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性:列宁文论思想的核心与俄国文艺思想资源

2016-02-27

学习与探索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人民性列宁

吴 晓 都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人民性:列宁文论思想的核心与俄国文艺思想资源

吴晓都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文艺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历来重视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中的人民性问题。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文艺论著中没有直接使用“人民性”这个概念,但是始终坚持文艺的“人民性”思想确实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之一。而在欧洲进步文艺特别是俄国进步文艺思想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艺术属于人民”这一重要的思想原则,则是列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的主要贡献。从此,人民性就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根本原则。深入探究人民性思想在俄国近代以来的进步文艺思想渊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进程的理解。

一、文艺人民性的基本内涵及其思想来源

文艺的人民性是一个逐步丰富起来的文艺学概念,它从萌芽到成熟有一个漫长的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艺思想的成熟,在欧洲文艺批评中,人民性这个文艺学概念历史地衍生出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人民性指的是从古至今各个民族文学中与人民有关的文艺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品格;其次,人民性是由人民(民间)自己创作的文艺作品;再次,人民性泛指历史上专门为广大底层人民创作(与贵族文艺相比)的文艺作品。因此,在当代,文艺人民性的内涵首先是与民间文学的内涵相互关联、互为涵盖的。而在人民性概念或人民性思想的萌芽阶段则首先是与文学的民族性相关联的。文学或文艺的人民性思想在欧洲文坛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启蒙主义时代。欧洲文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再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完成了由神学转向人学的价值信念的过渡,这一转向过程也就是从古罗马帝国精神一统的神学文艺向欧洲各民族国家文学复兴的过程。作家们关于人的理念开始成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重心。文艺创作的倾向由原先教会神权主导转向民间世俗价值与精神的弘扬。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和艺术家主张人的个性解放,而古老帝国的瓦解与民族国家的逐步兴起充分激发了各个民族文化意识的空前高涨。到了欧洲启蒙主义时代,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民间文艺和民族文艺的兴趣愈加浓烈。德国18世纪著名作家赫尔德尔率先提出了人民性的概念,不过他的人民性概念更多地指向文艺的民族特点。他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挖掘民族特点,文艺的人民性思想由此萌生[1]。

欧洲启蒙主义时代以来,“人民”的概念也是逐步扩展的。最初的人民概念是与平民相对应的,即小生产者、手工业者以及解放了的农奴。而在启蒙时代,“人民”则是小资产阶级的代名词。马克思主义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人民概念是在19世纪中期形成的。“在整个19世纪,社会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强烈,作家对此的反应各有不同。很多作家出身富裕阶层,甚至是最高等级的贵族。对于他们,以及对于从1789年革命中得益的资产阶级来说,尽管革命推广了平等的理念,但人民的概念仅特指一部分人,工人并不包括在其中。可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数量越来越多。”[2]到了19世纪中期,欧洲工人阶级已成为当时社会舞台和政治舞台的主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时把握了这个重要的历史现象,扩大了人民性概念的内涵,从那时起,文艺人民性的主体内涵无疑就是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文艺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3]39。因此,作为历史活动一个重要分支的文艺活动也必定是群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极为重视对欧洲民间诗歌创作的研究,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学阅读取向,注重研究和宣传19世纪工人阶级读者群关注的经典作家,如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海涅、易卜生等人的创作,在对这些作家的研究中,他们特别注重这些作家创作中的人民性倾向。

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人民性立场是鼓励与推动社会与时代新主人翁的进步创作,即鼓励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的文艺创作,高度肯定鲍狄埃的巴黎公社诗歌,强调劳动人民是时代文艺创作舞台的主人翁。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原则不仅是文艺评论的思想标准,而且也是注重文艺审美特点评价的艺术性标准,更是文艺思想立场与艺术建构的辩证统一。无论是对文学典型塑造的评价,还是对文艺批评主体权利的确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将人民性立场作为其文艺思想人文逻辑的基础和文艺批评的起点与归宿。马克思对人民历来是作家合格与否的唯一评判者这种权威及权利的力挺,恩格斯对哈根纳斯创作典型性缺失的批评,列宁对艺术归属权问题的强调,都是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坚守文艺人民性的思想原则的体现。

马克思文艺人民性的思想还体现为对民间文艺的高度重视。从对古希腊神话到中世纪欧洲各个民歌寓言谚语、同时代反映人民生活与精神特点的小说,乃至民间歌曲和民间招贴画的关注与研究,都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民文艺观念的艺术价值的高度重视。弗兰契斯卡-库格曼在《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中写道:“马克思认为屠格涅夫非常真实地描写了俄国人民的特性和他们那种斯拉夫民族的沉毅感情。”[3]340可见,描写人民生活与精神的作品都会引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极大兴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人民性内涵更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思想体系。

