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2016-02-25张宇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中学甘肃白银7309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应心理健康生物

张宇(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中学 甘肃白银 730900)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张宇(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中学 甘肃白银 730900)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大,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尤其对于在校高中生而言,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高考的压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及人际交往的烦恼等。在以上问题的影响下,高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对学生心理健康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学科教育中。生物作为基础课程之一,也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的同时,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高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与心理方面均处于过渡阶段,心理状态敏感多变,且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容易导致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高中生物作为基础课程之一,教材内容涉及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心理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了全面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1.引导性原则

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遵循引导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当前阶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往往存在成绩高于一切的思维模式,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一方面,使学生存在较多的负面情绪,出现厌学心理;另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错误的引导[1]。

2.针对性原则

在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保证教育的针对性,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需求,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避免以偏概全、盲目指导。例如,对自卑与自满两种极端心理的指导,前者多因经历多次失败后逐渐形成,后者则通常因学生过于自我而形成,因此,教师应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针对性指导。

3.趣味性原则

在对高中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趣味性原则非常重要,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可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中通过趣味性活动的组织,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其学习热情,吸引其学习注意力,进而对学生的心理情绪、学习态度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2]。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许多父母不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的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忽略对孩子的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为其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或溺爱娇惯,或专制粗暴,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不管是在校风建设、校园文化方面,还是在教师素质、教学管理方面,均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但就当前现状而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过分重视教学质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忽略,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难以通过有效途径释放不良情绪。另外,许多教师即使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仍然采取漠视的态度,未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使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化[3]。

3.社会因素

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其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错误引导,例如金钱消费观念、攀比心理、贪慕虚荣等,再加上网络暴力、色情网站、网络游戏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考验。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根据新课标,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课程涵盖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应充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个性品质。在具体的生物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物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与生活态度,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要想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生物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科专业知识,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与疏导途径,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必要情况下,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心理情绪。

3.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的诱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充分运用生物学科特点,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教学情境的创设等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获得生物知识,同时身心得到放松,对心理情绪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总而言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生活、工作及学习中均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心理素质不强,或存在心理问题,则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抗压能力,进而提升其竞争实力。

[1]曹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生物技术世界,2016,04:275.

[2]侯凤霞.高中生物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5,06:38-39.

[3]吴爱英.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的渗透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4:153.

[4]曾国阳.高中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实践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04:56-58.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63

猜你喜欢

教师应心理健康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第12话 完美生物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