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长路无轻担
2016-02-26郭霞
郭霞
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展望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开局之年,改革仍将在路上,一切似乎照常依旧,一切又已迥然不同。
2015年的日历已经只剩寥寥数页,挥手自兹去,回望这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的脚步依然坚定,滚石上山,爬坡过坎,道阻且长,任重而艰。
6.9%,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在换挡期,在受到世界经济乱云飞渡波及的背景下,仍然交出了这样的答卷。总量,关乎规模与速度;结构,考量质量与效益。如果说数字总量颇为稳定亮眼,那么论起结构,或许就并不那么令人乐观。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2015年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次预计将实现16%的增长,突破1.2亿人次,出境消费将达到1.1万亿元。其中,出境购物占相当大的比重。面对节假日和打折季国人竞相出境抢购奶粉、电饭煲、马桶盖的情形,谁能说中国经济需求放缓?
但另一组数据则更令人深思: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0月末,煤炭库存已持续46个月超过3亿吨,价格跌回2004年末水平;2015年前三季度,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出现断崖式急降,由去年同期盈利450.2亿元变为亏损8.1亿元。
煤炭行业的惊天逆转,反映的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最致命的问题——产能过剩。在一轮又一轮的产能扩张之后,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产能都达到或超过上限,绝对过剩和周期性过剩同时显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近50个月负增长,企业盈利状况持续恶化。生产领域已现通缩。
两相对比,看似需求放缓,实则是有效供给不足。归根结底,经济的问题,是结构失衡的问题。新常态,新规律,新特点,在传统的需求条件和供给条件都已经深刻变化的前提下,把握新趋势,才能实现新作为。传统的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一一投资、消费、出口,实际上都属于需求侧,而需求侧经济管理的思路认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在于需求不足。因此,无论是4万亿,还是降息、降准等宏观调控,都是刺激需求以拉动经济。但显然,仅靠需求侧管理刺激经济空间已到极限,必须在供给与生产端来提高经济的质量与效益。
要破解结构失衡问题,首先要用市场之手出清过剩产能。翅膀上压着石头,鸟儿是无法起飞的,只有把石头扔掉,才能飞得更高。经济亦如此,只有僵尸企业、落后产能被淘汰,才能轻装上阵。2015年12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破解结构失衡问题,更要鼓励创新创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于首位。在创新创业中,涌现出一批活跃的市场主体,催生出一批新技术新思路,不断改善供给的质量。创造新供给,才能更好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原动力在创新。正如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所说:“劳动、资本和技术创新是支撑一国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在投资增速下降、人口红利弱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已经到了靠创新投入来驱动经济的时候,不可逾越,别无选择。”
过剩的中低端产品无法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人们急需的优质产品和公共服务缺乏有效供给。只有结构失衡的问题解决了,投资才能有效益,产品才能有市场,企业才能有利润,政府才能有税收。也只有结构均衡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动力。
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在引领着、要求着这个大国创造新的经济奇迹。展望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开局之年,改革仍将在路上,一切似乎照常依旧,一切又已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