三、俄国进步文艺对列宁文艺人民性思想的贡献

当马克思主义的文艺人民性思想传播到俄国后,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接受并进一步推进了这个思想的发展。列宁的文艺人民性思想就是结合了俄国19世纪进步文学传统、联系当时文化建设实际并努力发展它们的结果。

必须指出的是,明确主张文艺为下层人民创作,特别是强调文艺要关注他们的疾苦,反映广大下层人民的心声,为争取他们的解放而创作,是19世纪俄罗斯进步文学思想对世界文艺学的主要贡献之一。作为较晚崛起的民族文化,俄罗斯文艺是世界文坛中的后起之秀。恩格斯在谈到19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民族文学时就列举了俄罗斯文学和挪威文学,而俄罗斯文学又是欧洲民族解放和民众革命的文学的最突出代表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的俄罗斯进步文学的人民性倾向有过特别的评价和肯定。恩格斯在研究俄罗斯语言和斯拉夫语言的时候,特别注意研究俄国民歌[4]535。马克思在1871年给兹格弗利德·迈耶尔的一封信中写道:“俄国目前的思想运动证明底层深处正在发生动荡,有才智的人总是以一条无形的线同人民联系着。”[5]406马克思当时特别关注俄罗斯工人阶级(尤其是农民)的状况。而俄罗斯进步作家和思想家的许多著作关注的重心是广大下层人民,这与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十分接近的。这些文化人士的著名代表就有马克思、恩格斯格外关注的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恩格斯在《流亡者文献中》赞誉他们是“两个社会主义的莱辛”,称赞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杰出的才能和高度的毅力”、“了解工人运动而且也亲身参加工人运动”[5]416。马克思指出:“导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些著作,给俄国博得了真正的光荣。”[5]436这些俄国的文学批评家和思想家对俄罗斯文学人民性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样,马克思还高度评价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作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创作,谢德林“所用的那些民间谚语和俗语,也引起马克思的注意”[4]558,马克思将他的语言比作为“伊索式的语言”,也是充分肯定这位讽刺大师的杰作所达到的艺术人民性的高度。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俄国革命民主主义作家“把对人民生活条件进行清醒的科学的研究同人民的生活习俗、闪烁着先进革命思想的人民典型和心理进行艺术描绘结合起来的做法”[4]559是高度认同的。

在俄罗斯民族解放后进入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新历史阶段的苏联时期,进一步扩大艺术人民性主体的内涵,特别主张提高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提高劳动人民的艺术鉴赏力,注重吸收俄罗斯进步文学人民性思想资源,推进艺术人民性思想的发展与深化,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又一个显著的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的时代是工农联盟携手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代,文艺人民性思想获得了内涵上的扩展。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人民性的核心理念,又在俄罗斯文艺创作成果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思想。无论是俄罗斯的现实主义还是俄罗斯的人文主义,都强烈表现出文学的人民性特点。

18世纪是俄国文艺人民性思想的起源阶段。当时的俄罗斯文学处在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就已经开始注重民间文学的理念。杰尔查文的抒情诗、诺维科夫的讽刺文学、克雷洛夫的寓言以及苏马罗科夫、赫拉斯科夫的戏剧都不同程度涉及了民间文学与语言素材。俄罗斯文坛开始在克服古典主义缺陷的文艺创作中使用民间文化的元素。普希金的民族文学思想实际上是18世纪进步文学思想的继续和集大成者。普希金在抒情诗和散文创作中强烈地表达了同情人民的倾向,《驿站长》《青铜骑士》寄托对下层市民的同情,《上尉的女儿》在俄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表达了对农民起义领导者的理解。同样,虽然出身贵族却亲身参与体力劳动、倾向农奴的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直接喊出了“人民的命运,他们的幸福,光明与自由,高于一切”“我把竖琴献给自己人民”的口号,高调宣示了他的诗歌创作“为了谁”的鲜明的艺术人民性立场。涅克拉索夫不仅为人民写作,而且教会了后世的俄罗斯作家以人民的眼光看待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充分肯定普希金的文学人民性立场,指出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作家。他在《普希金》(六月八日在俄罗斯语文爱好者协会大会上的演讲)中谈道:“他是一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现象,用我们的话来说,这是带有预兆性的现象……因为这里最大限度地表现了他的俄罗斯民族力量,表现了他诗歌的民族性,其往后发展中的人民性,我们已经融合在现代的未来时代的人民性,这种表现是带有预兆性的。”“普希金完全成为一个人民诗人之后,一接触到人民的力量,立即就预感到这种力量未来的伟大使命。”[6]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概括的普希金创作的人民性,包含三个方面内涵:首先是普希金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心;其次是普希金凝练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的民族性;最后最主要的是他所感受到的俄罗斯人民的伟大力量以及伟大使命。俄罗斯文学的人民性在后来托尔斯泰等文学后继者的创作中发展着,而人民性的丰富深刻的内涵则首先是由普希金的创作奠定的。

