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创新研究

2016-02-25赵鑫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舞蹈主体过程

赵鑫(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山东枣庄 277160)

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创新研究

赵鑫(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山东枣庄 277160)

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舞蹈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讨论目前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创新高校舞蹈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与建议。

学生为主体;服务育人;高校;舞蹈教学

高校舞蹈教学是高等教育服务育人、实践的育人的重要形式之一,而教育、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学生群体。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然而,实践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理念创新的不足,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本篇论文就以此为出发点展开了讨论与研究。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新时期,部分高校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院校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都是沿用了以往的课程安排,未根据新时期学生的数量、学生的个性特点、师资队伍的数量等因素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改变,有时会造成课时不能按时完成的情况,此时教学老师会通过缩减课时、加快进度等方式完成课时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质量提升。同时,有部分高校将舞蹈理论课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了安排。在学生心目中,选修课一般是不重要的课程,出勤率也不是很高。此时,部分学生便忽视了舞蹈理论课程的认真学习,最终会影响到舞蹈理论技巧的掌握,舞蹈理论素养的提升,审美价值观的形成。[1]

2.教学模式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创新

高校舞蹈教学的模式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创新。部分高校的素质教学、民族舞蹈等课程的安排,参考依据了北京舞蹈学院等知名专业舞蹈院校课程安排,考试标准也参考了专业舞蹈院校的高标准要求。但是,忽视普通院校学生生源与专业艺术院校学生的不同,影响到了舞蹈教学的实效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特点与主体地位。普通院校舞蹈专业学生大多数是由于高中阶段文化成绩不理想,在高中短短的一年两年时间里,进行突击式训练而取得了一时的成绩。与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基本功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区别与不足之处。完全依照专业舞蹈院校的标准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差异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践中,高校舞蹈教学的考评机制主要以理论测试与舞蹈技能为主。部分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评价,获取的更好的成绩,舞蹈技能的训练很到位,但在学习过程中忽视舞蹈审美能力的培养、情感素质的关注,不能用心灵、真情去感受舞蹈真正的艺术美。过份关注结果的考评机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与舞蹈素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

1.树立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高校舞蹈教学思想,是创新高校舞蹈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只有明确了学生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关注学生的缺点与进步。不同学生因为自身成长环境、基本功扎实程度、努力情况,身体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对于舞蹈训练的成果也会有差异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应该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特点与身体素养等区别,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与心理特征制定与改变教学计划与方式,完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舞蹈课程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舞蹈的动感与快感,帮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将来实现顺利就业奠定基础。[3]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舞蹈兴趣的增加,激情的绽放,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实效性与效率。[4]

2.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

舞蹈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不仅仅是教育学生进行肢体训练,将优美的舞姿展现给观众,更是为了通过高校舞蹈的学习,培养大学生较强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锻炼,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舞蹈表演过程中,有利于增强舞蹈的感染力,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与情绪。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增进感情,方便老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增强艺术感受能力的同时树立良好的情绪与品质,面对挫折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善于调节情绪,真正将舞蹈艺术作为自己对于生活、人生的享受。教师将情感融入到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是新时期对于高校舞蹈教学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培养舞蹈技术动作过硬,艺术感受能力较强的新时期大学生。

3.陶冶性情、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以前守旧的舞蹈教学只注重对舞蹈技巧和肢体语言的学习,没有重视对舞蹈中艺术元素的培养和学生性格的形成,这就使以前的舞蹈教学只在乎外在的东西,让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气。新时期的到来促使各大高校加大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锻炼和对自身情感世界的感知,对90后的关注随着他们迈入大学校门而日益增加,90后这一代的诸多行为也存在着很多的争议。高校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同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学生好性情的培养可以通过舞蹈教学来实现,青少年内心的不拘可以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来消除,把学生情绪上的浮躁压下去,减少大起大落的心情的出现频率,舞蹈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完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指引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意识,优化高校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舞蹈技能掌握程度的及时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校安排的常规期中、期末考核老师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之外,舞蹈教学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构建学生自我评价机制,将平时训练过程中的疑问与进步,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流,从而发现不足,取得长远的进步,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合理的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实现自我评价。这就需要舞蹈教学老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后是朋友关系,建立学生与老师的长久友谊,这样学生才能将老师视为知心朋友,对老师敞开心扉,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与老师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 。

综上所述,实践中高校舞蹈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与不足之处,本篇论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完善教学评级机制、实现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具体措施。坚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周轶瑾.高校舞蹈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众文艺,2015(18).

[2]李菁.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7).

[3]岳喜宁.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关于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6(2).

[4]王锦峰.优化高校舞蹈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26(5).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91

赵鑫,女,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学。

猜你喜欢

舞蹈主体过程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学舞蹈的男孩子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舞蹈课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