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价值链”:农村内生金融新模式

2016-02-27红,高

学术交流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价值链互联网

陈 红,高 阳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01)



经济学研究

“互联网+价值链”:农村内生金融新模式

陈红,高阳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01)

[摘要]中国农村金融在供需层面上,一直存在着不协调不匹配的现象,究其原因为内生金融不足导致。随着“互联网+价值链”金融模式的兴起,必然会扭转这种不匹配状况。由于其形成于竞争环境下,政府干预较少,且效率很高,内生性很强,因而,可有效缓解农村内生金融不足的情形。通过对其运行机理的分析获知,在“互联网+价值链”金融模式下,由于价值链金融的支持,龙头企业的主导,互联网的高覆盖率、大数据及相关金融机制的支持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外生金融的内生化趋势,使得农村金融匹配更趋于完善。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龙头企业发展中,由于机会主义的影响,战略发展决策的失误,加之国内金融管制的缺失,致使农村“互联网+价值链”金融模式的普及受到限制,因而,亟须从政策层面及制度规制方面予以研究及完善。

[关键词]“互联网+价值链”;农村金融;内生金融

一、引言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李克强就“互联网+”行动计划进行了重点说明,并要求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等与现代技术及制造业相融合,创造工业互联、金融互联快速发展的局面,以保证国内企业顺利走向国外市场。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传统及新兴行业与互联网结合,以促进新产业生态的发展。就农村经济发展而言,目前也出现了紧密融合的态势,在广阔空间及市场的推动下,农村必将成为互联网企业重新振兴及未来发展的目标。因而,农村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与“互联网+”模式相融合,以促进相关企业及金融模式的改变。加之农业价值链金融对商流、资金流、物流及信息流的影响,使其自身优势被发挥出来,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在供需方面不透明、不对称等问题,保证了涉农企业资金的来源,实现了农村金融供需的协调与发展。

国内价值链金融才刚刚起步,还无法与国际相比。但由于与互联网大发展时期步调吻合,基于电子商务、B2B平台的发展,使得价值链龙头企业打破原有融资模式,实现了对各类金融机构的整合,对“互联网+价值链”融资新模式也开始了积极探索,极大促进了在线价值链金融的发展。在面对涉农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展了蓝海市场,以专门提供在线价值链服务。就“互联网+价值链”金融模式而言,它是自下而上形成的,产生于竞争环境下,由于政府干预较小,因而其效率很高,内生性很强。因而,在创立初期就得到了快速发展。像土流网、联想控股及青年菜君等非上市企业,东华软件、大北农、诺普信、华宇软件及芭田股份等上市公司均投入到这个市场中。通过对“互联网+价值链”金融模式的分析,可有效推动金融内生化发展,以缓解农村金融信息及抵押不对称等诸多衍生问题,在“互联网+价值链”金融模式的发展形势下,以保证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有序进行。

二、内生金融与外生金融

对于农村金融创新问题的研究,需要从对内生金融特点的剖析入手。在外生金融及内生金融的研究上,国内文献很多。胡卫东(2014)在对内生金融研究中发现,内生金融的产生与发展皆与经济及社会体系中的内部因素有关,社会及经济体系的组成均离不开金融活动的发展。佘传奇等(2013)通过对内生金融的研究认为,这种自下而上产生的金融模式,有效满足了农户融资需求,扩大了农村融资渠道,使得贷款风险及成本显著降低,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及金融行业的发展。张杰(2014)对于内生金融的研究,着眼于它的形成及产生条件,他认为这种模式是竞争环境下的民间自发金融组织,为所有非公有体制的企业实现了资金的融通。徐忠爱(2013)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内生金融想要保持发展,就必须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贡献及参与度予以重视,在实体经济机制作用下,来推动金融经济的提升。其中农户及涉农企业为主体,在农户个体及企业自主活动中,通过政府的有效参与,完善的金融创新、激励及约束机制,来实现内生金融的增长,并将这个过程演变为自发的、持续渐进的一个过程。

通过以上论述,在理论上为我们界定内生金融奠定了基础,但其中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就是一些专家及学者在认识上的不足及偏颇。他们以民间金融及产权为视角进行了说明。比如:对于内生金融的界定,张杰(2013)认为:但凡利用民间资金而实现资金融通的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及金融活动皆可属于内生金融。但实际上,这种界定并没有将内生金融的实质明确下来。这与“非正规金融”相关,通过浅薄的认识,将其与“内生金融”混淆了。周敏倩等(2014)在对内生金融予以界定时,直接将其与民间金融混为一谈了。这些错误的观念与认识,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体制的健康发展。

