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新方式探讨
2016-02-27管程龙
□管程龙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新方式探讨
□管程龙
不良贷款问题严重威胁着国家经济发展、金融环境稳定,如何防范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是金融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本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原因及现有处理方式,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探讨处理不良资产的新方式。
一、引言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对于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有着极大的阻碍,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偿付能力。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金额和占比连续双降,但2012年后又开始小幅度反弹,为了控制信贷风险,防止不良贷款余额大幅度提升,对于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关于银行不良贷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环境、微观因素以及银行的具体业务方面。Keeton根据存贷款比例指标研究了银行的风险偏好,他的结果表明风险偏好水平较高的银行一般具有较高的不良贷款数量。Salas根据西班牙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的实证数据研究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他认为GDP增长、信贷规模、市场力量以及银行自身规模是影响不良贷款的主要因素。Jimenez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结论对西班牙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状况进行研究,同样认为GDP增长、信贷条件太宽是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因素。
国内关于不良贷款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主要集中于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李江等认为现阶段不良贷款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就是贷款过程的内控不行。李麟运用时间序列法研究了经济发展状况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的持续发展总是以信贷规模的扩张和不良贷款的增加得以显现。郭耀中认为近年来不良贷款率的持续下降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外在原因,还有银行内部治理情况改善等内部原因。
大量学者对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是关于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尝试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不良贷款处置的新方式,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提供政策建议。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资产管理中出现违约状况的贷款,也就是指贷款人在约定还款期限内不能按照约定偿还本息,或者尚未到还款期限,但已有证据表明贷款人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五级分类,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五类,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类都属于不良贷款的范畴。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08~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2~2015年不良贷款率小幅回升。2008年,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81% 和1.35%,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为4208.2亿元,占比75.11%,2011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996亿元,占比70%,2013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3500亿元,占比59.11%,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降低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尤其是2011~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国有商业银行所占比重却从占比70%下降至占比59%,行政力量在不良存款处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就是行政力量的体现。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与银行内部的管理和控制是绝对相关的,同时外部环境,如行政力量、经济发展状况等,也是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
1.内部原因。
(1)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银行内部管理水平的差异使得贷款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内部管理水平较低的银行,其对于贷款的收益性的重视程度高于风险,在贷款过程中更加重视短期的利益而忽略了贷款的用途,内部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其对于贷款的流动性和风险重视程度更高,因此不良贷款率相对于内部管理水平较低的银行更低。
(2)银行内部控制无效。目前商业银行都已经按照要求建立起贷款审查分离制度,在贷款之前、贷款时、贷款后进行三重审核,但是部分银行的约束机制和风险意识仍然较差。贷款过程中人情关系无处不在,即使有较强的内部约束机制,相关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也难以有效遵循,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无法消除的风险点。此外,银行管理人员身上也存在着一些无法控制的风险点,在贷款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权利过大,岗位之间职责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权利制衡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形同虚设。因此,尽管商业银行中均设有各级的贷款审批机构,但是往往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银行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不仅会导致不良资产难以收回,更使不良贷款层层累积,越来越多。
2.外部原因。
(1)金融环境的滞后。金融环境是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就目前的金融环境来说,大部分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仍然是间接融资,企业直接融资所占比重非常低,这就导致融资风险几乎全部集中在商业银行。金融环境的滞后,导致金融风险从投资人身上转到了商业银行身上,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增加。只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才能促进资本的累积和再生,金融环境才能相对稳定,金融风险才能得到控制。
(2)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人的还款能力由其经营状况决定。部分贷款人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的动态发展可能会导致破产,部分贷款人由于经营不善也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当企业的自身经营出现问题,资金链断开,贷款人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商业银行也就面临着无法收回贷款的境地。同时,贷款人的还款意愿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也有重要影响。如果贷款人还款意愿不高,即使还款能力比较强,有足够的贷款清偿能力,商业银行也有可能无法按时得到还款,由此不良贷款大大增加。
