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基础》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

2016-02-26

学习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基础教学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以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德育目标为教学根本任务的一门重要课程。民办高校是伴随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关注和研究民办高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加深对《基础》课程教学规律性认识,推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与发展。有利于总结《基础》课程教学经验,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流于形式的偏见。然而目前《基础》课教学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影响了其效能的发挥,无法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的学生学习要求。

一、解析目前民办高校《基础》课的教学困境

1、课程内容重复,不能有效提升教学吸引力。在整体上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2013版以前《基础》课的内容与学生中学时代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有所区别,但总体框架还是保持了其连续性和延续性,对于已经学习几年思想政治的学生来说,再进行相近内容的学习,自然不会有太多的兴趣。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教学方式,对课程内容没有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扩展,《基础》课必然陷入一种无聊的境地,其实效性、信度也就失去了预期效应。

2、教学方式单一,无法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伴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人际交往日益便捷的同时促进现代教育方式的变革,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新发展。平时常规教学中,《基础》课程还是以单纯的传授式教学居多,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多种新技术教学方式不能在《基础》课程教学中集中体现和应用,教师仍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一言堂等现象还普遍存在。这样的传统单一教学方式下,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得到调动,尚未实现《基础》课程的教学互动式授课,更不用说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促进《基础》课的发展。

3、实践教学缺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学习新要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既是国家对《基础》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其增添实践互动,解决课程中理论知识过多问题的内在需求。但目前民办高校《基础》课中存在着实践教学内容匮乏、实践教学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不能满足新时期易于接受多种教学手段的大学生学习新要求。

4、信息时代负面影响造成教学信度不高,实效性不足。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直接影响了《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比较突出的案例即:《基础》课的教师认真备课好几天,但这些前期的努力可能会随着网络上突然出现的热点新闻而全部化为泡影。网络微博、微信、QQ、人人、论坛等新媒体的使用,改变了传统信息沟通的传播接收方式,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发表言论、获取新知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与此同时,部分《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却对网络、新媒体的关注知之甚少。不了解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变化,教师就无法即时捕捉网络上的最新信息,这样导致不能即时地参与网络资讯的共享与讨论,不知不觉地就会被边缘化,很难再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其进行思想交流。

二、解除民办高校《基础》课程教学困境的对策

1、锤炼民办高校《基础》课教学之逻辑主线——增拓与时俱进性。党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程、进学生头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实施过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教材,既与时俱进地反映了当今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又融会贯通地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新思想。因此,《基础》课教师要坚持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紧扣教材内容,注意锤炼民办高校《基础》课教学之逻辑主线——增拓与时俱进性。近年来强调在《基础》课教学中贯彻十八大精神,既要从具体知识来深化对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又要着眼于从课程整体上体现十八大精神。难免适时增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不断拓展课程内容。

2、完善民办高校《基础》课教学之根本依据——增强现实针对性。增强现实针对性是改革《基础》课教学的根本依据,可从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完善。首先,《基础》课程的教材多以系统理论为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知识动态化,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社会热点进行讲解点拨,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正确面对。其次,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根据民办高校学生行为和心理特点的特殊性,因势利导。另外,《基础》课教师增强课余与学生交流座谈,不断根据反馈意见完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伴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

3、创新民办高校《基础》课教学之课堂实践——增广师生交互性。为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尝试《基础》课教学中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因《基础》课常规采用大班教学,课堂组织难度大,学生参与度低,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背景确定讨论主题,讨论题目的设置难度适当,留有学生发表意见争鸣的空间,同时供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查阅资料。其次,老师应指导学生精心安排课堂讨论程序,避免出现死气沉沉或一团混乱的情况。再次,预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细致准备。最后,结合讨论过程要做全面的总结,升华讨论的意义。经过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升华了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并非仅仅囿固于课堂教学。民办高校学生具备自身优势——兴趣广泛,多有特长,在各种课外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组织社交等综合素质。《基础》课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把课程主题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团日活动和党课等结合起来,以党建为统帅,以党建促学建,引导学生自强不息,在政治上积极上进。作为基础课教师,笔者近年来坚持组织实施课堂法庭审判情景剧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活动方案并组织排练实施,帮助学生将枯燥的法律理论与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提升了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4、精炼民办高校《基础》课教学之表述用语——增垒人文内涵性。民办高校顺应市场经济广泛需求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形势应运而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它与母体高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是以市场为导向,依照社会需求,培养直接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技术应用和组织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并非单纯岗前培训机构,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基本人文素养和底蕴。因此教学实践要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的同时,使其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渠道。为了增强《基础》课教学实效,必须创新借鉴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的时代用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表述用语。教师教学中注重多角度的思维开发和知识视野的拓展。通过选择恰当时代用语讲述所授政治理论内容,学生会感觉印象深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述用语,增垒人文内涵性,使相对枯燥的政治理论课变得文采飞扬。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思政专项任务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民办高校‘思修与法基’改革探索”(项目编号:15Z1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基础教学方式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