我们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分析,本文认为外生及内生金融,皆为多维概念。就两者本质而言,内生金融是由经济及社会体系的内部因素决定的,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自发形成的,它以微观经济主体的贡献及参与程度为基础,在诱致性制度条件下,随着制度的变迁而衍生出来的金融体系、制度及活动的总和。由于内生金融的存在,实现了农村金融的有效配给,促进了配置效率的提升。外生金融产生在各级政府干预环境下,政府利用相关政策自上而下所实施的一种金融活动,以保证农村金融的最初投入。

根据具体区分维度予以分析获知,外生金融及内生金融两者在形成环境、时间、方向、贡献、信息透明程度、运行效率及创新意愿等层面均存在诸多不同。从时间上考察,外生金融主要来自于外部力量的支持,因而所需时间不长;而内生金融的形成必须依靠一套完善的非正式制度,来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有序引导,并与当地农村金融企业相融合,在实践及创新的基础上自由产生,需要较长时间。从因素考察,内生金融的产生是基于农村金融的实际供需情况,在农村微观金融主体参与条件下,通过参与及贡献产生;而外生金融通常是一种政府性行为,且这种行为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特点,其内在贡献因素很小。所以,内生金融的产生与农村金融主体的贡献、博弈及参与程度有关,其具有很强的创新意愿,这一点与外生金融存在很大差别。就其运作效率及贡献而言,内生金融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运作效率,因而其交易成本很低,在储蓄及资金配置上也得到了优化。所以,促使农村金融实现了供需对接,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高,保证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而外生金融由于存在政府的强制性干预,在资本投入的最初阶段能有效促进融资水平的提升,但其运作效率低下。加之产生环境僵化,交易成本及一次性投入很大,信息不够透明等原因,会直接导致事后道德风险概率的提升,事前逆向选择的概率增加等。这一点与内生金融正好相反。由于内生金融是在非正式制度下产生的,它是农村金融市场及实体金融的有机结合,且多以单位或者家庭为组织结构,信息传递极为通畅,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纽带作用,因而,发生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的概率很低。

尽管如此,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特别在国内农村经济发展中,两者的作用及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一定条件下,外生金融可能还会转化为内生金融。第一,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而言,两者的作用相辅相成。由于外生金融的存在,大量资金为农村经济的最初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种外源性资金的注入,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但在资金配置上,就需要内生金融充分发挥其实质性作用。因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两者相互依存,紧密协调,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一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个体实力均很弱,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仅利率很高,且贷款门槛也很高,这对于农户而言是无法承受的。所以,基于这种情况,内生金融无法在正规金融机构中形成。此时,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建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以无息的形式发放,则会有效缓解贫困农户的融资问题,资金流动性约束大大减弱,促使不发达地区农户生产条件的提升,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由于有了外生金融的扶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户手中有了最初的资金积累。如果在环境及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内生金融便会自行产生。此时,外生金融的重要性会显著降低,而内生金融的作用会不断显现。尽管内生金融无法实现大量的初始性投入,但由于内生金融的存在,会有效促使其中介成本降低,实现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既要注重外生金融,也要发展内生金融,它的配置效率是外生金融无法取代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覆盖率大大提升。就目前而言,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国内各行各业。在这种条件下,农村金融也与当地经济实现了有机融合。同时,由于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存在,直接促进了信息的整合及自发,在信息流、物流、商品流及资金流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村金融及资源的有效供给及匹配。综上所述,“互联网+价值链”金融模式的兴起,是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下,由经济及社会体系内部因素造成的。它是体制内各因素竞争及博弈的结果,也是诱致性制度不断求变的结果,通过各经济主体的贡献及参与导致了这种自下而上金融活动的产生。[1]

