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问题

2016-02-26

学习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利益价值观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做出重要论述并提出明确要求。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二十四字价值观内容”风靡了全社会,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践行活动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实实在在地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正向转变。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群众只是会读会背,并不知晓其中的内涵和意义,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实际上可以归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问题,即人们是否真正地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真正地成为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一、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任务就是,使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精神得到全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同并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之中。一方面,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的力量,为维系政治权威与制度的合法性提供道义上的诠释,是国家整合社会公众思想的重要手段。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根本无法存在,因为没有共同的思想,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必须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否则就起不到聚合社会人心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被严重弱化。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和社会信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些特点导致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对原有的价值体系的认同危机。因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成为当前我国文化道德建设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葛兰西曾把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形象地比喻为“社会水泥”,它用来塑造“普遍共识”而赢得大众的积极认同,从而获得在整个社会的文化领导权地位,实现整个社会的有机统一。因此,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自身的“社会水泥”作用,就必须要获得社会广大民众的积极认同。当代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急剧转变的时期,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加剧这种转变的节奏。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表现出剧变社会典型的价值认同的无序与冲突。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文化模式的改变与混乱,使得主流价值观的重构与认同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规定了不同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长久保持自身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必须要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必须要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内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因此,重视和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问题,是我们的党和国家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危机的具体表现

1、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传统价值观的断层导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危机。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变革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存在的集体化生产方式的经济基础日益被瓦解,人们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日趋淡薄,以至于出现了普遍的信仰危机。另一方面,传统中国社会中发挥主流影响作用的亲情伦理也在日益变革的社会现实中被逐步瓦解和淡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体独立性意识增强,家庭观念也逐步转变,以血缘关系维系的亲情伦理价值观在现实的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被弱化。而新的主流价值观没有及时的跟进和补充,导致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的断层和迷茫,也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危机。

2、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导致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危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背景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和推进,在文化意识层面,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多元价值观,而社会民众由于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地位,自身价值观的选择和形成也千差万别。多元价值观选择冲突也造成了当前对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困境。在纷繁复杂的“价值体系”中,价值冲突是与价值认同同时客观存在的。现代化导致了新旧更替的意义危机,而全球化则不断地冲击着本土文明。

在全球化语境下当代中国所呈现出的价值冲突是深刻的、全方位的,这使得当代中国大众的主流价值观认同产生危机。一方面,由于“文化断裂”造成的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价值规范之间的历时性价值冲突。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一种新的文化伦理和价值体系作为自身的动力与规范。但传统文化由于缺乏现代意识,新的道德要求和价值规范因缺乏与传统文化的对接而难以发挥作用。同时,社会结构日益分化,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领域相互分离并相互竞争造成了结构性价值冲突。因而,在这样多重复杂的背景之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多元价值观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冲击日益加深,从而导致了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危机。

3、社会阶层之间公平缺失而导致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危机。价值所表达的实质关系是利益关系,利益关系和需求的满足是价值认同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广泛而复杂的社会资源重新分配、利益关系深刻调整、阶层和群体分化重组。对社会资源占有的差别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这种状况影响着社会心态的稳定,也影响着各阶层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民众的心理情感是基于自身经验的判断,人民群众只有从现实利益的满足和情感的归属中才能实现对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只有主流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人文关怀,及时有效地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才能够在民众中引起情感共鸣,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

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有效举措

1、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需求,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基本前提。民生问题是国家社会的基本问题,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任何文化意识形态的内容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物质基础,立足于其指向的群众基础,要以民生问题为立足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先进文化的核心,是社会前进的方向,也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利益需求的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社会民众的广泛认同,首要的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现实利益。这种利益不是核心价值观直接给予的,而是通过整个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制度完善来保障每一个人都公正地享有发展的成果。我们的党和国家真真切切地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科教文卫这些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之间的分配不公的问题上着力,正在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依赖,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水平。

2、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关键所在。满足广大群众的现实利益需求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基本前提,而真正的价值认同是要价值接受的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对社会共同的价值规范,自觉地接受、自觉地遵循和自觉地践行,即将外在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实践活动的自觉地价值取向和准则。因而,要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让人民群众从心理上、情感上都自发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心理和情感认同的外在表现就是在政治上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信任和认同。党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政府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服务者和执行者,党和政府能以高度的人文关怀,及时有效地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情感诉求,人民群众自然会从心底里自发地信任党和政府,就能对党和政府怀有深切的情感,就会提升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同时也就体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的社会认同。

3、重视现代化的教育、传播手段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在现实利益需求的满足和心理、情感、政治上的信任与认可之外,还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特别是在当代中国,年轻一代对于网络媒介的熟练掌握运用,微信、微博、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络等媒介的普及,使得现代文化的传播手段也日趋创新和智能化。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最终会落到年轻人的身上,塑造好青年的价值观是国家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教育,必须要以青年人为重点目标对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关键也在于年轻人的认同。因此,要重视现代化的教育、传播媒介,利用好信息网络技术的力量,关注年轻一代的兴趣点,迎合广大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渠道的偏好,以更加现代化、创新性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引导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利益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