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创”教育理念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2016-02-26

学习月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三创武汉大学学分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综合实力。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中央决策和教育部部署,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武汉大学特点的大学生就业创业之路,取得显著成绩。2014年获评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15年首批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同年还入选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与就业典型先进经验高校,2016年首批入选创新创业典型先进经验高校。

一、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制度体系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2013年9月,学校整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服务职能,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统筹全校学生的就业工作。2015年6月,学校成立创业学院,设立院务委员会,明确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其中,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负责学生的创新教育与实践;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负责组织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就业中心、产业部、科技园、珞珈创意园等部门分工负责学生的创业管理与服务。2016年学校成立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推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校还组建了创新创业学生社团——武汉大学创新创业俱乐部,通过“第二课堂”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二)建立完善工作体系。坚持以“三全”思想统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将毕业生就业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使全社会都来关注武汉大学的毕业生,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调动各方力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借助就业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积极推进就业工作二级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重心下移,不断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联动机制,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相关考核评估体系,引导各培养单位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改善就业创业条件。学校投入近200万元建设18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就业中心,全面改善就业工作的开展条件。投入2800万元新建6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支持学生开展学科竞赛训练、科技创新创业等活动,目前已有51个团体、400余名学生入驻。在校科技园设立2000平米小型孵化器,支持大学生创办企业和进行成果转化实践。在珞珈创意产业园建立8400平方米的孵化器,为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学校还建立了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特色基地,积极探索和引领大学生创业工作。

二、坚持“三创”理念,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就业创业实践。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多学科知识背景。在本科阶段实施创新教育,构建全覆盖的“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全面推行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志趣和发展规划选修课程,选修学分可以达到总学分的40%以上;实行“创新学分”制度,支持学生通过有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申请学分,创业获奖或创办企业最高可获得10个学分;实行弹性学制,允许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提前毕业,允许学生停学创业并延迟修业两年;实行国内外高校学分互认制度,为学生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提供宽广平台;与海外高校交换本科生,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实行导师制,指导学生选修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对学生成长全面负责。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武汉大学创业学院依托本科生院和经管学院,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进师生与行业专家的密切接触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武汉大学于2016年上半年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行业专家与校内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合作授课,课程内容包括各行业创业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环节,既有实务经验分享,又有理论和规律指引。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分析、沙盘模拟、互动讨论、头脑风暴等紧贴实际的教学模式,使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意识深入人心、技能与方法切实可行。课程体系框架包括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专业特色课程、创新创业实训项目四个大类。在课程体系框架的指导下,2016年上半年开设了《创新思维与方法》、《创新与创造》、《创新与实践》、《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创业金融》、《创业营销》7门创新创业通识选修课程。下半年,又开设了《创业论坛》和《创业导航》,授课人包括中国期货之父、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前1号店董事长、现岗岭集团董事局主席于刚,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艾路明,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华等。一共50余位商业翘楚陆续走进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课堂,2200余名选课学生聆听了知名企业家的创业理论及实践经验。

三、强化激励引导,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支撑体系

(一)构建全要素配合的就业创业扶持体系。学校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开展自主研究课题、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等创新实践活动;投入7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和创业实践;积极争取校外资源,设立1.5亿元的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支持在校大学生和年轻校友开展创业实践;建立健全校内外对接的孵化体系,从校内实践中心、创业团队孵化器到珞珈创意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扶持链条,从场地、资金、政策、培训等多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二)构建联动互补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社会企业建立联动互补机制,先后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450余份,与武汉、中山、黄冈等多个地方政府和332家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共建了113个挂职锻炼基地。如2013年武汉市发起全国首个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青桐计划”,武大积极响应并参与组织活动,借助市场力量,实现创业团队与市场的直接对接。

(三)大力推进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创业。2016年学校出台了《武汉大学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的暂行办法》,强调通过思想教育引领、政策引导和表彰、奖励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将生涯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到基层和西部、艰苦地区就业创业。文件明确到新疆和西藏就业的毕业生一次性最高给予1万元的现金奖励。截至2016年6月10日,我校共有217名毕业生自愿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其中本科毕业生73名,毕业研究生144名,学校给予他们近70万元奖励。

(四)建立校院二级就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为了鼓励和引导各单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16年学校修订《武汉大学事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绩效纳入考核评价和奖励体系。为做好就业工作考核评价,学校制订了《武汉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细则》,决定从2016届毕业生开始,对全校各培养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考核评估,促进二级单位进一步完善措施,切实加强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三创武汉大学学分
武汉大学
校训展示墙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