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方法与中国哲学之间存在亲和性
2016-02-26
学术界 2016年10期
话语分析方法与中国哲学之间存在亲和性
朱人求撰文《话语分析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指出,话语分析是指对话语的语境、语义、语法、产生、发展、实践以及话语与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话语与社会建构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方法。话语分析方法与中国哲学二者之间存在着亲和性。首先,话语源于日常生活世界,话语本身也指向特定的社会实践。中国哲学立足于日常生活世界,强调认知与行动的一致性,恰好与话语分析所坚持的基本原则相吻合。其次,与儒家哲学立场相类似,话语分析非常重视话语与历史、现实生活的关联。话语分析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对一个话语链或一团相互交织的话语链进行历史性的分析或与现实相联系来分析;同时还应做到对话语链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趋势做一些谨慎的说明。中国哲学话语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是话语链不断展开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历史、现实不断交涉的过程。再次,注重哲学话语的具体语境的剖析。由于中国哲学话语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我们只有把哲学概念和范畴放进特定的时代和生活境遇中进行分析,才能诠释出其中沉默的“微言”和“大义”,才能达到对中国哲学基本概念和内在精神的真正把握。在这一点上,话语分析方法无疑具有更大的普适性和灵活性。
摘自《学术月刊》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