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6-02-25孔坚锋
孔坚锋
(绍兴市特种设备检测院,绍兴 31207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孔坚锋
(绍兴市特种设备检测院,绍兴 312071)
本文在分析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对策
1 概述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八大类及其所用的材料、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有关的设施。根据特种设备的结构特征和属性,一般将其分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和机电类特种设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数量也不断增多,设备的管理面临巨大压力,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然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1)设备使用数量不断增加,安全管理任务艰巨。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201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结果来看,截止2015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到了1100.13万台,比2014年底增加了6.14%。从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的执法监督检查的结果来看,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依据较多。例如,对545.71万台在用的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发现并督促使用单位处理质量安全问题就多大131.77万个,随着特种设备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安全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2)伤亡事故发生率降低,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015年,全国发生特征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共计257起,死亡278人,受伤320人。与2014年相比,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 9.19%、1.42%和3.03%,没有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伤亡事故发生率在不断降低,特种设备万台设备死亡率为0.36。
(3)责权不清,安全管理效率低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存在政府干预过多,没有充分考虑八大类特种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一味地采取全过程的监察模式,限制性的规章过细,行政许可的项目设置过多,导致了责权不清。根据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特种设备监察人员从 2011年的 11542人上升到了2015年的23648人,短短的5年时间里上升了104.89%。期间,我国的特种设备总量也由2011年的 729.15万台,上升到了2015年的1100.13万台,增长了50.88%。虽然特种设备数量增长很快,行政管理实务增多,但仅靠增加人员和机构也不符合机构改革要求,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存在人员配置效率不高、不科学等问题。
(4)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虽然我国搭建了“中国特种设备公众信息网”管理平台,但与美国的NBBI和加拿大的TSSA充分实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相比,在规范数据、资源共享、统一管理以及快速发硬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还没有实现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修理改造、报废以及行政监察管理的静态、动态信息的相互连接,在线检测监测技术和手段还处于起步阶段,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3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对策
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因此,要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既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落实责任,提升设备检测监测技术水平。
(1)加强宣传,强化依法管理理念。以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为核心,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微信等媒体,不断加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力度,尤其是广大设备使用人员和监测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依法治特,切实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予以查处,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时出台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完善特种设备召回、报废等配套制度,为依法治特提供法律法规保障。
(2)加强培训,提升检测业务能力。特种设备作为一项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需要广大检测人员要及时掌握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2]。一方面,检测机构要招录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对现有从事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增强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尤其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检测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传统的操作方法难以有效满足现实需要,这就需要通过邀请专家授课或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再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广大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加强演练,提升应急能力水平。科学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做好特种设备突发事故的应急演练,例如,针对2015年7月份全国电梯事故发生的情况,当时,国家质检总局及时召开了全国视频会议,部署开展针对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开展电梯安全网络调查,并与有关方面联合组织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综合演练。不断完善风险和应急体系建设,开展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控研究,切实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
(4)加强检查,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一方面要加强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积极推动建立健全统一标准的特种设备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平台,要继续完善各级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分类指导企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检查。组织开展重要活动、重点时段和重大工程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加强重点设备和薄弱环节的安全监察,开展高风险及易发事故的承压设备隐患治理,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还需要推进分类监管。鼓励企业引入团体标准,开展特种设备风险等级和使用单位风险管理状况评价,推进使用单位分类监管。
(5)奖惩有别,培养检验质量意识。一方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频率和次数,对发现的违反相关规定操作特种设备的要及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惩戒。另一方面,要对建立一套激励机制。确保检验质量的关键是进行检验工作的各级责任人员,通过清晰的激励机制的建立,科学评价检测人员的工作成果,并将其作为对员工奖励的重要标准,增强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而提升整个检验工作质量,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安全隐患问题依然突出,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加强日常演练,从而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王涛,边洪波,孙文帅.如何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C].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机械电气卷),2012年.
[2]冼建中.加强特种设备检验及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3(4):187-188.
Curr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Safety Management of Special Equipment
KONG Jianfeng
(Shaoxing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Shaoxing 312071)
This paper analyzed current safety management of special equipment,and basis on this,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special equipment,proposed specific solutions,which has a positiv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special equipment.
special equipment,safety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