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与境会,古韵悠长
2016-02-25冯正功蓝峰
冯正功 蓝峰
回龙窝的前世
回龙窝位于徐州青年路以南,彭城路以东,奎河以北,解放路以西的区域。总用地面积为26000m2,基地内建筑为一至二层的民居建筑,建造年限跨越约200年。之所以得名“回龙窝”是因为据徐州市志载,回龙窝因地势低凹,雨水倒流,久积难泄,俗称“回流涡”,后谐其音,美称“回龙窝”。也有民间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于徐州小住,在城内微服私访。有一天,他想从小巷穿行而过,却因胡同太多且多为死胡同怎么走也走不出去,无奈皇帝爷只好原路返回,“回龙窝”因此得名。
回龙窝的今世
城市界面和建筑界面
回龙窝地处徐州老城区的核心地带,为了充分了解回龙窝的深厚意境,在设计初期,我们从地块周边开始往外调研和走访,了解整个徐州的历史建筑分布、徐州老城的结构以及徐州传统民居的特点。经过长期的归纳与分析,我们发现了两个框架:彭城(徐州老城区)的城市界面和回龙窝民居的建筑界面。彭城(徐州老城区)的城市界面
(1)徐州古城历史脉络的发现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徐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已经开始模糊,其建设趋同化的千城一面将有可能彻底淹没这座古城的文化生态和城市气质。站在这样的背景中审视位于徐州古城东南隅的回龙窝,更加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
经过对周边环境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地块周边的城市结构存在着许多宝贵的历史元素:南向不远处有徐州著名的户部山历史街区,山头上有保存完好的项羽戏马台,南坡有徐州民居建筑的瑰宝——民俗博物馆,北坡有徐州官式建筑的典范——崔家大院,西南坡还有多处省市级文物控保建筑;再往南望去隐约可见的是徐州最具特色的云龙山,山上巨石磷峋,林壑幽美。山上主要风景有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碑廊,东麓兴化寺内有云龙山石佛,西麓大士岩有石造观音像,云龙书院内有东坡石床、黄茅岗摩崖石刻等徐州历史上的著名人文景点;在云龙山和户部山之间还分布着汉王墓、徐州博物馆、乾隆行宫等历史建筑;北面一街之隔即为徐州历史上有名的钟鼓楼之一——鼓楼;北面青年路上的天主教堂保存完好,同样也在默默诉说着徐州的历史;东南角快哉亭的正南面是徐州籍书画大师李可染的故居。
这些元素的拼贴引导着我们去探索徐州历史上的古城样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们在徐州档案馆见到了一份让设计师惊喜万分的古城手绘稿。
(2)徐州历史人文轴线的发现
纵观回龙窝周边如快哉亭公园、古城墙、护城河(奎河)、古城南门、历史城市道路脉络等著名的人文和历史建筑。所有这一切对徐州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如果能通过梳理找出其中的某些联系,势必会成为一张宣传徐州的崭新名片。正所谓无巧不成书,经过对这些历史遗迹的调查和研究,终于发现了一条贯穿古今、人文历史的轴线,这条轴线神奇地将徐州千年历史上的重大历史建筑串联在了一起,而这条轴线自然也将会被利用到回龙窝历史街区的设计当中。
回龙窝历史街区的建筑界面
(1)回龙窝历史街区的街巷肌理
城市肌理是构成一个城市意向的单个建筑物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表现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例如北京的肌理就是四合院、胡同等。回龙窝也是如此。
所以在设计开始之前必须仔细研究该地区的原有肌理,使设计融合于原有的城市肌理之中,这一点在历史街区的设计中显得尤其重要。从图底关系来看,回龙窝主要有两横两纵的街巷组成,彼此之间又有许多徐州特有的“一人巷”和“二人巷”交织,由此形成徐州历史上特有的民居街巷肌理。
到回龙窝被拆时,其原有的街巷肌理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我们经过走访,从热心的原住民(李老先生)手上得到了宝贵的手绘资料。从手绘稿中,我们找到了上世纪40~60年代回龙窝的街巷状况,从而推断出更早时期的回龙窝街区所包含的几条街巷,至此基本掌握了回龙窝历史街区的全部街巷构架。
(2)回龙窝历史街区的历史元素
仔细研究徐州规划局提供的回龙窝街区原貌资料,发现这个具有200多年历史的街区内藏有许多令人欣喜的历史元素,其中包括3处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代表老徐州记忆的古井、古树、老彭城的城墙遗址、护城河和老南门,以及寄托古代徐州人精神生活的九莲庵遗址等。所有这些元素都将成为指导设计的关键点,合理利用好这些元素将有可能打造一个饱含老徐州印记的回龙窝,一个能够得到原住民认可、吸引其回归的归宿,一个成为宣传徐州古彭城和徐州传统民居的活化石,这也将是我们所追寻的主要目标。