(3)法律环境不完善。贷款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贷款人的有限理性使贷款人出现骗取贷款的倾向,要避免企业逃避债务现象的发生,就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体系的保障。但现有的法律体系还不能完善保障商业银行的债权。《商业银行法》在商业银行债权方面的保护力度极其有限,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企业的保护也时有发生,最终形成了商业银行和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的不平等关系。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引起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为了缓解不良贷款问题,商业银行采用多种方式处理不良贷款,主要包括:
1.贷款质量五级分类。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信贷资产进行五级分类来考核信贷资产的质量,将信贷资产按风险大小分为正常资产、关注资产、次级资产、可疑资产和损失资产五种,这种分类方式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真实资产,促进商业银行主动防范贷款风险。
2.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对那些不具有还款能力的企业的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完善其运营和管理,提升经济效益,使其具有还款能力。
3.以资抵债。以资抵债是根据法律规定和贷款人签订协议,当贷款人不具有还款能力,无法以货币支付本息时,贷款人的其他资产可用来抵押贷款,商业银行拥有对贷款人资产处置的权力。
4.政府注入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注入资金,缓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政府注入资金的方式可以扩充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仅能够使得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暂时达到《商业银行法》的8%的要求,而且为商业银行调整结构、改善不良贷款状况争取了时间。
5.呆账准备金核销制度。自从五级质量分类在商业银行内实行,商业银行可以更加清楚准确的了解自己的贷款质量和资产质量,并且根据贷款的不同等级提取呆账准备金。但是,即使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进行核销,仍然远远不能抵销不良贷款的增长,不良贷款金额仍然居高不下。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
1.不良贷款处理成本偏高。目前不良贷款的处理模式主要包括重组、以资抵债等渠道,可选择较少,处理成本较高。在对贷款进行催缴或重组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些银行在放贷初期认为只要有担保资产就不会出现不良贷款,但是担保资产流动性较差,担保资产的变现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也大大增加了不良贷款的处理成本。
2.限制条件较多。当前我国法律法规关于不良贷款管理方面的司法力度较低,没有全面的有效的管理不良贷款的法律依据。法律的缺失对不良贷款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同时,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回收的过程中受到政府的一系列压力甚至直接干预,限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回收。
3.新方法应用较少。对于设立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资产证券化等新方法的应用较少。
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的新方式
(一)不良贷款防范机制。
目前我国已成立四家专门处理不良资产问题的资产管理公司,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管理创造了一个新的思路。但是,不良贷款管理的根本在于防范,从根本上杜绝不良贷款,科学完善的不良贷款防范机制的建立是根本出路。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内外部原因分析,不良贷款防范机制的构建应从宏观环境、微观制度和新技术三方面着手。宏观方面政府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约束;微观制度方面,商业银行应完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利用新技术对贷款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工具,主要适用规模大、通过资产组合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量的不良资产。单个不良资产可能具有不稳定、不确定性,但是根据资产的特性等情况,将资产之间相互组合,就可以形成有价值的现金流入。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推进商业银行贷款的证券化。如果商业银行能够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贷款拆分打包上市,就可以借助债券市场减少巨大的不良贷款存量。
(三)推出信用衍生品。
尽管信用衍生品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中受到巨大冲击,但是部分信用衍生品仍然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信用衍生品本质上就是商业银行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贷款购买金融保险并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费,如果贷款存在违约情况,商业银行可获得协议约定的赔偿金额。信用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有极大的影响。适度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对于控制商业银行风险,促进其健康发展有正向的作用。
(四)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联盟。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评级今年发布的报告中,中国五家国有银行评级为A,这五家国有银行资产占国内银行资产总额的45%,惠誉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银行和政府的潜在不良贷款数额上升,短期内中国商业银行生存力等级不可能上升。因此,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控制不良贷款。欧洲银行早在十几年前就建立了信用联盟,联盟成员根据联盟标准提高信贷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数据联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成员的数据不足的困难。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公司应该构建类似的数据共享平台,提升风险度量水平,控制信贷风险。
五、结语
要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首先,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对信贷风险的重视,强化不良贷款的防范意识,构建不良贷款防范机制;其次,对于现有的不良贷款,要寻求新的解决出路,资产证券化作为新的金融创新工具,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贷款存量;再次,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能够转移商业银行的部分风险,无疑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最后,商业银行应联合起来,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信用联盟,提升自身对于风险度量的水平,从根本上杜绝信贷风险。
[1]刘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系统程,2014,5:65-70+74
[2]谢群良.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5,9:29-32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昆山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