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2016-02-27张焕平李茂华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新丝路(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

张焕平 李茂华(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张焕平李茂华(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摘 要:本文在阐述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进行产学研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度分析了民办本科院校产学研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教育政策、区域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产学研融合的迫切性。从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设置专业;以企业为导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政府、企业与学校之间的长效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4.0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公办和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以上这些政策意味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产学研合作,是推动高等院校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高等院校落实其社会责任、检验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等院校加强自身建设的强大动力。促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促进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及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但是,目前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办学缺乏鲜明的职业特色,专业设置方面与公办院校雷同、盲目跟风,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贡献不大的缺点。民办高校应该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产学研融合模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

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实施产学研融合的必要性

1.从国家教育政策讲,民办高校走产学研融合之路已成为必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大力推动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建立与产业、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提高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对产业和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新的需要和冲击,也为了解决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不足,我们更多需要在微观功能层面审视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分别指的是生产、教育教学及科研三大功能,其主体是企业和高校,功能面向的受体为企业员工和高校师生。

2.从区域经济发展讲,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已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深水区,应充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因为这不仅是企业、高校谋求其自身发展的诉求,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从而实现主体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必由之路。应用型民办高校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以就业为导向,在办学定位上要搞清楚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和分工,在专业设置上需依托地方产业布局。

二、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产学研融合的困境

1.民办高校自身问题

产学研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将高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技术资源进行对接与整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民办高校在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大多数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不太重视;第二、部分民办高校在教学实施、专业设置布局等方面没有自己的特点,与市场需求脱节;第三、民办高校的产学研融合还在起步阶段,与之配套的机制和制度还不健全。

2.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存在鸿沟

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民办高校的目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况且,与公办院校科研实力相比,民办高校自然是落后许多。因此,从企业的角度讲,与民办高校进行技术合作的积极性不大,意愿不强。

3.政府对民办高校产学研融合缺乏有效的引导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产学研融合,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支持,需要建立政府层面的支撑体系。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在高校产学研合作中,政府建立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设立专项基金,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等非常重要。但我国政府目前对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重视不够。

三、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产学研融合的路径设计

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设置专业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使命就是培养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基于这样一个目标,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以需求为导向,更好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坚持“厚基础、快适应、强技能、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理念。

2.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校企合作

企业、学校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应用型人才的标准,结合知识、素质、能力等要素,因地制宜、合理设置专业。在课程内容上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对接,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民办院校应破除思想禁锢,走出长期形成的、固化了的“单一类型大学”模式,步下若干年来社会筑下的“知识殿堂”,不忌讳“职业教育”的概念,自觉、主动、快速的与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接轨。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构筑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工作。逐步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利用产学研融合,大力吸收社会物质、智力资源,扎实推动学校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例如,西安思源学院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步伐,深入开展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企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与陕西物联网产业园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产学研“紧密型”融合发展。

3.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首先,地方政府应发挥其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完善企业评价机制,为企业与高校合作创造一切有利环境。鼓励企业在项目研发上与民办高校合作,并在税收、社会评价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倾斜。其次,民办高校应建立有效、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制定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再次,针对民办高校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状,应完善教师社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工作。使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充分交流、合理流动,达到师资资源上的优势互补。

四、结语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在选择产学研融合路径时应立足地方、面向区域、准确定位,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高校与企业充分融合,通过平台的搭建,使教师、企业领导及优秀员工不断进行角色转换,实现高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政府部门在产学

研政策上应给予更大的支持,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实现产学研融合,促进科学技术尽快转化成生产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广银,产学研合作: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J].求是,2012,(01)

[2]柳友荣,项桂娥,王剑成.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5,(05):64-68

[3]邵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探索与思考——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8):7-9

[4]刘在英.民办高校产学研结合教育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07-108

张焕平(1976—)男,陕西大荔人,法学硕士, 会计师,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李茂华(1980—)男,安徽颍上人,管理学硕士, 审计师,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审计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安思源学院科研项目支持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