在普希金开创的俄国近代进步文学的影响下,俄国进步文学批评家布尔索夫在谈到别林斯基的文艺批评立场时强调“真正批评的特征是与人民的联系;维护人民的利益、原则性”[7]。托尔斯泰的人民性思想对俄苏文艺人民性的影响是深刻而巨大的。他不仅是从一般的思想立场出发来看待人民性问题,而且也是从艺术的本质和诗学视角来理解人民性概念。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卢那察尔斯基在《论托尔斯泰的创作》一文中谈道,当人家问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的时候,“托尔斯泰做出了天才的、深刻的回答,其中的主要部分已为我们所承认:‘艺术是以艺术家的感受感染广大群众的一种方法’”[8]。列宁与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工农国家的文艺创作与文化建设正是继承了包括列夫·托尔斯泰的这个著名的艺术理念。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力量并且以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特色体现和表现出来,这就是19世纪早期俄罗斯进步文学在艺术人民性理念发展中的重要贡献。而列宁关于“艺术属于人民”的重要论断正是建立在这些可贵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并以辩证唯物论深化提炼了它们。

四、争取人民的文化权利:列宁提出的文艺人民性思想的历史语境

众所周知,列宁之所以高度评价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文学创作,就是因为在这些经典作家作品中表现出了俄罗斯文学深刻、深厚的文艺人民性的思想特色。列宁对俄罗斯作家赫尔岑创作倾向性的肯定就是对他的人民性思想的赞颂。“赫尔岑不能在四十年代的俄国内部看见革命……当他在60年代看见革命的人民,他就无畏地站到革命民主派方面来反对自由主义了”[9]。

苏联文艺理论家A.米亚斯尼科夫在《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与二十世纪的美学思想》中指出:“当我们用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以及他的其他著作中的观点来仔细阅读现代派的文学宣言时,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它们的基本出发点与列宁的美学思想是如何的尖锐对立。而现实主义者的文学宣言给人留下的则完全是另一种印象:它们的出发点与列宁的最重大发现是很接近的。”[10]米亚斯尼科夫在此文中还提到列夫·托尔斯泰“以无情的坦率提出了在当今社会没有统一的艺术问题。存在着两种艺术:一种是老爷的艺术,一种是人民的艺术”。而托尔斯泰推崇人民的艺术。在尊重人民的艺术、捍卫人民的艺术权利的思想方面,列宁与托尔斯泰的进步文艺思想是非常近似的。这也是列宁对以十二月革命党人、普希金、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以及高尔基为代表的俄罗斯人民文学思想杰出传统的高度肯定和尊崇。列宁强调的文艺人民性原则的时代背景就是在俄罗斯土地上出现了第一个人民之后,以工农为主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新时代新国家的文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等重大问题。列宁认为,文艺的人民性正是这个重大的国家文化问题的核心。“艺术属于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理念就是在与俄罗斯文艺现代派、先锋派的对话和尖锐斗争中提出来的,所以它具有鲜明的立场性和论战性。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和大无畏的革命家,在捍卫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捍卫劳动大众的文化权利的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由此可见,文艺的人民性问题不仅是一个艺术观念问题,更是一个思想立场和原则问题。

