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接本”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2-25何仙慧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苏州215163

新丝路(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通过率专科实训

何仙慧(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江苏苏州 215163)

“专接本”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何仙慧(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江苏苏州 215163)

自考“专接本”为专科在校生提供了一个发展自己,提升学历的平台,也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认为自考“专接本”是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教学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优化“专接本”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专接本;人才培养;考试通过率

自学考试“专接本”要求高职高专全日制在籍学生在基本完成专科层次学习的前提下,通过自愿注册入学的形式(一般从专科三年级开始),报名参加与所在高职院校相对接的本科主考院校的“专接本”学习。“专接本”的日常教学工作由专科院校组织完成,教学的过程需要按照主考院校的考试计划进行。学生一般可在专科毕业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本科教育的学习,在通过考试等环节获得足够学分的条件下,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专接本”学生,还可申请主考院校的学士学位。没有获得足够学分的同学,可以参加相关补考,在条件合格后获得毕业证书。 “专接本”人才培养模式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自考“专接本”是省教育考试院进行自学考试改革的产物,它以注册入学、学时短、费用低、通过率高和证书含金量高等优势,在自学考试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近年来,自考“专接本”的发展势头很好,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本文认为自考“专接本”是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从教学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专接本”人才培养模式。

一、自考“专接本”是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自考“专接本”人才培养目标总体来说是在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应用能力。如果轻知识,学生不能通过相应的统一考试,不能拿到足够的学分,导致学生不能顺利毕业。如果轻能力培养,“专接本”学习就变成了应试教育,就与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相背离。总而言之,自考“专接本”是知识和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专接本”考试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可见一斑。

一般来说,主考本科院校的“专接本”相关专业考试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分为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实践与应用课程等模块。以我院2015级会计专业接本班为例,沟通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成绩的60%由统考决定。衔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自考阶段的统考成绩占70%。主干课程为会计专业领域相关的五门专业课,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审计学以及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等课程。主干课程的成绩100%由全省统考决定。实践与应用课程,由专科院校组织实施,主考院校负责监督考核,这在充分利用专科院校实训资源的基础上,延续并提升了专科阶段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保证了“专接本”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专接本”人才培养既要重知识,以保持较高考试通过率,又要重实践,以保证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未来就业。

二、“专接本”学生学情分析

报名“专接本”的学生一般是高职高专相同或相近专业即将进入第三学年的专科学生。专科教育一般是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科学生一般具备较强动手能力,但理论知识和自学能力比较薄弱。注册入学“宽进严出”的特点决定了生源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且参差不齐,这为“专接本”教学造成了一定困难。根据笔者的调查,“专接本”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制

力和自信心不足,在遇到困难或打击时容易放弃。“专接本”考试计划中需要参加统考的科目有十几门,且难易程度不同,势必给教师教学和学生管理提出较高要求。另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专接本”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如何更加规范有效地完成,也值得我们探讨。以下将着重从教学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于优化“专接本”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三、优化“专接本”教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工作是“专接本”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努力提高考试通过率是教学工作的重点。虽然考试通过率不能说明一切,但反之,如果考试通过率不高,不但影响学生正常毕业,也可能会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不断优化教学工作是提高考试通过率的保障。

1.把握教学考试规律,科学高效组织教学内容

选择资历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从事“专接本”教学很重要,但笔者认为把握好专接本考试的规律更重要,因为很多专科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存在教育资源有限的状况。本文认为做好统考各科的高效复习,保持较好通过率的关键是以真题为指挥棒,以考试大纲为准绳。考试大纲列出了考试的范围和要求,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历年真题往往在题目类型、知识点考查形式、出题难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如果能够认真研究历年真题,对于课程的考试难度和方向会有较好的把握。教师在历年真题的指导下,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和辅导,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授我院会计专业专接本学位课程《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时候采取了这种方法。这门课我校专科学生没有接触过,需要记忆并灵活运用的会计科目有三套,包括政府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感觉抽象又陌生。我根据历年真题确定了学生的学习重点,根据真题把所订习题册上的题目做了筛选,为学生梳理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容易记忆的知识体系,利用历年真题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训练等,这些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信心,节省了学生的时间,也取得了超过省平均通过率的好成绩。

另外,专接本教师要科学高效组织教学内容就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参加相关主考本科院校举行的集体备课,在获取更多考试信息的同时,加强与其它高职高专院校的交流沟通。专接本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及自身积累等方式不断加强自学考试题库建设,对于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2.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往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笔者认为“专接本”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往往强于抽象思维能力,用形象生动的案例辅助教学,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在互联网+的时代,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辅导及答疑,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非常方便和高效。对于部分没有及时拿到足够学分,又要进入实习和工作的学生来说,教师有效的网络资源支持和辅导对他们有极大帮助。

最后,对于后进生的跟进和辅导,是提高考试通过率的重要一环。后进生往往存在基础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等问题,常常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师需要对他们有加倍的耐心,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后进生的辅导,在教学内容上要更加精炼,切中要害;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注重通俗易懂。

3.进行有效的学生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认真执行考勤制度,对于迟到、旷课的学生要及时教育和跟进。专接本班级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选拔认真负责的班干部,引导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其次,加强教师、学生与家长三方的交流。通过师生交流会、学生座谈会等活动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最后,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管理。“专接本”学生的心理问题容易成为管理的盲区。相比较专科阶段的学习,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任务重,同时又面临工作岗位和毕业文凭的双重压力,学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认为“专接本”教学过程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学校可以建立家长、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疏导机制,监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予以疏导,使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这对于考试通过率的提高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四、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专接本”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1.加大对实践与应用课程的考核力度

学生在“专接本”学习期间一般没有机会像专科阶段的同学一样到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大部分同学会面临就业。在“专接本”学习期间,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专接本”考试计划中的实践与应用课程完成。因此,该部分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就业都有重要影响。该部分课程一般利用专科院校的实训资源进行实践教学,专科院校在主考院校指导下完成考核。为了加强该部分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考院校应该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主考院校为专科院校提供实训内容指导的同时,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要求专科院校提供学生实训的过程性材料,不定期到专科院校检查实训情况,在学生中随机调研实训状况和实训效果等措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2.加强对“专接本”学生的就业指导

在“专接本”学习期间,学生放弃了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机会,这方面的能力锻炼不足,这不利于将来的就业。所以,笔者认为学校有责任在能力范围内做好“专接本”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比如学校可以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就业相关的咨询,提醒学生在学习之余,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为“专接本”学生提供一些短期的实习实训机会,使“专接本”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

总之,自考“专接本”是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对于知识的有效掌握,学生很难通过相关课程的统考;没有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不能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以致不能实现“专接本”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1]李旭.创新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实践探析[J].学园,2015,(15)

[2]李林颖、咸桂彩.“专接本”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5,(17)

[3]成国巧.关于“专接本”项目发展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15,(08)

[4]王艳.“专接本”会计专业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

[5]李娟.论高职院校“专接本”教育管理的缺失与对策[J].大学教育,2014,(09)

[6]仲海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工作的实践与展望[J].教育与考试,2014,(01)

[7]许明.江苏省“专接本”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4,(02)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78

猜你喜欢

通过率专科实训
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Portal Dosimetry验证通过率低故障维修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新时代下如何提高高职机电类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高职英语教育效果市场化探索研究——以英语AB通过率为例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