藏公路改建中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J].路基工程,2006年第2期

[3] 郭国和.川藏公路南线典型冰湖及其溃决危险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4月第2期

[4]汪双杰,周文锦.青藏公路沿线环境演化及环境保护对策[J].公路,2005年第1期

作者简介:冯岗(1991.11- )男,汉,陕西省延川县,单位: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西藏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少数民族史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5ZGS009。

猜你喜欢

青藏线谷地川藏线
The Kathmandu Valley
加德满都谷地
追梦皖南川藏线
出青藏线
成功穿越青藏线锣响挂车见证品质
骑共享单车 穿越四千里川藏线
诃护诗心 诃护精神
气宇轩昂
青藏线ITCS系统部分车站GPS定位不良故障分析
川藏线交通事故伤急救中心运作情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