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016-02-27孙庆民
[摘 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优势,是取得执政地位、巩固执政基础的一大法宝。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党的执政基础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当下部分社会成员理想信念动摇已经危及到党的执政基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理想信念教育生态;注重对社会成员的差异性教育;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党的执政基础;以人为本教育;差异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6)02-0028-06
[收稿日期]2015-08-10
[基金项目]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研究”(2014SJB513)。
[作者简介]孙庆民(1970-),男,河北南和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我党长期以来的政治优势,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武器。但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当下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党的执政基础,在产生这些社会问题的许多主客观因素中,理想信念动摇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 、理想信念与党的执政基础的逻辑关联
理想信念是人们行动的支撑和动力。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开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其现阶段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P11)理想信念与党的执政基础相互促进,辩证统一。
其一,理想信念是党执政基础的思想先导。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完整的科学的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伦理性、发展性等鲜明特征,是党巩固执政的思想基础,体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向心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支持党的事业。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我党维护自己的生存、巩固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作为不竭的精神动力,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历史也是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强化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理想信念体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重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邓小平所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P110)建党以来的实践证明,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党的执政基础会不断地发展壮大,而弱化理想信念教育则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有时因过于注重GDP而放松了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致使部分社会成员淡化了理想信念,出现了精神空虚现象,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动摇、信念滑坡,没有发挥应有的率先垂范作用,使人们对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合法性产生疑虑,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
其二,党的执政基础是理想信念的组织依托。党的执政基础是党执掌国家政权所依赖的基本条件,其核心是民心基础,本质内涵是党能够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从成立时仅有50多名成员的小党发展成为全世界人数最多的政党,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和理想信念,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依托。党有了稳固的执政基础,就意味着多数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支持党的事业,政治思想积极向上,赞同党的指导思想,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后,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日趋复杂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涣散的现象,部分群众降低了对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党的执政基础面临削弱的危险,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理想信念教育有时会出现“零功能”或“负功能” 的效果。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动摇现象不可忽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带领全体人民把中国从一个极端贫穷的国家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效地改善了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步入深水区,虽然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和群众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但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普通党员和群众精神空虚和道德滑坡的危险已经十分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使全党面临“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根本原因在于部分社会成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动摇和缺失。
(一)当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动摇的表现
其一,部分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频发。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十大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官德彰则民风淳,官德毁则世风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动摇使群众对党的信心不足进而怀疑共产主义理想,削弱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号召力和正义性,使得党面临失去人民信任的危险。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说:“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3]
其二,部分普通党员党性不强、悲观失望情绪凸显。绝大部分普通共产党员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奉公守法,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有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说话办事处理问题只凭关系人情而不是遵循党的原则,“如果共产党员这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锋队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不一致,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必然导致人们对其产生迷惑”[4]。
其三,普通群众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现象蔓延。当下社会错综复杂,导致普通群众中滋生了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私功利等消极思想。有些人甚至对社会主义道路、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疑问,信心开始动摇。
以上现象对整个社会理想信念的培育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引发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的质疑,危及到党的执政基础,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动摇的原因
其一,错综复杂吊诡的国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意识形态交锋的压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时刻没有放弃,他们通过利用包括先进技术在内的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渗透,以“普世价值”为标准,推销西方的个人主义和追求享乐等观念,使部分意志薄弱的人陷入迷惘和困惑。另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一些人没有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
其二,历史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有许多精华,但也留下了一些糟粕,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有着很深的影响,一些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在某些地方死灰复燃,有的甚至用新的包装增加其迷惑性,部分社会成员沉湎其中,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抛之脑后。另外,建国后在条件不成熟情况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所做的种种努力的失败,特别是十年“文革”给人们带来了历史创伤和阴影。这些因素使得部分社会成员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怀疑,甚至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其三,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是把市场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迁浓缩在同一个时空中进行的,从而构成了一次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社会转型”[5](P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各种思想无不打上利益的烙印,使部分领导干部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权钱交易。面对利益和金钱的诱惑,其人生观价值观必然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们对理想信念的忽视[6]。社会变革过程中“国企病”、贫富不均、腐败现象、群体性事件等深层次的矛盾和复杂的社会问题频频出现,特别是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腐化堕落严重败坏了党的威信和形象,导致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动摇甚至丧失。
