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树高干壮苗培育技术
2016-02-26董宏权巴林左旗碧流台镇林业工作站
董宏权巴林左旗碧流台镇林业工作站
泡桐树高干壮苗培育技术
董宏权
巴林左旗碧流台镇林业工作站
泡桐以其生长快,材质好、适应性强、适宜与农作物间作等特点,赢的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生产中常规育苗方法,当年苗高多在3米左右,达不到高干壮苗标准,当年不能出圃造林。我们经过多年试验改进,运用地膜覆盖、合理深翻、科学施肥、加大行距、缩小株距、适当早栽等措施,使当年平均苗高达5米、基径6.5厘米以上。现将泡桐当年出圃高干壮苗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一、苗圃地选择
选好苗圃地是培育当年出圃高干壮苗的基本条件。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灌方便,地下病虫害较轻的地块。
二、合理深翻,分层施肥,灌足底水,细致做垄
精细整地是培育高干壮苗,保证苗木快速生长的基础。在早春整地时,按照1.2米行距挖沟,沟宽40~50厘米,将上层土(25~30厘米)放在沟两侧,并在沟内注入有机肥和磷肥总量的三分之一,然后再深翻20~25厘米,使肥料混合与底层土壤,将上层土翻回沟内,灌足底水,再把剩余有机肥、磷肥和氮肥全部均匀撒施,普耕20厘米以上。每亩施粗肥3~5方饼肥100~150千克,磷酸二胺15千克,尿素20千克做底肥。耕翻耙平后,按底宽70厘米,顶宽40厘米,高15厘米在深翻沟上做成弓形高垄,镇压平整。
三、良种壮根,合理配置,适时早栽,地膜覆盖
选用良种,适时埋根覆膜是整个育苗的关键环节。泡桐种根应选用优良品种的一年生种根,粗度以1.5~2.5厘米,长度15~20厘米为宜。埋根时间3月中、下旬为宜(地温通过12℃)。按照行距1.2米,株距70厘米,把种根直插入垄中央,种根大头朝上,小头朝下,上端与垄面平齐,并用手摁实,使种根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覆盖厚度为0.015毫米,宽1米的透明底膜。尽量使地膜与垄面紧密接触,膜边入土压实,盖膜要及时,以防失墒。随后,再把每个种根上面的地膜开孔,直径8厘米左右,封成直径12厘米、厚5厘米的土堆,把膜边封严,也可先盖膜后插根。
四、苗期管理
泡桐苗在成长过程中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苗期管理要根据各期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出苗期:从埋根育苗到4月中、下旬为出苗期,约30天左右,在此期间,要经常检查地膜,发现破裂应及时用土盖严压实,避免影响地膜覆盖增温保墒完整。在出苗时,如发现幼苗偏入膜内,应及时放苗,防止烧苗。出苗期一般不用浇水,如因覆膜不及时,出现失墒时,应补浇一次透水。
生长初期:从齐苗至6月底为苗木生长初期。这段时间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根系发育相对较快。当幼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选留一个壮苗,去除其它萌发芽,保留根基土堆完好。根据苗情、墒情、雨情,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上旬浇二次水,浇水要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每次浇水后要松土锄草,保持未覆盖区疏松无杂草。发现丛枝病苗,应及时清除。
速生期:从6月底至8月中、下旬,是泡桐苗木生长的高潮期,生长量可占全年总生长量的80%以上,是苗期管理的关键时期。一般在7月上旬、中旬浇水2次即可,如果雨季雨量小,应在7月下旬、8月上旬补浇二次水。7月上旬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5千克(随水撒入垄间沟内即可)。要在苗木基部培土1~2次,防止苗木倒伏。要特别注意及时进行苗木抹芽掰杈,做到腋芽不过寸,抹芽掰杈不伤皮。在苗木整个生长期内不要摘叶,让其自然脱落。在7月中旬去除被压苗,使苗株数保留在660~760株之间。雨季雨水过多要及时排水。
生长后期:8月下旬以后为苗木生长后期。苗木生长速度减慢,木质化程度很快提高。这一时期内,要停止浇水追肥,控制生长,促进苗木成熟。防止因后期苗木旺长,造成木质化程度差,影响苗木质量。
五、主要病害--泡桐炭疽病
1.症状
泡桐炭疽病主要危害泡桐叶片、叶柄和嫩梢。当泡桐幼苗长出1~2对真叶时开始发病,叶片受害初期,病斑为失绿的点状,后扩大为褐色近圆形,周围为黄绿色,直径约1毫米。
2.发病规律
泡桐炭疽病是由半知菌病菌浸染引起的,病菌在寄主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浸染源,在生长季节中可以反复浸染多次。一般在5月至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进入发病盛期,可持续到8月30日。在泡桐苗木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排水不良、通风透光不良、苗木生长较弱等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
在选择苗床地时,应考虑选择距泡桐林较远的地方;苗床地不宜连作,若必须重茬时应彻底清理圃地,并将病苗及枝叶烧毁,以减少初次浸染;加强苗床的田间管理,苗床地四周开设排水沟,以降低苗床湿度;及时间苗、除草和追肥,促进泡桐苗木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在5~6月可喷施波尔多液防治炭疽病,也可喷施65%的代森锌5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800倍液,每15天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