诚然,在艺术人民性的认知上,列宁与他所敬重的世界文豪托尔斯泰还是有差异的。列夫·托尔斯泰在论及人民的艺术范畴时,存在着有时走极端的偏狭弊病。例如,托尔斯泰因为个人的好恶及理念的极端竟然把莎士比亚、贝多芬和易卜生也排斥在人民艺术的范畴之外。这样,托翁既错误地否定了这些世界文化大师作品中人民性艺术的丰富内涵,也剥夺了人民大众、特别是劳动大众享受世界艺术经典的权利。而作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精神领会和运用得最好的思想家革命家列宁,扬弃了托尔斯泰的某些艺术观念,保留了他的艺术思想的精华部分,克服了他的思想极端与谬误,提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者应该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来建设共产主义。“不是臆造新的无产阶级文化,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无产阶级在其专政时代的生活与斗争条件的观点,发扬现有文化的优秀的典范、传统和成果”[11]121。由此可见,列宁的艺术人民性思想既吸收了古典作家的思想精华,又克服了在这个问题上的形而上学思想弊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一个著名论断是共产主义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列宁在继承艺术人民性思想中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著名理念。

列宁鉴于俄罗斯当时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工业国家的现实,明确提出了“艺术属于人民”的论断,就是考虑到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是工人阶级的事业,更是解放了的农民的事业,文艺建设的主体应该包括更广大的社会阶层。从此,社会主义文艺的主体构成包含了农民大众、城市平民和进步知识分子等更加广泛的民众阶层。人民性内涵的扩展有利于文艺汲取更丰厚的民间文艺创作资源,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新文艺的建构和发展。而且在苏维埃国家建立初期,列宁的人民概念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先进代表的思想传统,又实事求是、不失时机地扩大了它的内涵与外延以及范畴,这就是一切参与苏联革命与建设的进步阶层和脱离贵族阶层的进步人士。

事实上,列宁提出并创新的文艺人民性思想对于当时俄罗斯新文学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现实推动作用,俄罗斯苏维埃文学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新史诗”的复兴与繁荣正是适时扩大了人民作家队伍的积极成果。像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阿列克谢·托尔斯泰、亚历山大·勃洛克、鲍里斯·拉弗列尼约夫这样的旧时代不同阶层的作家,甚至是从前的贵族作家,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智慧的文艺政策的感召下,他们的创作立场也由衷地转向了俄苏革命民众一边,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文艺才华,创作出了反映俄罗斯新时代人民生活和知识分子精神的一大批优秀的经典作品。列宁的文艺人民性思想与政策在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初创阶段成效显著,成就斐然。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的人民性原则还体现在对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形式与载体新技术发展趋势的关注,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注那些最能掌握群众的新的文化技术载体。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特别注重对当时的新兴文艺技术——电影技术的掌握,认为它是最能掌握广大群众的新媒体,是具有人民性的文艺新载体,鼓励苏联电影工作者拍摄健康有益的电影作品。列宁对新媒体的重视,既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新的文化传播技术成果的享用权利,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因此,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当代,微信、微博、互联网电视、3 D电影等能够掌握大众的文化传播新载体也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五、人民的审美情趣:理解与提高并重

努力提高人民大众的艺术鉴赏力依然是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包括文艺批评的一项重要任务与使命。德国共产党的著名领导人蔡特金在回忆列宁时说:“列宁既然像马克思那样理解群众,当然,就认为群众的全面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11]443这项使命与任务与文艺家、批评家的社会责任感紧密相连。“为了使艺术可以接近人民,人们可以接近艺术,我们就必须首先提高教育和文化的一般水平”[11]435。也就是说,文艺的人民性思想原则与民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相互关联的,必须是一个具有良性互动的整体性的精神文化和道德教育的系统工程。文艺家必须具有了解、把握并提高人民审美情趣的能力,这正是列宁文艺人民性思想的核心要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人民性思想对今天我们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及文艺批评依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的文学研究者和批评家要时刻以人民为创作与研究工作的中心,时刻铭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当代人民的精神文化诉求,特别是新时代的审美趣味,并且要注重加以提高。而注重提高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区别于欧洲早期文艺人民性思想的重要特质,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文艺家的社会责任感,强调文艺家应当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使命。

[1]НАРОДНОСТЬ ЛИТЕРАТУРЫ[EB/OL].http://litena.ru/literaturovedenie/item/f00/s00/e0000322/index.shtml.

[2]博凯尔 安,克恩 艾.法国文人相轻史——从夏多布里昂到普鲁斯特[M].李欣,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4]弗里德连杰尔.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问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5]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2册[M].曹葆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6]冈察洛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柯罗连科文学论文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324-325.

[7]布尔索夫.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美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07.

[8]倪蕊琴.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托尔斯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312.

[9]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31.

[10]列宁文艺思想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33-234.

[1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016-04-08

吴晓都(1960—),男,首席研究员,从事俄罗斯文艺学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人民性列宁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
越界先锋:从文艺规训到文化批判——论周宪文艺思想与治学理念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科学内涵与原则要求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