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言文字中的体现

2016-02-24李明杨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性别歧视汉语教学语言

李明杨

【摘  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具有全民性,按道理来说,语言应该一视同仁的为全民服务,然而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并不平等,所以在男性和女性面前,语言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关键词】汉语教学  性别歧视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034-01

一、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造字方面的体现

女字在造字之初就表现了对女性的歧视。“女”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上身直立,两臂环抱在胸前。这个“女”字说明远在殷商时代,中国妇女已经处于被统治的地位。《白虎通·嫁娶》中对“女”字有解释:“女者,如也,从如人也。”《说文解字》:“如,从、随也。”“如”即“从”,是“从事,服从”的意思。这两本书反映了“顺从”是女性的本分,女人是从事家务和服从家主的使役。可见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而“女”字在造字之初就体现了男女不同的社会分工,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二、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称谓中的体现

称谓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方对另一方的名字或身份的呼叫,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汉语中的称谓体现了一定的性别歧视现象。古时丈夫背称妻子为“贱内”、“贱人”、“拙荆”、“糟糠”、“内助”、“内子”,女子也卑怯地称自己为“奴家”、“卑妾”、“贱妾”,却要称丈夫为“良人”、“官人”、“老爷”。时至今日在农村,妻子仍然被称为“婆娘”、“屋里的”、“做饭的”、“俺家的”,妻子却管丈夫叫“当家的”。女性婚后往往从夫姓,以夫姓加妻妾身份称呼,如《红楼梦》中的“王夫人”、“邢夫人”、“赵姨娘”等等。

三、女性词语义贬降

汉语中许多词只要和女性有关就会产生消极、贬损之意,而与之对应的男性词汇却往往含有褒义或成为中性词。例如:“阴”在汉语中具有很强的文化贬抑色彩,而这个词恰恰是女性性别的代名词。人死后的冥界被称为“阴间”“阴曹地府”,那里阴森可怕,鬼魅横行。而与“阴”组合的词,几乎都带有贬义,如:“阴险”“阴毒”“阴冷”“阴暗”“阴私”“阴谋”“阴郁”“阴魂”等等。而与之对应的“阳”却完全没有任何贬义的语义联想,男性的“阳刚”之美一向为人们所称颂。如果一个男孩像女孩,就会被讥笑为“女里女气”“娘娘腔”“婆婆妈妈”“像个娘们似的”“脂粉气”。女性若被评价为“有大丈夫的气势”“有男子风范”时,却是对这位女性极大的认可和赞美。从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了汉语中“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现象。

四、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词序中的体现

汉语对词序的要求很严格,在组词造句时当男女并列出现的时候,男性总是排在女性的前面,如“男女”“夫妻”“弟妹”“父母”“子女”“夫妇”“考妣”“公婆”“兄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兄弟姐妹”“夫唱妇随”“男耕女织”“夫贵妻荣”“郎才女貌”“男尊女卑”“男欢女爱”“男盗女娼”“才子佳人”“痴男怨女”“善男信女”等等。

这种排列反映了一种社会价值观,汉人区别尊卑有序时,趋向于尊在前卑在后,男先女后的排序实际上是男尊女卑思想的变相表达。

【参考文献】

[1]许  慎.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2]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年.

[3]庄和诚.英语词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外语研究,1990,3:28~34.

[4]杨永林.现代英语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1991,2: 39~50.

[5]葛  红.英语性别歧视探析[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2,2:116~117.

[6]王德春、孙汝建、姚远.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

[7]穆凤良、李秀萍.英语中的性歧视与中性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17~19.

猜你喜欢

性别歧视汉语教学语言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泰政客因批副总理“性别歧视”遭起诉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