三、“互联网+价值链”模式对于农村金融的内生机制

(一)内生性金融的基本功能

就其基本功能而言,其表现形式包括:一是由于资源配置的自动化,对其他经济及社会资源的流向、结构等起到了引导作用。这有效实现了资源结构及配置的优化与整合,对国民经济机构及总量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二是内生金融的特点说明,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及支持。由于内生金融的存在,使得商业资本、金融及产业资本等得到了快速融合及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控制及支配作用。随着支配及控制作用的不断增强,其引导功能越来越大。一方面,由于金融的高效融合,实现了地区性产业及相关要素的聚集,进而推动了当地文化及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地区性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促进其金融聚集度进一步增强。三是内生金融实现后,由于其引导功能的增强,实现了地区性金融的聚集及金融中心的形成。进而促使该地产业的聚集,并以此为基础,对金融的辐射功能予以发挥,以推动该地区经济、文化及金融行业的发展。四是与经济资源相比,金融诞生于其后。在经济活动中,金融不仅是外生工具,实现其交换及支付功能,还通过与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对经济行为的调节作用,并成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影响内生性功能转变的因素

金融内生性形成必须要具备的因素包括:金融供给方、金融需求方、金融融通所需体系。由此可见,农村金融内生性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金融自身、经济及文化发展情况。

第一,社会因素。在信息上,民间金融一般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使用灵活,所需成本很低,然而却具有很高的运营效率。因而,深得中小企业及农户的青睐。所以,“农村金融内生性”特点明显。随着资金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人际关系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原本以“地缘”及“血缘”为纽带的格局开始向“业缘”关系格局转变。农户间也由原来的“熟人关系”向社会关系过渡,进而实现了“陌生人”信用关系的社会。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企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带来了社会意识及结构的深刻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形态及社会生产关系的更新及改变,这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农村金融机构及功能带来了新的挑战。它不仅使金融业功能得到了加强,也为其内生性金融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经济因素。随着农村实体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内生性机制的形成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各项事业及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极大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特别是移动终端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农村贸易及金融的发展。农业产品商品化速度得到了提升,随着投入的增加,资本的配置及运作效率得到加强,生产规模逐步变大,效率逐步得到提升,农户的收入不断提高等,都极大推动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因而在金融功能及创新上均会出现内生化转变。

第三,金融因素。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整个金融体系更为完善。也使得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网点对接及信用体系的建设更为加强,覆盖面积更大。随着支付功能的深入,有效缓解了农村的不当竞争及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使得金融服务质量及水平均得到了极大改善。所以,为了有效促进农村金融内生性发展,必须对农村现有基础设施予以改造。同时,政府也应及时调配及划拨资金,用以增加农业保险品种类,扩大其覆盖范围,为农村金融内生性发挥作用提供技术、物质支持。

总而言之,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先进技术的使用,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促使农村金融体系得到了实质性发展。反之,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促使农村供求关系不断发生改变,使得生产力及生产关系越来越协调,带动了社会结构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变。因此,金融内生机制的形成不仅是金融及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当地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更是各要素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产物[2]。换言之,农村金融内生机制的形成是以微观金融为主体的,它以农村经济与现实文化为衍生环境,利用“内在力量”自下而上自行生成,与政府强制性无关。

(三)“互联网+价值链”模式下内生机理分析

通过对内生金融理论研究获知,“互联网+价值链”的金融创新模式是内生性金融模式的典型示例,它由企业直接引导,在市场竞争及博弈环境下自行生成。创新主体自身具有极高的创新意愿,利用大数据征信制度以保证金融信息的高度透明,加之利用产业链控制手段,以推进农村金融及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

第一,通过“互联网+价值链”模式的运用,实现了金融体系的内生化,非正规金融机构被有效整合。在广大农村,很多农户在资金筹集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抵押率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又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导致很多农业产业活动无法展开。在“互联网+价值链”模式中,起主导作用的已经不是政府,而是互联网金融和龙头企业,两者互相补充。龙头企业的价值链基础都极为牢固,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自身行业优势,利用其主导作用,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及商流等予以优化,以缓解农村金融行业中所面临的风险、抵押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互联网金融在龙头企业以控股或者参股的方式对价值链线上、线下物流及资金流管理的前提下,获取了参与者的全部信息及多维度资料,将个体企业难于防范的风险就地转化,实现了风险的预控及防控,最终使农户及涉农企业风险降至最低,为融资农户及企业提供所需资金,弥补了龙头企业资金不足的缺陷,解决了农村中小企业及个体农户的融资问题[3]。此外,还有的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正规金融机构等形式,降低农户准入门槛,以促使各大银行扩大服务范围,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及农户的融资问题。就当前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形势而言,银行外生金融形态性质更为明显,想要有效融入农村经济还存在些许困难。而由于龙头企业的存在,利用参股或者控股的方式,使得一些正规金融机构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中,从而使这种外生金融实现了向内生金融的转化。

