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体验教育 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2016-02-24杨阚

江西教育C 2016年1期
关键词:班队班级活动

杨阚

体验教育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真实的情感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认识世界、明辨是非的能力,借此不断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在生活之中形成,也就是说必须在生活实践中完成。因此,教育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方式,努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其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才能形成品德发展的内动力。那么,在班队开展的各项体验教育活动中,怎样才能使体验活动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们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开展体验教育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班主任在班队教育过程中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学生的潜力,让它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民主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要让学生们充分施展个人能力,自行设计班队会的主要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鼓励他们人人齐参与,人人有事做;安排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好每天的“安全志愿岗”的工作;安排爱劳动的学生做好每天班级的值日工作;安排有文艺特长的同学排练好节目,以便在六一儿童节、元旦等节日的展演上代表班级参加演出;在班级需要进行制度转变的时候,中队长能带领其他中队干部认真商量讨论……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个人能力,体现了民主性、自主性,又让各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举两得。

二、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体验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因为实践性是体验活动的重要特性,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和载体。在实践活动中,要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实践活动能真正达到体验教育的效果。学生只有亲自经历了,才可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到自己真正的内心体验,从而不断提高理性认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学校通常会举行各项活动,比如五一国际劳动节清洁卫生活动,这一天,本中队会走出校园,到社区、车站进行主题为“卫生快乐行”的活动。活动中,队员们一边走,一边捡起身边的垃圾丢进垃圾桶,体验清洁城市的过程。该活动既让同学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辛苦,又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三、体验教育应注重生活化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活动更能吸引他们,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体验的兴趣,提升体验教育的效果。因此,趣味性是学生课外活动设计需要顾及的重要因素。我们在设计学生课外活动时,充分考虑到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趣味性、时代性等因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以使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比如在三八妇女节时,我们设计了“我为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该活动既贴合品德教育的主旨,又具有生活化、趣味化的特点,且容易操作,大家的兴趣很浓,纷纷积极投入其中。活动上,队员们细致、认真地为自己的妈妈洗脚,既感受到与母亲之间的亲情,又激发起大家的感恩之心,一举两得。

四、体验教育应以主题活动为依托

学校大队部每个学期都有自己的主题活动,如依托传统节日,开展弘扬传统美德教育的相关活动等。而如何在中队中创造性地开展这些活动,使它具有新颖性,更好地激发学生体验的兴趣,是我们每位班主任都要思考的问题。在组织中队活动时,我们除了要引导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还应注意在体验活动中挖掘多方面的积极因素,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因素。比如,端午节的时候体验包粽子,在让学生包粽子的同时,还表演自己设计的跟节日有关的节目,既有劳动体验,又有文艺体验。又如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体验亲手做自己喜欢的蛋糕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性。

总之,班主任应重视各种活动,以活动为依托和载体,努力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知识水平,积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更快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班队班级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班级“四小怪”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实践体验让班队活动“实”起来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队课与微课程亲密“联姻”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