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
2016-02-26程珺
程珺
圣·艾克絮佩里在一次旅途的列车上曾发感慨:“唯经智慧的吹拂,泥胎才能变成人。”没错,这里说的是智慧,而非鲁迅所担忧的“唯知识之崇”的知识,它涵盖的,不仅是科技,还应有人文。
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二战后,时代列车的行驶速度更是呈几何式增加,作为西方现代化重要资源的科学技术,无疑扮演了重要的助推剂角色。然而,在对科学与技术的狂热讴歌浪潮渐退后,人文情怀的失落也成为了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大的担忧。飞速发展的科技用光缆为时代列车铺妥了轨道,以便其能以光速行驶,互联网时代,人类开始回望,在车窗外寻找可能被甩脱的人文情怀。
担忧其实一直都在。尼采狂傲地宣称“一种你们所谓的‘科学的世界解释,永远是一切可能的世界解释中最愚蠢,即最无意义的一种”,“一个本质上机械的世界是一个本质上无意义的世界”。深知科学力量的爱因斯坦也无不担忧的提醒科研工作者:“切莫忘记!”
近代中国,在先进工业文明的冲荡中,思想大师鲁迅是这样在《科学史教篇》中协调科技与人文的:“故人群所当希冀要求者,不惟奈端已也,亦希诗人如狭斯丕尔;不惟波尔,亦希画师如洛菲罗;既有康德,亦必有乐人如培得诃芬;既有达尔文,亦必有文人如嘉来勒。凡此者,皆所以致人性于全,不致使之偏倚,因以见今日之文明者。嗟夫,彼人文史实之所垂示,固如是已!”
互联网时代,科技所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了。科技人性化,亦是人文情怀引导科技发展的结果。信息时代的人们不再仅仅满足工业时代冰冷耀目的机械与金属之光了,他们要列车柔和的顶灯光,要温情之花。整个科技产业生态圈,人性化也成为生存竞争中强者骄傲地顶于头上的翎羽。曾借纯技术称霸的诺基亚、英特尔和柯达,被吞噬为其它庞大产业链的一环,效忠于更好的用户体验;微软因臃肿不堪的系统饱受诟病,市场份额日渐缩水;苹果帝国骄傲地标榜自己的人性化服务。现在所谓的人性化,实质不过也是产业在时代浪潮下,为经济利益所驱而做出的努力罢了。几年前的360与腾讯之争中,两大公司在利益恶性竞争面前争先恐后地放弃考虑用户感受,甚至丢掉了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如果你说这不过是发展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道德问题,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日趋智能化为服务人性化提供了基础可能,其必使人们的人文需求得到满足,那么2013年奥斯卡金奖电影《Her》中,我们却只看到高度发展的人性化应用阻隔人与人之间实际的交流,人机虚幻的爱情中,我们只读出深深的担忧和恐慌。
互联网时代,科技永远只能解决“怎么去”,而非“去哪儿”的问题。伦理道德是科技疯狂发展的道路上难以绕过的路障。基因科技是否会被乱用而带来灾难,克隆技术能否施之人类,冻卵技术怎样应用才算合法,都是永远难以有答案的辩题,不论科技如何发展。科技发展不可失去人文思考,正如身体上路须有灵魂相随。科技不过是接近真理的手段,但人们常常迷途,误将手段当做目的来追求。“五四”人求真理,除了要“赛先生”,也要“德先生”的。人文思考引领时代科技发展,科技亦润物细无声地改变时代观念。汤因比认为,文明中不同的成分穿透力不同,正如在光学中,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在穿过棱镜时具有较大穿透力一般。
人们已意识到,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应是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兼具,但人文情怀的培养又岂是应试般灌输人文知识所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