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溥仪反腐为何惨败

2016-02-26贾英华

领导文萃 2016年3期
关键词:皇族布罗溥仪

贾英华

清代统治的268年中,二品以上官员贪污案共108件,其中68人被斩立决,47人被斩监候或绞监候,另有42人受到其他处罚。仅乾隆一朝,因贪赃而被处决的二品以上的高官就达30多人。

清末皇族腐败到卖祖宗

清朝为什么会从吏治严苛走向贪腐遍地?

清朝当年能取得天下,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学习,了解不同文化,通过充分吸收双方优点,实现满汉合璧。特别是康熙时期,国际上有地位,充满自信,力主偃文息武。一方面,通过沿袭明代制度,约束马上英雄们的草根气,另一方面,用八旗的凝聚力与朴野精神,对抗传统官僚体制的贪腐与低效率。可随着时间推移,满汉合璧遭到侵蚀与破坏,而失去约束,则明代制度的弊端便渐渐显露了出来。

以捐官为例,初期只授虚职,花再多钱,也只能当个编制之外的“员外”,可到后来,开始授实权,这就让腐败走向合理化。

以珍妃为例,她通过光绪卖官敛财,甚至将四川盐道(四品)这样的要职私售给文盲玉铭,“光绪问以在哪衙门当差,对以在木厂;光绪骇然,命将履历写出,久久不成字”。

最有权力的人带头搞权钱交易,这还怎么惩贪?所以清末官场各职位都有明码标价,半公开地进行。

溥仪登基后,为保证其安全,在西安门专门成立了一支禁卫军,装备精良,共1.2万人,由他的七叔载涛负责,可这支精锐之师始终未有作为,因载涛私下与孙中山见了面,双方已达成口头协议。

清朝皇族后期腐败惊人,张作霖死在皇姑屯后,在东北办葬礼,用了许多亲王等级的翁仲,都是皇族偷着卖过去的。我在东北,曾见过不少高等级大牌坊,数吨重,用兵车运来,可见“卖完王府、家具,卖祖宗坟地”之说,并非捕风捉影。

腐败都到了卖祖宗的地步,这就无药可救了。

大火烧毁了溥仪的反腐梦

对于腐败,溥仪也曾想加以治理,便先拿太监开刀。

在逊清小朝廷中,溥仪发现有太监偷东西,几个躺柜不翼而飞,决定彻底清查。太监们吓坏了,扬言要杀溥仪,搞得他极为紧张,他知道太监们暗中互通,不可信任,便让婉容持棍睡在外屋,以保护自己。还让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陪自己睡觉,因他当时年龄小,比较警醒,稍有声响,便能醒来。

溥仪刚刚掀起反腐风暴,却招来了一场建福宫大火,消防队赶到时,门卫却以“清室向例未奉谕旨,外人不许入神武门一步”为由,不肯开门。消防员只能在宫门外等溥仪下谕,直等了一个多小时。大火烧毁房屋三四百间,其中古物与相关证据皆化为灰烬,追究大火原因,内务府却说是溥仪用他三舅从国外带来的放映机看电影,引发电线跑火,这显然是个借口。

建福宫大火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说明溥仪连身边的太监都已管不住,何谈治理皇族中的腐败?

溥仪自己也被腐败关在笼子中

为什么溥仪管不住太监?因为他自己也参与了贪腐。

他把宫中的名画交给溥杰,让其夹带出去私卖,为自己换             私房钱。第一次时,溥杰不知道大门口有民国军人把守,不管你是谁,都要搜身,结果没能成功。两人一商量,后来改成皇上赐给溥杰,名正言顺,卫士亦无可奈何。用这种方式,溥杰从宫中盗走大量国宝,仅书画就至少1200件,都是极品,包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后追回的只有三分之一。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承认“至于我和溥杰采用的一赏一受,则是最高级的方式。当然,那时我决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想的只是,别人都在偷盗我的财物。”所以太监们说:盗亦有道,你能偷大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偷小的?

溥仪监守自盗,是想为出国留学积攒经费。在洋教师庄士敦的帮助下,荷兰公使欧登科已安排好所有细节,可在双方约定好的时间,溥仪却未能赶到。

原来,载沣(溥仪的父亲,曾任末代摄政王)听到了消息,立刻赶到紫禁城,他这人平时糊涂,此时却反应极快,立刻关了神武门,这下溥仪想走也走不了了。

载沣是怎么得到消息的,学界向有争论,郭布罗·润麒曾对我说:学者们都是瞎争,这是我们家的家事,我还能不知道吗?

原来,消息是婉容透露给她继母的,继母立刻通知了载沣,溥仪的屋里就有电话,非常方便。溥仪计划先出国,以后回来接婉容,但婉容知道,溥仪不过是借口留学,实际上想一走了之。按《清室优待条件》,民国政府每年需支给皇室400万两白银,如溥仪走了,这笔钱自然也就没了,按郭布罗·润麒的说法,即“被端了鸟食罐”,大家怎能不着急?

其实,《清室优待条件》就是一个权钱交易的协定,皇族们为了维护自己利益,不惜将溥仪变成囚犯。

孙耀庭悟出的治国之道

晚清贪腐自上而下,病入膏肓,不是靠某个人就能改变的。特别是皇帝、皇族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后,他们对国家命运已丧失信心,加上北洋政府换汤不换药,10多年换了7位总统,贿选、腐败等丑闻不断,依然是“窃钩者贼,窃国者侯”那套旧逻辑,大家都只想着偷,那就彻底乱了。

事实证明,治理腐败,靠圣训是无法持久的,个人再聪明,也比不上制度的力量大,想反腐,最终要靠制度,而制度的核心,就是法治与吏治,而吏治的核心,在于官员如何产生。

不解决制度问题,一切靠自己,犹如右手拿刀,不论怎样舞弄,也无法砍掉右手,以慈禧的“新政”为例,她想借此改变旧制度,结果却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这就像本指望用吃药来治心脏病,却被药毒死了,这就是制度困境。

1990年,有位领导派人来问末代太监孙耀庭,你经历过清朝灭亡,有什么治国之道。孙耀庭当时在广化寺,感到很犹豫,说自己只是跟班的,哪懂什么治国之道啊,万一说不好,要掉脑袋的。他想了很久,最终决定什么也不说,而是写了一副对联,即:

国正天心顺   官清民自安

他用后半生的时间悟出来,国家也好,官员也好,都应走正道,只有顺应世界潮流、严防腐败,方能天下太平。

(摘自共识网)

猜你喜欢

皇族布罗溥仪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拉比要出书
中医药堂传奇第二十六回白氏创制敬宇眼药 数代皇族传递奇迹
拉比要出书
冬日取暖
乾隆初期对皇族内部斗争的处理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一扇受够了的门
写在娜美上场之前,那些想说的话——一起加油,兄弟!
雷柏(Rappo)出手赞助,皇族更名为皇族·雷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