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人口动态模拟与政策分析

2016-02-26童玉芬王莹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年2期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童玉芬 王莹莹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模不断膨胀,超过1 000万的超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人口规模过大、增长过快以及带来的城市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北京作为一个人口超过2 000万的超大城市,不仅具有超大城市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首都所在城市的特点。本文在厘清北京人口增长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政策模拟,考察不同政策导向对未来北京市人口增长趋势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如果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按当前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发展,未来北京人口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30年将突破3 000万人,2050年将接近5 000万人,城市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②单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调控人口作用有限。③适当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挤出大量的低端劳动力,人口调控效果明显。④户籍制度的适度放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来人口规模,但对人口总量的减少并没有起到作用。⑤与单纯采用一种政策调整相比,多种调控政策并举调控人口的效果更佳。由此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决不能搞“大而全”和千城一面,尤其不能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和总量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不顾后果和不择手段地追求GDP。否则城市人口规模的无序扩大就很难避免,也很难治理。对于北京而言,发挥其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以及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才有利于人口的有序发展。另外,政府在人口调控方面必须有所作为,但也不能对人口调控进行大包大揽,取代市场。政府要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出台相应的系列综合性调控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对人口调控起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人口增长;政策仿真模拟;系统动力学;超大城市

中图分类号 C921;F2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6)02-0170-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2.02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巨大的民工潮成为我国人口变动史上一个重要且持续至今的现象。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45亿,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900万,这些流动的人口和劳动力,主要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流入到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超大城市中。大规模流动人口的涌入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数量快速增加,根据最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1],目前我国人口规模超过1 000万的超大城市有6个(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和天津市),其人口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但也有一些城市人口增速有所减缓,以北京为例,据《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底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 151.6万人,比2010年六普时的1 961.2万人增加了190.4万,虽然仍有年均40万左右的净增长幅度,但2010年以后,人口规模年增量便有所下降,从2011年的56.7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37.2万人。北京市人口净增量由上升转为缓慢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与北京市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以及我国整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逐年下降等有关,同时也与北京市政府采取的各种人口调控政策有密切的关系。那么,这种增速放缓是一个长期趋势吗?未来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尤其是外来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政府的各种调控政策对它们的变化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需要,也是政府制定各种相关经济社会和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以北京这一超大城市为例,通过对城市人口增长变化的原因及机制分析,建立系统动态模型对未来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政策模拟,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对于北京人口未来趋势的模拟和判断国内学者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看,主要包括对北京市总人口、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模拟,如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2]通过对生育、死亡、迁移进行高中低方案设置,考察不同生育、迁移政策下未来50年北京市人口变动趋势。马小红等[3]利用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2000年为基年对未来5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进而针对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任强、陆杰华[4]模拟了在不同流动人口户籍转换率方案下,流动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对未来北京人口规模、结构和老龄化的影响及其程度并初步探讨了对流动人口的调控思路。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包括队列要素预测法、多状态人口预测[5]等传统的人口学方法,马尔萨斯模型[6],Logistic曲线[7-8],灰色预测法[9]、以及系统动力学方法[10]。从研究结论来看,多数学者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认为北京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是北京经济发展和中国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的必然现象,北京市人口还将继续增加下去[4-5,10-13],然而未来人口将具体达到多少,不同学者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低估。

虽然学者们对北京市未来人口增长进行了不少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①多数学者关注的仅仅是生育政策的变动对人口的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经济政策如经济发展目标、技术进步投入、产业政策、户籍政策等的影响;②研究方法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口学模拟方法,局限于人口系统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人口系统与社会经济、政策、资源环境系统的关系。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在对北京人口规模变动原因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仿真了不同政策下北京人口变动的结果,得到一些很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2 研究方法

北京市人口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涉及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动对劳动力的需求,科技进步、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以及一些关系到北京市发展的相关政策等等。此外,还与北京市和其他省市的差距以及全国城市化发展阶段有关。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用一般的方法难以把握这一问题的动态变化和相互的复杂联系。而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方法可以把这样的复杂问题放在同一个系统中进行研究,同时具有能方便地处理非线性和存在时滞的问题、对数据要求不高、能充分考虑人的决策因素(适用于政策模拟)等特点,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选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一种以系统论、信息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研究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的定量方法。该方法是上个世纪5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J·福瑞斯特教授发明的,最初应用于工业经济中,后来被广泛用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系统动力学模型本质上是带时滞的微分方程组,能方便地处理非线性和时变现象,并能做长期、动态、战略性的仿真分析与研究。这一研究方法较适用于分析系统的结构与动态行为,尤其适合于研究复杂、动态的系统问题,特别是对系统行为进行模拟,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前提假设下的系统运行的结果,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决策后果,被称为社会经济学研究的实验室。

