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6-02-25韩姗刘秀爽李一鸣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韩姗 刘秀爽 李一鸣(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国际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韩姗 刘秀爽 李一鸣(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应运而生。然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并不成熟,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总结国内休闲农业的现状问题,借鉴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从而打造和推广属于国人自己的休闲农业模式。
休闲农业;中国休闲农业;农业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结构面临调整的需要。同时伴随城市居民收入提高,城市生活环境恶化,农村交通条件改善等条件,市民回归自然的愿望十分强烈。此时以农业为基础,依托农村自然环境、生产设施、民俗文化等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功能整合进行产业开发,为社会提供休闲观光、风情感受、农事体验等服务与相关产品的新型农业产业——休闲农业应运而生。
一、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在我国兴起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且成绩显著,为今后农业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步呈现,主要包括:
1.同质化现象严重
国内现有休闲农业多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为降低成本,急于获利,许多人省略前期可行性研究,从而造成布局规划不合理,后期经营管理困难等问题;同时缺少对当地旅游资源和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导致产品特色缺乏,产业链条残缺,经营项目单一,项目功能雷同,各旅游点间被替代性高,旅游特色竞争力和吸引力不足。
2.经营管理不规范
我国很多休闲农业园区都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经营管理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接待程序和服务素质不标准,卫生条件和经营行为不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休闲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同时,经营者之间以各家各户为阵,缺乏组织协调,形成恶性竞争,使整个产业处于无序经营状态,发展前景堪忧。
3.可持续发展意识缺乏
我国休闲农业基本上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为主。部分地区由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缺少长期的科学统筹协调,往往是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的技术手段,大兴土木,人工化倾向严重,严重破坏了固有生态系统的平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导致生态效益低下,深度开发困难。
4.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
国内政府对休闲农业的宏观调控有待加强。在政策方面,虽然有些地方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但缺少相应的优惠政策,资金、税收、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尚不规范;在管理方面,国内政府直到近年来才采取了有计划的步骤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长期无政府监管,无行业自律,致使国内休闲农业管理较为混乱。
二、国际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纵观国际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具有四个特征:1.强调特色鲜明。旅游食宿服务型产品和旅游采购品的生产经营必须立足于本国或本地,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如法国政府对农场销售给游客的旅游采购品有严格规定:销售的主要农产品必须是自己生产的,以本农场种植、养殖的动植物为主,主要原材料不可向外采购,从而保证了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避免了产品缺乏特色;2.注重规范化管理。利用互联网管理模式对农业用地、服务设施、卫生安全等行业标准进行管理,如意大利严格限定开办农业旅游的条件。首先,对农业基础设施设定标准,并进行实时监管;其次,对出售的当地农产品的质量和特性要进行数据评估;第三,农场要到相关政府旅游部门进行登记注册,相关注册信息储备在云端;3.注重生态保护。如北美的乡村旅游在开发旅游景点方面,避免大兴土木,保持原汁原味,达到自然、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在交通方面,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接待设施小巧,尽一些可能将旅游对自然景观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管理方面,旅游目的设置环保的宣传标语,使游客在旅游中增强环保意识;4.政府大力支持。如日本政府在政策方面,1990年通过开发硬件配套设施、制定土地和水资源管理计划等方式给予农园扶持,大大解决了休闲农业建园的资金成本;在法律法规方面,于1990年制定《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1991年修订《生产绿地法》等。
三、国际休闲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坚持特色创新,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本土建设
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具有地域特征。经营项目选择、经营产品定位都要以市场为导向,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农业基地,降低可替代性;保持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原汁原味的风土文化,从土字出发,从新字着眼,注重人工创造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和民俗文化,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走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相统一的道路,使具有本土特色的休闲农园别具一格。
2.坚持管理规范,提升休闲农业发展的经营水平
在大数据背景下,国内政府及主管部门可以利用云管理系统,应用网络、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对经营用地、基础设施、服务标准和卫生安全等行业条件的科学监管,实现对各休闲农业主体间的统筹分工协调和资源配置最优化;同时各经营者主体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技术连接到一起,实现信息在网络上的共享,这就可以突破产业边界和地域限制,通过网络来使农场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功能互补的群体特色,提高农园的管理水平。
3.坚持可持续性,保证休闲农业发展的生态文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农园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必须注重生态建设,保持生态平衡。把文化创意与当地农业资源优势统筹协调,杜绝开发性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旅游农区的环境管理,建立不同层次、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全面协作的产业模式,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坚持政府引导,加强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发展休闲农业离不开政府在政策支持、规范管理以及营造环境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扶持农园区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让经营者享受低息信贷和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个人和各类经济实体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步伐。
[1]严贤春.休闲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2]郑文堂,华玉武,马宁等.休闲农业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3]史亚军,秦远好.休闲农业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4]张胜利.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1期
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06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50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