(3)回龙窝历史街区的民居研究
在走访了徐州大市范围内的所有传统民居聚集点后,我们对徐州传统民居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距离真正设计徐州民居建筑还相差甚远,尤其是发现徐州的传统民居建筑存世的相关图纸和文字资料基本没有,前人也没有过相对系统或权威的研究,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户部山上的一些尚存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多半经历过修缮或者重建,故其中夹杂着许多匠人的随性发挥,让人很难分辨新旧和真伪。在此万难之际,无意发现的一处抗拆“钉子户”,成为我们研究徐州传统民居的最佳标本——一处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老宅。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对回龙窝原有图片资料的比对,我们总结出了徐州传统民居的特色,如:较陡的硬山屋面、青砖出檐的形式、清水墙的砌筑方法、丰富多彩的泥塑山花、拉结石的使用规律、金子梁架和抬梁式的使用方法、砖雕兜肚,以及不同布局院落和不同的厅房设置等。
设计
设计原则
(1)文化延续:对原有街区代表的地域文化进行保护。
(2)功能提升:加入新的城市功能,提升地块品质。
(3)肌理整合:依照原有城区,合理改造旧有街区道路,整合城市肌理。
(4)生态节能:用生态的理念进行保护改造,使能源使用效能最大化。
(5)城市振兴:塑造新的有历史感和地方感的活力场所,带动城市发展。
设计思路
(1)重寻回龙窝街区的历史风貌,让我们有机会打开城市的记忆,重新架构徐州古城的历史肌理。
(2)以历史街区原有的肌理为依据,梳理片区内的空间关系,尽可能地恢复原有的空间尺度关系。以原有巷弄的空间意象和氛围来打开历史的记忆,再次述说城市的邻里故事,找回那亲切而熟悉的感动。
(3)以徐州传统民居形式为母题,在尊重回龙窝原有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使用功能灵活组织院落和建筑布局,丰富街区的趣味性,保证传统街区的视觉和感官效果。
空间与造型
回龙窝民居的单体造型严格按照徐州当地民居风格,结合现代设计手法,虚实结合、高低错落,建筑与院落交织,宽街与窄巷融汇,瓦屋面、青砖墙、木构饰件等的使用,将徐州当地传统的“意”和“境”充分体现出来,古韵悠长。
建筑结构材料与构造
回收的老青瓦、老青砖、老青石、老杉木等传统的建筑材料配合传统配方的各种灰浆形成建筑表皮,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或传统的木构框架作为内部结构支撑,完成了“意”与“境”的碰撞。
设计以外的思考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新建建筑对老城历史建筑的侵蚀日益严重,现代城市都将面临新老城市的更替。历史建筑曾经一度被废弃或拆除,作为设计师应该找到更佳的方法和途径去保留和提升历史建筑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将许许多多沉睡已久的历史建筑和历史元素唤醒,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无尽的光彩。
关于历史建筑的再设计需要设计师发挥无尽的能量去挖掘城市的历史和人文因素,并将这些有利因素联系起来,整合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唤醒人们对历史建筑的关注,使其从中得到历史和知识的熏陶,建构起强大的社会力量来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这样不仅可以使历史街区得以焕发新的活力,而且这些留存下来的建筑空间作为文化的载体可以继续流传,而传统文化才能植根肥沃的土壤。同时,传统建筑精神中的建筑标准化、构件预制化、施工组装化等精华,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消化并融入至现代的设计精神中,使中国传统的建筑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继续延绵下去。
希望在历史的长河里,回龙窝片区能继续得到传承和发展,始终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静静流淌。让层叠的历史积累成为城市文化的后盾,让静默的古城墙诉说徐州的古往今来,开创一个古今并存的魅力之城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