3 北京市未来人口增长动态模拟模型构建

3.1 系统分析框架

从系统的角度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等相互联系与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人口子系统正是在受到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并且对其他子系统进行反馈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变化过程,因此,人口的变化及预测离不开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的作用与影响。

从人口子系统内部来看,人口规模的变动主要受到两个直接因素即自然增长和迁移变动的影响。自然增长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两方面,主要受到人们的生育观、医疗条件和水平以及营养、生育政策的影响,对人口规模的影响是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人口生育政策的影响除外)。而迁移变动如果本身规模足够大,则对总人口规模的影响是即刻发生且剧烈的,北京正是如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来人口新增量占总人口净增量67%,个别年份甚至达到81%,可以说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成为总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由此,外来人口变动的原因及机制就成为我们机制分析的主要对象。

根据北京市2012年来京人员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外来人口中75.21%是以就业为目的的。尽管近年来外来人口家庭化迁移的趋势较为明显,但也不能改变外来人口主体是就业者的现实,因此,北京对外来人口的劳动力需求就成为外来人口流入的重要途径,而就业岗位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对外来人口劳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比结果的影响,其中外来人口劳动供给主要受人口子系统本身变化的影响,而需求则受到经济发展引致需求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人口子系统主要由以下要素组成:人口总规模、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净迁入、外来人口总量等。经济子系统主要从经济总量及结构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展开,同时考虑收入水平的地区差异对外来人口迁入的影响,因此该系统主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各产业产值、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需求等。资源环境子系统为人口集聚与增长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这里主要考虑了北京市最主要的限制性条件即水资源的约束,基于此,该系统主要包括总供水量、多年平均地表地下水量、南水北调水量、再生水量、应急供水、生产耗水量、生活用水量、地表水利用率、地下水开采率等。系统的总体框架图及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见图1。

3.2 系统的因果关系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中,主要变量的变化或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内存在的正负反馈环及其二者的耦合共同决定的。其中正反馈环是指环上任何一个因素的增加(减少)将会通过一系列的正负反馈传递作用,引起最初的因素进一步增加(减少);而负反馈环则指环上任何一个因素的增加(减少)将会通过一系列的正负反馈传递作用,引起最初的因素进一步减少(增加),从而起到减震器的作用。本系统存在两个正反馈环和三个负反馈环(见图2)。

其中正反馈环:

(1)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大,引致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在劳动力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劳动力供需差增大,由此对潜在迁移者的就业需求增加,外来人口迁入量增加,最终常住人口总量增加。

(2)总人口增加,消费需求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地区生产总值增加,经济发展引起生活水平改善,对外来人口迁入的吸引力增强,从而引起总人口进一步增长。

反之亦然。该反馈回路将使北京市人口呈现无限增长或无限减少状态。

三个负反馈环:

(1)人口总量增加,全社会消费需求增加,地区生产总值增加,经济发展有利于产业升级优化,对低端劳动力需求减少,从而挤出一部分外来劳动力,最终导致人口总量减少。

(2)该反馈环存在于人口系统内部,假定户籍制度逐渐放开的条件下,外来人口转为户籍人口的比重提高,户籍人口总量增加,户籍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增加,在保持劳动参与率不变的条件下,户籍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力供求差减少,从而对潜在迁移者的就业需求减少,不利于外来人口的迁入,由此减少了常住人口总量,反之亦然。

(3)总人口增加,消费增加,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环境质量下降,人口迁入减少,导致总人口减少。

北京人口在过去若干年主要受正反馈环作用的影响,因此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近五年负反馈环的作用有所增强,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对于北京未来人口增长态势,如果负反馈环的作用强于正反馈环,那么人口将会呈现下降趋势。

3.3 系统流程图

在上述因果关系分析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细化建立了北京市人口增长的系统流程图(见图3),其中地区生产总值、户籍人口总量以及外来人口总量等是状态变量;GDP年增长量、户籍人口自然增长量、净迁移增长量、外来人口年增量等是速率变量;各产业比重、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各产业就业需求、劳动参与率、人均GDP因子、水资源承载力乘子以及总供水量等均为一些辅助变量或常量,三个子系统包含的各类变量详见表1。该系统模型涉及到的方程和参数共60个,限于篇幅从略。

