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
2016-02-24丁建国
丁建国
2011年3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的建设创造了诸多奇迹,所以,在经过近半个世纪后,人们不但没有忘记红旗渠,而且更加关注红旗渠,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研究它。经过历史的>中刷、剥蚀、锤炼和考验,红旗渠精神越发显露出其重要品质,放射出光芒,尤其是在我们今天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愈发显示出其珍贵和不同,红旗渠现象或红旗渠热就是例证。
一、红旗渠是一个“大”奇迹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确实是一个“大”奇迹,是由众多奇迹构成的“大”奇迹:
首先,它是一个物质上的奇迹,一个建筑奇迹、施工奇迹,被誉为“人工天河”“水长城”。红旗渠还是一个管理的奇迹:十万人的分工协作,长达十年的工程,无数款物,没有一例贪污腐败,相反,却有许多廉洁奉公的佳话,这既是一个行政管理的奇迹,也是一个经济管理的奇迹。
其次,它是一个精神上的奇迹。红旗渠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先进组织和个人,他们中有战斗的英雄,有救人的英雄,有领导,有群众,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英雄群体,如此数量和质量的英雄模范,在林县乃至全国都极为少见。
再次,它是一个精神变物质的奇迹。红旗渠是在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极为困难的社会环境下建设的,体现了精神变物质的奇迹: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最后,它是一个精神变精神的奇迹。一个工程,而且主要是一个县级组织建设的工程,在建设完成以后,不仅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肯定,而且还受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总书记的赞誉,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学习的榜样。为此,国家拍摄了纪录片,还被编为戏曲和电影,红旗渠不仅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基地,而且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人们从红旗渠的建设中学习哲学,学习管理、建筑、施工、规划、环保等经验,这确实是又一个奇迹!
二、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这个“大”奇迹的来源是什么?红旗渠精神。如前所述,主要是红旗渠精神创造了红旗渠奇迹。1998年10月15日,原林县(现林州)县委书记杨贵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红旗渠精神的思考》,将红旗渠精神概括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并认为:“红旗渠精神有党的宗旨,又有群众路线;有解放思想,又有实事求是;有思想方法,又有工作方法;有物质文明,也有精神文明。改革开放离不开它,党和群众丢不掉它,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别忘了它。”以此为基础,本文从三个不同的层次研究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党性、理性和人性。
(一)红旗渠精神体现党性原则
一切为了人民。林州市原名林县,历史上困扰林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缺水,祖祖辈辈,历经无数年都无法有效解决。新中国的成立,为解决林县百姓缺水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1957年,中共林县二届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议,党代表郑重宣誓:“头可断,血可流,不建设好林县不罢休。”林县县委还把党代表的誓言刻成纪念章,奖给党员干部和水利模范,以此向林县百姓表明林县县委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决心。实际上,当时林县根本不具备建设红旗渠这样巨大工程的能力,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物质能力,都不具备。根据以前修渠的经验,在这种条件下修建红旗渠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需要林县县委一班人付出巨大的努力,且要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但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解决好林县的干旱缺水问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林县县委毅然决定开始修建红旗渠。“领导一心为人民,赢得万众一条心。”在红旗渠建设中,全县各级党组织模范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诚意依靠人民群众,从而创造出人间奇迹,形成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
(二)红旗渠精神体现实践理性
人类理性有两种功能,一是认识功能,二是意志功能,康德称前者为理论理性,称后者为实践理性。实践理性是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与我们的行动和选择有关的理性,也即人们运用理性决定在特定情势下如何行动才算正当,是面向实践的理性,也可以说是实事求是。
红旗渠的修建历时近十年,参加人数有十万之众,建设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林县人不怕困难,而且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中展现了无穷的智慧。他们始终保持理性的态度,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没有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顽强但不轻狂、不愚昧,他们是“智叟”,不是“愚公”,没有出现红旗渠建设时在全国风行的“大跃进”式的冒进和蛮干,如他们将红旗渠分段施工就是极其智慧而理性的做法,这样做有利于将前面工程总结的经验应用于后面的工程,当然,分段施工决策本身就是总结经验的结果;有助于避免工程建设半途而废的风险,如因为经济困难要求工程下马的风险;分段施工,分段通水,也有助于逐步增强信心,有了信心,群众才会更有积极性;有助于形成利益激励,百姓因修渠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这产生了无法替代的激励作用。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能,还知其不能的做法和观念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体现了实践理性的精神。
(三)红旗渠精神体现人性光辉
艰难和困苦并没有磨灭林县人民的人性,相反,在不幸和困难面前更加显示出林县人民人性的光辉。在修建红旗渠中,最为悲壮的故事就是吴祖太及其妻子和朋友的事迹。作为主要的施工技术人员,为了修建红旗渠,吴祖太把婚期一拖再拖,1959年的大年初一,吴祖太举行了婚礼,大年初五,吴祖太就又赶回林县红旗渠工地。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通知,要求他马上到地委去开会,汇报红旗渠的情况,上车之后得到消息,他新婚不久的妻子为了抢救一个过铁路的小学生牺牲了。吴祖太守着妻子的尸体,整整坐了一天一夜,但这个重大灾难没有打倒他,他办理完妻子的丧事以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忙碌在红旗渠建设的工地上。1960年3月28日,山西省境内王家庄隧洞开工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吴祖太刚刚盛了一碗饭,有一个工友回来告诉他,发现隧洞的顶部出现裂缝,吴祖太立即放下饭碗前去查看,进洞刚刚10分钟,塌方发生了,吴祖太不幸遇难。为了他人的安全,他将危险留给了自己。吴祖太的姐夫在公安部门工作,1958年因公殉职,现在吴祖太又牺牲了,该如何向他的父母交代?吴祖太的生前好友刘合锁承担了这个任务,他不仅妥善地处理了吴祖太的后事,而且当时就认吴祖太的父母为干爹、干娘,以后数年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直到他们去世。另外,还有李改云舍己救人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故事,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曲曲生命的赞歌,放射出人性的光辉。
三、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
本文所谓红旗渠精神是指在红旗渠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精神,所以称其为红旗渠精神。虽然对红旗渠精神的具体内容存在争议,但目前就其主要内容还是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说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甚至还有人总结出“新红旗渠精神”,即在红旗渠建设完成后,人们学习、发扬红旗渠精神所形成的新精神,或者稱为“后红旗渠精神”: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红旗渠的建设虽然创造了诸多奇迹,但由于当时时代的限制,由于其朴素性,不具有典型的形式,且被当时的色彩所包裹,红旗渠精神的内容刚开始是模糊的,后来虽有一些总结,但还是存在争议。因此,现在我们仍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红旗渠精神,以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思维视角,去挖掘在当时被忽视、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研究和发现其永恒的价值。笔者研究红旗渠精神的永恒价值就是基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一些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建设红旗渠是为了温饱而奋斗,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还要奋斗吗?还要为什么而奋斗?这不仅是今天林州人民面临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的问题。如何来解答这些问题?增强党性,坚持理性,弘扬人性,是红旗渠精神给我们的启示,由此也说明:无论是从党性的角度,还是从一般理性的角度,抑或从最基本的人性角度,红旗渠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这充分展示了红旗渠精神的先进性、合理性和普遍性,展示了红旗渠精神的永恒价值。