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青瓦青石,半湖戏台屋祠
2016-02-25蓝峰
蓝峰
潘安古村的前世
谈起潘安古村的前生,应从潘安湖湿地说起。
公元291年,45岁的潘安(原名潘岳,公元247-公元300年,字安仁,西晋文学家,祖籍今河南中牟县)游至山东,正巧好友石崇监管徐州军事,驻镇下邳。于是潘安再至徐州访友。在此期间,潘安游历徐州山水,尤慕铜北(现潘安湖)一带的屯军寺和皇姑墓之名胜,流连此处,筑一庵临屯头湖而居。期间资助屯头村村民打了三口义井,解除了屯头村乡亲的饮水之困,临湖而居的草庵也得名“潘家庵”。潘安返回河南后,屯头湖当地的百姓为纪念潘安,便将屯头湖更名为潘安湖,临湖结庵之处形成潘家村,沿袭至今。
后来由于发现了煤层,此处一度成为百年矿区,并因多年过度的开采成了采煤塌陷区,后经生态修复,将其打造成了集“基本农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潘安古村的今生
场地概述
潘安古村位于潘安湖湿地中心区西北侧的一座小岛上,北靠湿地内主干道,南望波光粼粼的潘安湖。小岛现为自然生态湿地,水岸线蜿蜒曲折,长满了野趣十足的芦苇丛。潘安古村作为湿地公园中众多岛屿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希望建成后将湿地公园的整体景观有效连接,同时让古村成为湿地公园中重要的人文景观。
设计思路
(1)打造具有徐州本地民居特色的传统古村建筑韵味
随着城镇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具有徐州本地特色的民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或是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方盒子,或是娇揉作态的所谓前卫建筑,延续徐州几千年传统的本地民居乏善可陈。
作为延续人文传统的潘安古村内的建筑,以再现徐州传统建筑风格为目标,旨在塑造地道的徐州传统街区风貌。设计充分考虑现有的外部水环境,借鉴江南滨水建筑的空间关系,与自然紧密结合,力求营造一种近乎自然生长的肌理,形成建筑错落有致,街道蜿蜒曲折,空间开合相间的聚落空间。
(2)营造古朴逸静雅致的江北水乡氛围
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小岛周边的湿地水环境,引水入岛,形成岛外、岛内皆有水的水乡氛围。岛内是整齐的青石驳岸和自然驳岸相结合,岛外是蒲草、莲荷、芦苇等水生植物丛生的自然驳岸。古朴传统的建筑形象结合随处可见的水面,共同营造出逸静雅致的江北水乡氛围。
(3)构建舒适合理的休闲度假景观
规划设计还借鉴中式传统城市格局的山水意象,将街巷、院落、水系、广场及庙堂等传统空间元素重组于设计中,结合现代车行、步行空间的构成理念,形成蕴含徐州传统韵味的现代休闲度假聚落空间。
设计构思
(1)总平面设计
潘安古村位于潘安湖西北侧的一处小岛上,上岛的陆路只有从北侧主干道连接小岛的思晋桥。为了营造日后岛内古朴安静的氛围,在思晋桥北侧、湿地公园主干道一侧设置了大型停车场,绝大部分机动车不允许进入岛内。
小岛内设置一条环形道路,以供消防及后勤服务车辆通行。环形车道将小岛划分成两大功能区:内圈是文化体验步行区,包括滨水休闲空间和文化体验步行走廊;外圈是休闲度假区,包括二十几栋独门独户的合院空间。
为了充分利用小岛周边的湿地水环境,内圈中心开挖了约5400m2的内湖水面,在南、西两面与潘安湖水系相连,湿地公园的游船可经水面进入到内湖。游船经过一座座形态各异、石砌仿古的人行拱桥进入与自然野趣的外湖完全不一样的内湖水乡人文环境。古朴的民居和屋祠、流动的长廊、突出水面的水榭、雅致的戏台、变化的青石驳岸、自然逸静的柳绿花红,一切似乎回到了“半湖古屋旧祠”的百年前。在小岛的西北侧,还有一座更小的岛,岛上有原地复建的水神庙,古村岛和水神庙岛用拱桥和景观道相连。
(2)建筑单体设计
内圈的建筑单体采用徐州本地的抬梁和金字梁木结构,外圈的建筑单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整个古村的外立面均以青砖黛瓦为基调,以木作的通透灵动为调剂,整体风格古朴安静而又不缺秀气,塑造出隐逸古村的氛围。
建筑材料选用极具当地特色的建材:灰板瓦、青砖墙、木结构装饰。为了体现传统古村的沧桑质感和响应绿色环保的理念,灰板瓦、青砖及部分小木装饰都选用了乡村改造拆迁时的老旧材料,通过传统和现代施工工艺的结合,延续着古式,圆融着当今。
众多单体建筑中,比较特别的是内湖北侧的戏台。戏台参照传统楼阁的样式,歇山式顶,飞檐翘角,没有过多的装饰,古意盎然;在南、北两侧都预留了前台空间,可选择面朝北侧广场演出,也可以选择面朝内湖游船演出。戏台是整个古村的中心:桃腮粉面的生旦大角、披红挂绿的净末行家,或轻啼一曲,或大喝一声……就这样过了几个时代。
(3)环境与植栽设计
整个小岛的环境设计旨在完善传统古村建筑韵味和古朴逸静雅致的江北水乡氛围,岛上的大小路面、庭院铺装均采用回收的老旧青石、青砖;余下的边角料用于自然景观内的碎拼及汀步。
古村入口放置刻有村名的古朴卧石,古村入口思晋桥沿线至戏台广场,种植秋季满地泛黄的高耸银杏。内湖周边除了古朴的青石驳岸外,局部放置当地块石,种植水杉、垂柳、朴树及蒲草、莲荷、芦苇等各种水生植物,在青石缝间填充不知名的绿色小草,细腻中更是延续了时光的印记。外圈沿外湖岸边遍植垂柳、水杉及各种水生植物,铺置青石碎拼路面,点缀古朴的木作长廊码头,形成可以漫步的休闲空间。
建筑施工
原始的小岛地势平坦,因是矿坑改造,地质情况不佳。为了保证建筑安全,地下采用了桩基;同时为了防止地面沉降不均,一层室内地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厨房、卫生间等特殊空间处以降板处理,以便后期调整布置。
在施工组织上,充分利用传统木构建筑的“标准化设计、预制化构件、装配式施工”的特点,基础工作完成后,在现场尽可能地展开施工面,缩短施工周期。
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为了达到古朴雅致的效果,在施工前期就尽可能多地搜集了老青石、旧青砖、旧青瓦、门枕、门栓石等物件。施工时,将老青石贴砌于建筑基座的外表面,青砖用于砌墙,旧青瓦用于屋面,边角料则用于碎拼及汀步铺装,使经历过历史沧桑的一砖、一瓦、一石都物尽其用,突显古韵之美。
潘安古村的未来
潘安古村建成后,为潘安湖湿地公园内增添了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同时也希望它在未来能成为徐州传统文化载体的一部分,为日渐消失的传统尽一份力。历史在前进,经济要发展,希望能在滚滚红尘中多保留些昔日的青砖、青瓦、青石、戏台、屋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