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柜台”对农行网点业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2016-02-27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课题组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课题组
“超级柜台”对农行网点业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课题组
电子智能化将逐步占据主导,越来越多的自助机器将代替人工。农行推出的“超级柜台”正在悄悄改变着网点的运营管理模式。本文对“超级柜台”所带来的网点变革进行分析,对推广优化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农行“超级柜台”(以下简称“超柜”)是运用智能化的客户识别、触摸、视频传输等技术,由客户在营销服务人员引导见证下使用,通过技术手段将业务处理指令发送至后台作业中心,由中心多个团队进行并发专业化集中处理,搭建“网点现场引导、客户发起交易、后台专业处理”的流程实时协同处理的新模式。“超柜”实现了柜面非现金业务的“客户自助+协同服务”的智能化服务。它涵盖了80%以上农行个人非现金业务。
一、“超柜”带来的网点变革
“超柜”这一新型服务模式的投产运营,给基层网点的劳动组合、功能分区、服务流程均带来巨大变化,大大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客户的体验度。
(一)网点劳动组合变化。
“超柜”投产后,80%以上的低柜业务均可以通过机器实现,对低柜人员压缩提供了可能,大部分网点的专职代班主管的岗位职责也可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了联行后台等工作内容,逐步演变为”大综合“的角色。“超柜”基本可以替代一名员工的工作,甚至可以实现全年无休、8小时持续工作等功能,优势明显。“超柜”上线分流了绝大多数个人非现金业务,解放了柜面劳动力。
(二)网点功能分区变化。
“超柜”为网点业务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超柜”投产后,可通过培训、政策倾斜等方式,引导网点主动进行业务分流。“超柜”业务逐步替代人工业务后,为网点的功能分区重新划定提供了可能。通过叫号机、“超柜”、预填单机、网银体验机的相对集中,完善大堂功能区域建设,可以在最小的区域完成客户的服务。
(三)网点营业时间变化。
地处城市中心区域的网点,其客户年龄结构偏向于年轻,计算机接受操作能力较强,“超柜”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磨合,客户可以逐渐从“被推广”转变为“自助操作”,使用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为网点柜面对外营业时间的调整提供了保证。因此有条件的网点可以考虑中午仅开放超级柜台和自助设备,网点大堂保留一名大堂经理、一名“超柜”引导员。人员相对较少、业务量相对较小的网点,甚至可以考虑节假日只开放“超柜”和自助设备。
(四)业务流程的变化。
“超柜”不需要取号、填单、排队,大幅减少客户等待时间,减轻柜面压力。其操作快捷简便,普通业务处理速度普遍提高5倍左右,基金类业务提速7倍,理财业务提速6倍,西联汇款提速5倍。“超柜”还重构了银行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客户身份由后台专业人员集中审核,客户指令固化在流程中,银行卡和K宝由设备直接自动发放给客户,保障了业务办理的安全性。“超柜”已解决了柜面业务流程填单多、签名多、流程繁琐等问题,有效缓解银行排队难题。
二、“超柜”上线后必须理顺的问题
(一)理顺“超柜”与运营发展的关系。
“超柜”提高了银行的业务处理效率,并将极大影响和改变银行业的运营模式,推动网点由交易处理向服务与营销转型。以“超柜”为代表的新型自动化智能型的机器设备逐渐替代人工柜员,是未来运营发展的必然趋势,柜面操作将逐渐被机器、系统替代,非临柜的操作将逐步走向外包,物理网点的数量将逐步减少,人工柜员将逐步分流到营销岗位。
(二)理顺业务分流与“唯分流而分流”的关系。
“超柜”的最终目标是简化柜面业务流程,解放柜面劳动力,但不能“唯分流而分流”。银行以提升客户体验度为原则,不能片面追逐目标任务的完成。部分网点为达分流率目标让客户在高柜、“超柜”之间来回穿梭、排队,这些“唯分流而分流”的做法,偏离了“超柜”应用的初衷。
(三)理顺“超柜”引导员与大堂经理的关系。
为更好引导、分流柜面业务,“超柜”引导员应选择业务知识丰富、亲和力较强的柜员。同时,必须理顺其和大堂经理互补的关系:大堂经理应以营销为主,要善于发现客户,向合适的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超柜”的引导员应以“超柜”的使用指导审核为主,分流业务、把控风险是其主责,比如在使用过程中,须加强客户身份审核,掌握客户身份审核人脸特征识别要点,杜绝冒名开卡等非本人办理业务现象发生等。
(四)理顺“超柜”与价值创造的关系。
从使用情况看,“超柜”的种类、业务量现已超过一名普通员工的工作量;从后续成本看,原人工办理所涉及各流程环节的凭证、打印纸张、耗材耗能、影像扫描、系统资源占用均得到全面减少或取消。若对超级柜台办理的业务做一个详细统计,相信至少纸质成本费用投入一项已节约了大量的资源;从风险控制看,“超柜”实现了“大堂现场引导、客户自主办理、后台专业审核”的新型业务处理模式,较好地实现了效率与风险的平衡,使客户充分感受到科技创新和流程变革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服务改善,体现了“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超柜”的使用是提升价值创造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超柜”推广完善的建议
“超级柜台”打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处理流程,实现绝大部分个人客户非现金业务的快速处理。从长远发展看,以下几方面尚需改进。
(一)成本核算。
农总行提出了“向风险宣战、向成本宣战”的工作策略,作为“超柜”的实际使用者,其成本核算还可进一步精减。一是打印纸的浪费,每次交易均使用A4纸作为凭证,部分业务打印时不满纸面(回单同),可以考虑用A4纸一半(或更小)作为凭证标准尺寸;二是可以采用电子签名的方式,所有交易内容保留电子文档,不再采用纸质资料。
(二)统一收费。
目前还在柜面办理的个人非现金业务中,个人跨行汇款占了很大比例。南京地区的CY系统能实现跨行客户资金的实时到账,但通过“超柜”办理汇款柜面操作收费标准不统一,客户出于手续费考虑,更愿意到柜面办理。如两者收费统一,还能再分流一部分业务。
(三)减少审核量。
“超柜”的新功能在逐渐优化,但是其中部分业务办理和审核过程却还是过于繁琐。一是“超柜”签约解约功能每做一个代扣项目均需刷卡输密码,还需后台审核,客户不厌其烦。二是“超柜”办理业务,一旦需要读取身份证信息,就联动到后台审核,如理财风险评估、购买等业务在柜台都不需要远程授权,在“超柜”办理这类业务时建议也可设置为无需后台审核,减少审核量的同时节省办理业务的时间。
(四)功能优化。
一是完善电子渠道业务。电子银行类的可新增更换动态设备、重置电子渠道登陆密码和更换手机银行的注册号码等。二是增加解约功能。“超柜”有很多业务可以签约却不能做解约,应增加这些业务的解约功能。尤其是TA账户解约,很多客户销卡时发现卡上买过基金,有很多的TA账户,需要全部解约,若是增加这些功能,可减轻柜面压力。三是提升金额上限。挂失补卡和密码重置两项业务设置的金额上限均为五万,借记卡激活的金额上限只有1万。四是完善查询功能。增强主档查询功能,如信用卡的用户名、开卡网点等。目前此类业务只能在柜台办理,若“超柜”新增此功能,可以分流较多的客户。五是芯片功能读取。例如现在新开的市民卡,都只能在柜台激活,激活量大且业务集中,影响网点的分流率。
(课题组成员:姜婧、马波、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