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及应用

2016-02-24曹徐平

江西教育C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

曹徐平

摘   要:学校教育是以理念为指引、以目标为指向和以策略为运用的一项综合性实践工程,如今,以对接生活为主要形式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就高中地理课程而言,让课程联系生活,也成为一种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已逐渐被广为接受。但该模式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实践、完善和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应用性实践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策略与应用   学生素养提升

在高中的学科教学中,流行着如下一种说法:“理科之难,在于物数;文科之难,在于地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容易掌握,然而在题目训练或各类考试中,却往往解题无方或难以考出佳绩,因此也就造成高中地理难学的印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之所以出现如此现象,主要是因为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高、大、空”所致。换言之,高中地理教学长期存在“远离学生主体、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直接导致了事倍功半的不良后果。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本文立足生活化教学策略及其应用,试对此作简要阐述。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定位

概括地说,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基于新教改理念下的“师教”和“生学”良好互动与和谐发展的一种意识行为的有效集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方向指导和方法指导相结合的施教原则,立足于生活实践、求真务实的思维导向,积极有效地开展以认知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和以情感为灵魂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应坚持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生活实践为辅助,以丰富学识、拓展视野、内外贯通为过程,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为目标,进行理论学习、生活实践的有效连接与相互融合,自觉追求学用结合与知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双方和谐共振,形成最大合力,取得生活化教学的良好效果。

有业内人士强调指出:“学校教育如果失去了社会生活的映衬和支撑,它就是空中楼阁,至少不能算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就高中地理学科来说,它“来自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实践,并且在社会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和进步”。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一旦缺乏生活实践的有效辅助和滋养,就容易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高中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即在于此,这也是其自身价值的定位所在。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及运用

“以社会生活之水,绽课程实践之花”揭示了生活化教学的真谛。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应本着这一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以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1.链接生活经验,增强学用体悟。“过去教科书是课程学习的全部,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课程学习的教科书。”这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善于将教材上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互为诠释与印证,帮助并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巩固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比如,在教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教师可创设“为什么黄昏时候的天边会是橘红色”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和思考。再如教学地球自转内容时,为了讲清昼夜交替规律和时差知识,笔者根据许多高中生有外出旅游住宾馆的经历,问题:“你们是否注意到许多宾馆前台往往悬挂着几个时间不同的钟表呢?上面标注时间是真实的吗?”“我们生活中使用的都是北京时间。如果现在是北京时间15点整,那么此时伦敦时间应该是几点呢?”如此,既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达到知行合一,更加有效地落实课时教学目标。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主体意识。人类社会本身就处在地理环境之中,而且社会生活原本就是与地理知识密不可分的。与初中教材相比,高中《地理》教材不仅内容更丰富多元,而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确实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鉴于此,执教者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一些与之相联系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有效“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在教学“海洋资源”一课时,教师可把教材知识置于社会生活的背景之中,以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想象力:“你们知道哪些海洋资源呢?”“人类在开发海洋资源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究竟如何?”……把原本比较抽象的教材知识转化为几个可观可感的生活性问题,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学识见闻,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思考并发表看法,这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3.寻求生活支撑,突破难点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教师不应只是强势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应积极寻求它们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以实现重难点知识传授的有效突破。同时,这种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联系,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以教学“热力环流”为例:若是直接地给出“热力环流是地表受热不均引发的”这一结论,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比较抽象,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此,可用日常生活中的“烧开水现象”辅助解释:在烧开水过程中,由于壶底受热程度不同,会出现“中间气流上升(水沸腾后蒸汽会顶起壶盖),而四周气流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就类似于热力环流——地表受热不均引发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导致气压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犹如“给自行车打气”:当地表受热形成上升气流时,近地面的气压就会变低,而对应高空区域的气压则变得高起来。用同样方法可以分析受冷地区的气压。前后两种教法相比较,孰优孰劣自然不言而喻。

4.重视生活实践,加强手脑联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三者之间的密不可分。”学生最能理解和易于把握的,就是通过自身实践而获得的知识内容。也就是说,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习生活与实践的策略性原则,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提供能让其参与的更多机会和广泛空间,促使他们自觉地协调多种感官协作共用,从理论联系实践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实践出真知”的目标。比如,在教学“地图三要素”时,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在生活中不断积聚,在实践中不断积淀,笔者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认真观察校园内的许多实物构成状况。然后,让他们根据观察中记录的内容来画下校园平面图,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用纸大小和比例问题。比例确定之后,进一步弄清如何进行校园建筑物的规划设置以及确定比例、方向、位置。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入理解、有效掌握并且学会运用地图的三要素知识了。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是与社会生活密切关联,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综合学科。“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正顺应了这一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慧.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J].中国教师,2014,(S2).

2.白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18).◆(作者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
家乡山河亦教材
浅论高中地理“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构建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人文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