其四,理想信念教育弱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7](P599)人们理想信念动摇就是因为没有将其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没有将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改革开放后由于过于注重经济增长,理想信念教育有时被边缘化和弱化,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没有能够主动适应,有些内容明显滞后,缺乏应有的说服力;教育方式和方法不能满足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内在需求,缺乏针对性;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的一些疑难困惑没有做出令人信服的回应,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人甚至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三、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也就失去了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党就面临丧失执政地位的风险。因此,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党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想信念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主要任务,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把理想信念内化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二,人是理想信念教育得以进行的主体。马克思指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8](P11)只有真正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贯穿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创造彼此尊重、平等对话的氛围,满足和提升其精神境界,才能使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进而提升人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接受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其参与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创设理想信念教育生态
其一,要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制高点,通盘考虑创设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习近平深刻指出:“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9]
其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要求,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的坚持而是一辈子的坚守。今年以来,“大老虎”们接连被查处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对党的信心,但人们也在疑问,“老虎”“苍蝇”们一开始就是坏人吗?他们的理想信念动摇跟体制机制漏洞有没有关联?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在分析十年“文革”的教训时,邓小平特别强调制度保障的重要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0](P333)理想信念教育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使依法治国成为“新常态”。要从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高度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建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共同推进的机制。
(三)注重对社会成员的差异性教育
其一,要注重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培养。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示范作用的发挥对于引领社会风气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要教育干部重视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理论薄弱必然导致理想信念动摇,要使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基础之上。列宁强调共产党人“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11](P274)。邓小平也指出:党员干部“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12](P316)其次,要教育干部向群众学习。邓小平提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10](P342)我们党应该有敢于自揭其短的胸怀,要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勇于承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工作中经常警醒、反思。再次,要严格教育管理,大力惩治干部中的腐败现象。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今年以来,“老虎”“苍蝇”们接连被查,有力表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决心,也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群众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信心。
其二,要注重对普通党员的教育。普通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体和支柱,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虽然不掌握实际权力,但其言行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一方面,要发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作用。利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时机,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实践常态化。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将党员作为一个具体的、存在个人利益的人来看待,避免以往只顾整体需要忽视个体党员诉求的情况发生,使普通党员心悦诚服地认同、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与党员个人价值实现有机结合起来。
其三,要注重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没有党员领导干部的启发、诱导,人们群众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善于引导人民群众从实际出发,并以此来约束、调节人们的行为,指引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者不能为迎合群众不正当的需求而流于庸俗,切忌做“群众的尾巴”。毛泽东曾指出:“凡属于人民群众的正确的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加以实现;而对于人民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加以改正。”[13](P1310)
(四)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
其一,要改善传统教育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理想信念教育也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深化的过程。我们以往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僵化和教条的倾向,一些宣传工作者只是依靠行政权力和党的威信,对群众开展单调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而不会用生动活泼的、人民群众的语言进行有说服力的教育,往往出现负面效应。江泽民对理想信念的教育方式提出过明确要求:“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注重让党员干部消化理解,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灵活简便,循序渐进。”[14](P361)特别要吸取“文革”期间片面强调精神和观念的道德取向,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危机的惨痛教训。教育主体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增强理想信念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其二,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增进宣传效果。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具有及时性、互动性、生动性、共享性等诸多新特征,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使得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特性,强化网络教育功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江泽民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各级领导干部要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15](P94)习近平也指出:“人类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这是一个世界潮流。网络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很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互联网覆盖广、声势大、影响大,加强网络管理、弘扬网上主旋律,这项工作大家都要做。”[9]因此,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要主动适应和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关注网络舆情,主动参与讨论,掌握管理权和话语权,构筑富有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阵地。当然,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促膝谈心、眼神的交流、“茶话会”式的探讨等方式是网络永远代替不了的,要做到网上网下联动,互为补充,增进教育实效。
理想信念不但是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的灵魂。任何缺失理想信念的个人和政党都会失去奋斗的目标,丧失存在的依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6](P10)我们要从稳定党的长期执政基础的视角来认识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能这样,才能正确应对“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党内[N].京华时报,2014-10-09(4).
[4]王玉萍.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3).
[5]杨耕.为马克思辩护[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6]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建议[EB/OL].人民网——理论频道,2009-12-01.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选摘(一)[N].人民日报,2013-09-02.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6]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王家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