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专利翻译技巧浅析
2016-02-26张玉洁天津大学天津市300350
张玉洁(天津大学 天津市 300350)
英汉专利翻译技巧浅析
张玉洁(天津大学天津市300350)
摘要:文章首先对专利英语的语言特点进行了阐述,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规律。接着是实际案例分析,结合专利英语的特点,从词语和句型的角度对译文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为翻译实践总结,笔者针对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解决办法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启发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专利文本;功能对等理论;翻译实践;翻译策略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79
一、专利的语言特点
专利是一种典型的科技型文本,突出显示了信息传递型文本的语言特点。针对专利的翻译有着独特的规则与规律,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相关的技巧和方法指导专利翻译。
1.词汇特点
专利中有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具有单一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它对于词语的选择非常重视,力求用词准确、精炼,在选择词语对应的翻译时,我们应该及时查阅专业词典和书籍,根据词类和上下文选择词义。
2.句式特点
科技人员在研究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时,总是要从客观事物出发,力求做出客观准确的陈述或论证;所以就专利文本的语句结构而言,复杂多样是其主要特征。在句子层面,专利文献中经常会出现被动语态或者结构复杂,动词名词化的用法等,我们要首先认真分析句型,找出各个成分,然后按照逻辑进行翻译。
二、翻译案例分析
1.合成词
合成词是专利文献中的一大特点,形容词结合名词,名词结合名词,动词结合名词等,这样的词语简洁明了,又十分形象,巧妙地将信息表达出来,如下:
Binding-protein结合蛋白analog-to-digital模拟变数字的
multiple-input多重输入anti-hypertensive therapy高血压治疗方法
对于这种合成的复合词,我们一般采取直译的方法,结合所修饰的部分确定该合成词的词性,就可以实现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准确传达信息”的功能,我们来看个例子:
Genetic constructs of the invention include a gene promoter sequence and a sequence encoding a plant F-box protein that is functionally linked to a seed-specific gene promoter to produce the effect.(原文)
译文:该发明的基因结构包括一个基因启动子序列和一个能够编码一种F-box型植物蛋白的序列,后者可以与一个种子特异性基因启动子连接进行这种编码。
分析:通过这个例句我们看到,“seed-specific”也采取直译的方式,译为“种子特异性”,对于“F-box”,经查资料得知,这是植物蛋白的一种类型,在没有合适的汉语表达的情况下,直接译为“F-box型蛋白”即可。
2.词性转换
在专利翻译中,词性转换也是十分常见的情况,而汉语的表达习惯是使用动词的情况较多,要做到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笔者采取用动词来翻译这些名词化词语,例子如下:
Genetic optimization of biomass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rates and final yields of sugar release from woody biomass.(原文)
译文:优化生物质的基因对于改善木质生物质释放糖的速度和产量很有必要。
分析: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英文专利中词性由动词转换为名词的单词,在翻译的时候,根据我们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巧妙地用动词来表达,既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3.被动句型
在专利中,为了达到语言表达的规范、客观和专业,常常使用被动句型。对于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句:
Fluorescent tags can be detected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r cytometry,and colorimetric dyes can be detected visually or using absorbance spectroscopy.
译文:利用荧光显微法或细胞计数法可以检测荧光标记,通过视觉观察或吸光度光谱法可以检测比色燃。
分析:与英文不同,汉语中经常使用的是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的相对较少,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将英文中的被动语态转化为了主动语态(例中下划线标出部分),取得很好的翻译效果。
4.复合句及长难句
在专利翻译过程中,由于某一项技术或者原理比较复杂,为了达到充分准确说明这些原理的目的,专利文献中经常采用复合句和长难句。针对这种句型的翻译,笔者主要采用拆分句子、重新整合的翻译策略,例子如下:
The novel aspect of this invention is the extraction of the acids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into ethanol,eliminating several purification steps required to separate carboxylic acids without needing to purify succinic acid as an intermediate.(原文)
译文:这种发明十分新奇,它能从发酵液中提取酸类物质,然后转化成乙醇。乙醇的生产需要纯化,且纯化过程需要在不必纯化作为中间产物的琥珀酸的前提下分离出羟酸,而这种发明减少了几步纯化的步骤。
分析:以上这个句子非常长,而且句型多变,直接翻译起来有些困难,笔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注重信息的准确传达,灵活变换主语,或将句子前后位置互相调换,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翻译实践总结
本文中笔者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自己在专利英语翻译过程中的实例进行了完整的分析,撰写成该实践报告。笔者在实际翻译中发现以下问题:首先是知识面太窄,有些专业方面的知识自己之前没有接触过;其次是自己的翻译能力欠缺,有待提高。
通过这次翻译实践,笔者深刻的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译员,首先要掌握好汉语和英语这两门语言的基知识;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此外还有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严谨和负责的来对待翻译,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国忠.科技英语翻译初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严俊仁.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25。
[4]金丽.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长句翻译[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1)。
[5]郭树林,郭剑.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科技术语翻译[A].中国科技术语,2015.3。
[6]李会彩.浅析生物医药领域专利申请文件英汉翻译的特点和常见问题[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6。
[7]郭惠丽.化工英语翻译技巧.中国科技翻译,2008(8)。
[8]李筱蔚.日益发展的中国科技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9.3(2)。
作者简介:
张玉洁(1992-)男,河南商丘人,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