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红色资源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维度

2016-04-25

学习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践性智力红色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都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博士研究生)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深入贯彻实施《意见》精神,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提供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蕴含巨大教育资源的文化遗产。把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论是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还是对于红色资源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红色资源为什么能够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红色资源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的本体论依据、认识论依据和价值论依据。

一、本体论依据:红色资源本身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

红色资源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和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中创造的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资源,如革命战争遗址、革命重大会议会址、革命先辈故居等;其二,精神资源,如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主要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的内容。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很深的“渊源”。对其“渊源”的梳理,可以从本源的角度解决“红色资源为什么能够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惑。

从其形成过程来看,红色资源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红色资源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但没有停止于那个时代,而是在历史长河中动态地发展着。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等革命精神,它们饱含着“独立”、“解放”、“爱国”、“奉献”的价值意蕴,是革命时期社会先进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年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实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形成了雷锋精神、奥运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时代精神,它们饱含着“富强”、“和谐”、“文明”、“友善”、“正义”的价值意蕴,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由此可见,红色资源的发展过程也是由革命时期社会先进价值观向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演变的过程。

从其内涵来看,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资源的延伸和拓展,具体表现在:其一,从国家层面讲,蕴含了独立和解放的政治价值观。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都希望能够推翻三座大山,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上幸福生活。为此,中国共产党以“独立”和“解放”的政治核心价值观带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浴血奋战,经过艰苦的斗争实现了这一目标。而今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攻坚阶段,中国面临的世情、社情、国情都发生了变化,在世界民族之林时刻面临着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等等,核心价值观由政治方面延伸到经济、文化方面,“富强”、“文明”被列入其中。其二,从社会层面来说,蕴含了“自由和平等的共同理想”。革命战争时期,人民都渴望自由不受压迫、人人都平等的权利,中国共产党也正是以此为价值坐标动员和团结中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特别是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公平和正义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了“公平”、“法治”、“正义”等主题。其三,从个人层面来说,蕴含了爱国、奉献的价值观念。革命战争年代,在“独立”、“解放”的共同社会理想的驱使下,人民都怀着积极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的革命精神投入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事业中去,掀起来了全国范围内的“爱国”、“奉献”的潮流。当前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高点上,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将“爱国”、“奉献”等政治方面的价值观拓展到“诚信”、“友善”等交往方面的价值观,以此作为价值航标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基于以上分析,红色资源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过程,红色资源内在地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观的部分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资源背后价值观的延伸和拓展。为此,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二、认识论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参与

伴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和发展,社会个体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主张“将个体的主观经验与情感体验融入到情境活动中”的情境学习理论,日益成为学习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掀起了教育领域教育方式的重大变革。

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意即,知识存在于一定的境域之中,并由这种境域来阐释其存在意义和发展,离开了这种境域,知识的意义和发展都无从谈起。由此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认知的工具”,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社会情境活动对其进行反复运用过后才能被完全的理解,否则只是个抽象的认知符号而已。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与情境中的环境相互作用,他们运用知识来解决情境问题,运用知识协调自身行为去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知识背后丰富的意义被运用者自主建构,纳入运用者认知体系。

基于这样一种知识观,情境学习理论研究者们对学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戴维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论述了学习的实质,即有意义的学习总是发生在情境脉络之中的。莱夫在《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一书中从人类学视角阐述了学习的实质是个体通过参与实践与环境和他人互动形成一定的能力的过程。由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读情境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其一,学习是情境下的学习。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人和环境发生交互作用才成为可能,知识才会在交互过程中发挥它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进行知识的学习不能离开情境,否则就会变得无目的、无意义。其二,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个体对知识的获取能力,更是提高个体的实践参与能力,后者是核心。个体在情境活动中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在与社会环境交互过程中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把这种能力灵活地运用到其他不同的情境中的“移情”能力,这是实践能力的高级境界。综合而言,情境学习理论对学习理解的核心观点是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参与。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民主”、“爱国”教育为例,要让大学生充分理解和认同“民主”、“爱国”等价值观,可以采取让大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的形式进行教育。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遵义会议遗址,让大学生在实物情境中通过个体的实践参与(如游览每个场所的文字介绍、触摸革命先烈奋战过的遗迹等)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的胜利洒热血的爱国情感,体验他们顶着共产国际的压力寻求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的独立自主的历史瞬间,体验他们顾全大局关心爱护同志的民主团结的精神风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制高点是能够使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即发自内心地认同革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进而感受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应该像革命战士一样把坚定信念、不怕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修炼“内功”,进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当成一种自觉追求。

三、价值论依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提升是融入工作的目标指向

情境学习理论为“如何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引,由此解决了红色资源为什么能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在认识论上的结点:红色资源的融入为其提供了情境教育的体验场所。智力理论则为“为什么要把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价值论依据。

对于教学的理解,智力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教学的重点目标应该指向学生实践性智力的培养,而不是分析性智力。对于实践性智力,智力理论研究者是这样认为的:实践性智力就是能够把知识运用于协调自身行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为,无论是对环境的适应、塑造还是选择,都是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这种智力是与个体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是指向于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的一种智力,为此,智力理论强调实践性智力需要通过现实生活问题解决来培养。

智力理论对个体实践性智力的观照,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大学生记忆、背诵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而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性智力——即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又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实践性智力需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性问题解决来培养”这一观点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路经——即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通过选择或创设生活化、具体化的实践性问题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性智力。

在大学生中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运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原封不动地“打包”给他们,而应该重点设计能够通过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解决大学生实践性问题的真实情境,通过情境问题的解决,在大学生内心深处打下烙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高大上”,不仅仅是别人的事情,而是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对自己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用知识经验和生命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意蕴的过程,愉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红色资源本身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大学生用生命感受、用真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实习场。而且它的价值的发挥也需通过大学生实践体验来实现。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不仅仅局限于24字理论,更要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从这个意义来说,红色资源中的红色故事、红色基地、红色文献等能够有效地为其“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目标服务。高校教师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渗透在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红色教育活动中,如参观遵义会议会址、调研长征艰苦奋斗故事、体验革命先辈的红色生活等等,引导大学生在情境中与历史对话——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风貌和伟大壮举,与自己对话——领悟红色资源背后蕴含的社会先进价值观,反思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无论是参观革命遗迹,还是有目标的课题调研,都需要大学生计划、组织、协调、总结等,这个过程正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与“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由此可见,红色资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的资源和场所,是红色资源为什么能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在价值论上的结点。

猜你喜欢

实践性智力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欢乐智力谷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