4 不同政策方案下北京市未来人口增长趋势仿真模拟

根据北京市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入世界城市行列的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消耗产业的比重,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践行“科技文化双轮驱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另外,户籍制度等一系列阻碍北京发展的制度也亟待改革。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调整经济增长目标、生产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户籍制度开放度等进行政策模拟,考察不同政策导向对未来北京市人口增长趋势的影响。模拟起始时间为2010年,终止时间为2050年,步长为1年,数据来源于《北京统计年鉴》以及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等。

模拟方案设置的参数,主要选取影响外来人口规模的政策变量,这些政策参数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状况及其变化、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代表科技水平进步)、外来人口转为户籍的数量等。对上述政策参数的未来变化进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方案。经过多次模式运行,选择出6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3)。

(1)方案一模拟结果显示,如果按照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发展,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将达到2 306.3万人,到2030年将突破3 000万人,到2050年将达到4 890万人,接近5 000万人。外来人口将从2020年的885.9万人增长到2050年的2 934万人。这一结果预示着未来北京市人口压力巨大,政府进行政策调控势在必行。

(2)方案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模拟,结果显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即大幅度降低第一、第二产业以及传统服务业的产值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产值比,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在一定程度减少了人口总量,与方案一相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常住人口总量2020年减少了17.7万,2030年减少150.4万,2040年减少336.7万,2050年减少644.3万,总人口规模下降主要是外来人口总量减少导致的,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外来人口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但从人口总规模来看,到2030年人口总量仍将接近3 000万,说明单纯调整产业结构对调控人口的作用有限。

(3)方案三是调整经济增长速度的政策模拟,通过适当放缓经济增长速度有效的降低劳动力总需求,外来人口规模明显减少,从而常住人口总量增长明显放缓,但该方案的实施需要在保证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上,否则可能“牺牲”当前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

(4)方案四通过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样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且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对比方案四和方案一的模拟结果,可以明显看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常住人口总量2020年减少了110万,2030年减少570万,2040年减少1 230万,2050年减少近1 800万。

(5)方案五通过调整户籍制度,增加外来人口转为户籍人口的指标,结果显示该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来人口规模,但对常住人口总量的减少并没有起到作用,说明单纯实施放开户籍制度的政策对调控人口是无效的。 方案二到方案五是通过调整一种政策参数来考察其调控人口的效果。

(6)方案六将同时调整以上四种政策,结果显示四种政策的组合有效地起到了调控北京人口快速增长的作用,到2050年常住人口总量为2 188万人,基本维持了当前的人口总量,与方案一相比更是减少了2 700万人口。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构建中国超大城市人口增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北京为例进行系统动态模拟,并通过设定不同的政策方案分析不同政策调整对人口调控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如果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按当前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发展,未来北京人口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30年将突破3 000万人, 2050年将接近5 000万人,城市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②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模拟的结果显示,单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调控人口作用有限。③通过调整经济增长目标,适当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挤出了大量的低端劳动力,人口调控效果明显。④户籍制度的适度放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来人口规模,但对人口总量的减少并没有起到作用,说明单纯实施放开户籍制度的政策对调控人口作 用并不明显。⑤通过对比一种政策调整与多种政策组合的模拟结果发现,多种调控政策并举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调控人口的预期效果。

北京作为首都,固然有其自身的人口增长规律和特征以及特殊的原因,但也有其他超大城市的共有规律和特征。通过对北京市人口增长的系统动态模拟,我们认为以下方面对其他超大城市是有启发的:首先,每个城市都应该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功能定位,决不能搞“大而全”和千城一面,尤其不能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和总量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不顾后果和不择手段地追求GDP。否则城市人口规模的无序扩大就很难避免,也很难治理。对于北京而言,发挥其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以及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才有利于人口的有序发展。另外,政府在人口调控方面必须有所作为,但也不能对人口调控进行大包大揽,取代市场。政府要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出台相应的系列综合性调控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对人口调控起到更好的效果。(编辑:李 琪)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EB/OL].[2014-11-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1/20/content_9225.htm.[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State Council on Adjusting the Urban Scale Division Standard [EB/OL]. [2014-11-2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4-11/20/content_9225.htm.]

[2]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北京市人口预测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2,(4):69-75. [Tsinghu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Research Group. Prediction of Population in Beijing[J]. Beijing City Planning & Construction Review,2012,(4):69-75.]