第二,“互联网+价值链”模式的存在,实现了农村金融的有效匹配。通过利用大数据征信系统使各方信息更为透明及对称,因而使得农村金融结构更为合理,供需匹配也更为科学。目前,在农村金融领域,大北农、新希望及诺普信等企业均获得了一定成功,其关键之一就是大数据征信系统的构建。他们利用数据接口,实现了对生产经营数据的归档及整理。其中包括个体资料及与生产相关的各类数据等。比如各种种植及养殖性资料、生产资料及融资消费数据等。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及整合,对农户需求予以了解及掌握,也可以利用现有数据对农户所需场景予以构建,以便开展的金融活动具有针对性及实效性,进而实现了农村金融的合理匹配。

第三,“互联网+价值链”模式的存在,实现了农村金融的供需匹配。产业链金融在我国刚刚起步,其农村市场还未发育成熟,但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PE/VC投资的重要目标已转向了“移动互联网农业”[4]。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得传统农业及相关产业、农村融资模式等均发生着改变。在互联网模式推动下,使得一些优质项目及产品信息被社会各界获取,在农村经济领域吸引着外来闲散资金,为农村经济发展填补了资金上的缺口。

四、结论与建议

我国农村一直存在着金融供需不够匹配的现象,究其原因,多为内生金融不足造成。一直以来,金融的发展在政府的干预之下,加之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内生金融发展后劲不足,而农村金融更是处于一种被压制及被抑制状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我国农村产业价值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互联网+价值链”模式开始在农村金融领域逐步形成。由于在线生态圈及金融服务业态的影响,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租赁公司、小贷公司、保理公司等机构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崭新模式。不仅改善了原有供需匹配不合理的问题,也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及金融的发展。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利用四个实际案例对内生金融理论予以分析及阐述,在对其内生金融模式予以剖析后认为,利用这种“互联网+价值链”金融模式,极大促进了金融内生化创新及发展,由于龙头企业的引领,互联网及大数据征信系统的支持,以及对各类金融机构的整合等,有效解决了抵押及信息的不对称,保障了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因而,很值得广泛普及与推广。为保证内生金融的创新及发展,对其中隐藏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必须要站在政策及制度的视角予以解决。

第一,对“互联网+”概念板块上市公司的审核亟待加强,对于龙头企业内部资金流向要予以掌握,以便对资金实施正确引导,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户及涉农企业。此外,建立相关行业协会,对相关发展规划及战略计划要予以制定,对企业间的不当竞争要予以遏制及规范。对相关企业资金运作方式及获取渠道要实施监控,对其中机会主义要坚决予以打击等。

第二,降低第三方支付牌照准入门槛,放宽审批流程,对于满足部分条件的龙头企业应允许他们积极开展各种保险、租赁及小贷等线上业务。此外,要继续加强行业监管,特别针对那些已经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更应该严格管控,对其中违规行为应坚决遏制。要不断完善农村第三方支付系统,对农村金融发展给予一定制度及政策上的倾斜,在支付层面不断降低其交易成本。

第三,作为农村产业价值链的龙头企业,应将目光放在长远规划及战略目标上,政府在此方面应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制定长远规划,并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拓宽经营模式,积极开展对“互联网+价值链”模式的创新,在支付平台、小贷、担保、融资及P2P模块构建上,不断加强对接力度,利用平台优势,对其潜在功能予以挖掘,力求模块的一主多辅。对农户体验运行机制予以构建,以便发现其中不足,妥善加以针对性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农村价值链的整体架构,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来推动农村“互联网+价值链”金融模式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晓雷.“互联网+农业”模式下的农村金融新机遇[J].农银学刊,2015,(4):21-22.

[2]吴宝宇,杨姗,张蔚怡.“互联网+产业链”:农村金融内生化的新路径[J].西部论坛,2015,(5):12-19.

[3]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J].吉林农业,2015,(21):24-27.

[4]刘思萌,姚文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5,(32):35-36.

〔责任编辑:刘阳〕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5-0131-05

[作者简介]陈红(196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农业经济理论及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元治理’视域下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农村环境治理能力研究:基于合作效率的评价”(15JYE07);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较少农业环境污染对策研究”(15104)

[收稿日期]2016-02-23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价值链互联网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