[3]马小红,侯亚非.北京市未来 50 年人口变动趋势预测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2):46-62.[Ma Xiaohong, Hou Yafei. A Study on Beijings Population Variation Trend in the Future 50 Years[J]. Market & Demographic Analysis,2004,(2):46-62.]

[4]任强,陆杰华.北京市未来流动人口发展趋势及调控思路[J].人口研究,2006,(4):77-82.[Ren Qiang,Lu Jiehua. The Trend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Beijing and Regulation Ideas[J]. Population Research,2006,(4):77-82.]

[5]陈功,曹桂英.北京市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利用多状态模型对未来人口、人力资本和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4):29-41.[Chen Gong,Cao Guiying. The Future Population of Beijing:A Projection on the Population, Human Capital and Urbanization using PDE Model[J]. Market & Demographic Analysis,2006,(4):29-41.]

[6]张金明,李骞.基于马尔萨斯模型的北京市人口预测[J].特区经济,2013,(7):63-65.[Zhang Jinming,Li Qian. Prediction of Population in Beijing Based on the Malthusian Model[J].Special Zone Economy,2013,(7):63-65.]

[7]朱富言,李东.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动趋势分析[J].西北人口,2008,(4):85-87.[Zhu Fuyan, Li Dong. Study on Quantity Tendency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Beijing[J].Northwest Population,2008,(4):85-87.]

[8]亓昕.北京未来流动人口预测方法探讨及发展趋势[J].人口与经济,1999,(3):52-56.[Qi Xin. Methods of Forecasting Floating Population in Beijing and Development Trend[J]. Population & Economics,1999,(3):52-56.]

[9]李永浮,鲁奇,周成虎.2010 年北京市流动人口预测[J].地理研究,2006,(1):131-140.[Li Yongfu,Lu Qi,Zhou Chenghu, et al. The Prediction of Beijing Floating Population in 2010[J]. Geographical Research,2006,(1):131-140.]

[10]童玉芬.奥运活动对北京市流动人口影响的定性定量分析[J].人口研究,2008,(1):76-82.[Tong Yufe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Olympic Events on the Floating Population[J].Population Research,2008,(1):76-82.]

[11]叶立梅.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及其调控思路[J].前线,2001,(10):40-42.[Ye Limei. Urban Population Size of Beijing and Regulation Ideas[J].Qianxian,2001,(10):40-42.]

[12]冯晓英.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政策的回顾与反思:以北京市为例[J].人口研究,2005,(5):40-47.[Feng Xiaoying.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Urban Population Size and Regulation Policies:A Case Study of Beijing[J].Population Research,2005,(5):40-47.]

[13]胡兆量.北京人口规模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1,(4):8-10.[Hu Zhaoliang. Review and Outlook of Population Scale in Beijing[J].Urban Studies,2011,(4):8-10.]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scale of China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oversize and rapid growth of metropolises population and urban problems caused by it have aroused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society. As a metropolis with a population of over twenty million, Beijing not only ha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metropolises, but also has the features of capital cities.This paper takes Beijing as an example, applying system dynamics method to simulate tendencies of the population from 2010 to 2050 with different policy options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mechanism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policies on population. W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① The population size of Beijing will continue to grow rapidly in future (by 2030 the population will exceed 30 million and will be close to 50 million in 2050) bas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economy will increase at the current rate and the level of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 at the current trends. Beijing will face huge demographic pressure.②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regulation is limited simply by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③ It is effective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rapid growth by appropriately decelera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greatly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which will help moving out many lowend labors so as to achieve significant effect.④ Appropriate relaxing restrictions of Hukou System (permanent residence register system) can reduce the scal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while it is with limited function to reduce the total population. ⑤ Compar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ingle regulatory policy, regulation effect of a variety of population control policies is more pronounced. The implications we got: Firstly, every city should have its own functional orientation instead of pursuing the large, complete and same development model, In particular, cities cannot make the economic growth as the main goal or even the only goal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ursue GDP recklessly and unscrupulously. Otherwise, it will be hard to avoid and control the sprawl of population. For Beijing, its only truly to play the role as political, cultural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of the country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with develop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improving labor productivity and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will achieve the goal of proper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must do something but not to take on all things even replace market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llow the law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ake series of corresponding and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olicies. Only then can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regulation be better and more significant.

Key words population growth; policy simulation; system dynamics; metropolis

猜你喜欢

系统动力学
基于随机函数Petri网的系统动力学关联分析模型
大学生网游成瘾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基于SD模型的文化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仿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东省农村消费的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库存控制系统
基于系统动力学供应链的联合库存的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住宅能耗分析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